Quantcast
Channel: ▣今日邮件 Archives - 中国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1841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CDTV】逃犯条例三部曲:香港人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
0
0

蘋果動新聞 HK Apple Daily:繼首作《#六四被忘錄》,2019全新短片平台「#一丁目」緊接推出第二擊「逃犯條例三部曲」短片系列,呼籲大家反引渡惡法。震撼14億禽獸(冇貶義)、貼身潛入兩岸三地拍攝動物生態,並由「動物傳心師」翻譯Animals心聲旁白嘅首部曲《在森林和原野—動物逃犯篇》,率先全港首播,一齊睇下小島實施動物逃犯條例嘅前因後果!果燃台、蘋果日報Facebook及蘋果動新聞YouTube同步放映。

「逃犯條例三部曲」之《砧板上》,由2019全新短片平台「一丁目」製作。在逃犯條例通過後的香港,人人「肉隨砧板上」,就連一向奉公守法的豬肉佬堅叔(利沙華飾演)都被人「砌生豬肉」,開展一段港人送交內地審判的旅程。面對內地提倡「公平」、「法治」的制度,究竟堅叔一家又如何抵抗?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BBC |香港逃犯条例:特朗普与美国国会均打破沉默

$
0
0

继美国国务院对香港修订《逃犯条例》表示“严重关切”,总统特朗普和国会都相继打破沉默。

6月12日在白宫被记者问到香港的大规模示威时,特朗普表示:“那真的是很大的示威。那真的是一百万人……那是我见过最大的示威。”他反复说,他相信参与人数是超过百万人。

在记者的追问下,特朗普始终未具体说明美国的立场。“我希望对中国和香港来说,所有事情都能解决。我相信都会解决的。”

“我本希望总统能够清楚说明,他跟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美国民主党籍国会众议员麦戈文(Jim McGovern)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说。

他透露,美国国会将会发声支持香港示威群众,谴责港府不顾香港人民意愿、强制仓促通过逃犯条例。

“美国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麦戈文说,在华盛顿时间12日下午或13日上午,两党议员将重新提出《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该法案将提高评判香港是否享有充分自治的标准。

麦戈文表示,美国国会已目睹香港情势的紧迫性,认为香港民主已迅速恶化。参众两院、民主共和两党多位议员就这一立场达成共识。早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皆发表声明,谴责“危险的”逃犯条例。佩洛西的声明写道:“美国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国会重提《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意味着什么?

BBC中文驻美记者 冯兆音

美国国会即将提出的《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并非一个全新的法案。在2017年,国会跨党派议员就曾经提出过一个该法案的版本。

其中载明,在美国制定任何给予香港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待遇的法律和协议前,国务卿需要向国会确认“香港享有充分的自治”。除此之外,国务卿每年都要向国会报告涉及美国利益的香港情况。

这一条文把主动权交予国务院。不过,何为“充分自治”呢?这一提案并未说明具体评判标准。2017年的这一版本在参众两院都只被提出,未经过所属委员会和国会全体投票,并未正式成为法律。

在大批香港市民上街抗议、警民爆发暴力冲突之后,外界估计国会此时会对《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加以更大关注。然而,美国的立法程序旷日持久,提案首先要通过相关委员会的讨论与投票,再到参众两院投票。是否能通过成为法律,目前还言之尚早。

香港的“颜色革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1日回应称,美方对修例发表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对香港事务不停说三道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香港媒体HK01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称,香港政府内部研判,示威约有四万人参与,港府将其定性为“一场由外国策动的颜色革命”,因此对《逃犯条例》修订决不让步。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推特上有类似的表态,认为“西方人”鼓动了类似颜色革命的“反送中”示威。

麦戈文对BBC中文表示,他认为这番表述是中国政府的宣传煽动。“没有外部力量可以鼓动一百万人上街。这是源自于香港的本土运动。”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Matters |香港反送中笔记:这不是又一场雨伞运动

$
0
0

作者:洁平

已经很难形容动笔写这篇笔记的心情,就像难以一言形容,过去4天,情势不停突变的香港。

6月9日到6月12日,发生了什么?主权移交以来香港第一次百万人上街?雨伞运动之后第二次大规模占领?在反送中运动里,我们看到空前强势与暴力的政府、议会与警察;空前凝聚的民意、自发顽抗的行动与松散的组织;空前的警民对峙与高压定性——有百万民意加持的和平占领行动被称为「暴动」。从媒体画面里看,街上的情景仿佛有点像雨伞运动;但走在现场的人群中,感受又截然不同。占满夏慤道的年轻人,带着紧张的身体、不苟言笑的表情。警民对峙的边界,搏斗频发爆发,警察出手狠辣、毫不留情,示威者不留后路、以命顽抗。在冲突的间隙,难得安静的时刻,满街散乱的物资残余,或是示威者被打剩的帽子、鞋子,没人理会。

走在6月13日凌晨的中环,看到压烂的水樽、口罩、头盔零星散落在长长的马路上,尽头是疲惫的铁马阵,和路边坐着的更疲惫的一两个示威者,是到这一刻,我开始确认,香港不一样了。

仿佛长期维持的某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或是某种脉脉温情的装点和体面被撕掉了。没有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在街道上清理垃圾、精致地处理环保回收,或是蹲下来一点点铲除地上的脏迹,不是说完全无人清理,但像雨伞运动,或者任何一次香港超大规模的游行之后,那样温文尔雅、注重形象的画面不见了。示威的人们顾不上了,70多个同伴在冲突中受伤送院,逃犯条例箭在弦上,恐怕谁也没这个心情。对他们来说,这是香港「生死存亡」的时刻,「最后一搏」、「终局之战」的字眼被频频提及,是运动里的激情,也是退无可退、不顾一切的真实心情。而另一边,警察与港府的手段狠辣,毫不留情,面对百万民意,似乎誓要将不安抚、不对话、不妥协的强硬作风展演到底。

这样大规模的,身体本能直接对抗权力本能,毫无中间博弈互动空间的情形,其实我从未在香港见到。

五年前的雨伞运动,尽管自动自发,但仍有牌局的步调——争取普选的道路,有预设的时间表;普选方案被人大831决议否决后,有行动推演的策略;有占领中环的长期铺垫,有学生运动的形象展演,有运动领袖,有中间人,有与政府未间断的互动及谈判。五年之后,反送中爆发的游行、占领、冲突,几乎没有任何预先设计的「剧本」,没有代言人,没有中间人,而香港的掌权者也撕下「人民公仆」的面纱,不再与社会斡旋,于是,身体本能直接对抗权力本能。危险、残酷而难以预期。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过去五年,香港的变化太多值得梳理。但这里,我想先记下6月9日和12日这两天的笔记:6月9日,从白天的大游行到夜深之后的林郑回应、警方清场,已经预示了这一新的模式;6月12日,相继爆发的大规模和平占领、大规模武力清场,与政府对「暴乱」的定性,令此情形,更加难以回头。

6月9日。

这个烈日与阵雨中的周日,我想会成为几个世代香港人的集体记忆。

103万香港人身穿白衣走上街头,从维园到金钟,3.7公里的距离,队头到队尾走了整整8个钟头。若从高空看,几乎就是流动的人群一层一层铺满了半个港岛的主体街道。这是1989年以来,更是主权移交以来,香港爆发的最大规模的游行。香港登记选民人数380多万,算上非永居的成年人,这数字意味着,几乎每5个成年人就有1个走出来,在酷暑之中上街。这也是我来香港14年,第一次在街上看见这么多的人——男女老幼,年龄、性别分布极为均匀,是真正能广泛代表香港社会的样子。

人群的气氛大部分时候是轻松的,一路有舞狮、有打鼓、有经过亲建制机构时人们的嘘声和笑声。但这轻松里,却有一些以往没有的沉重。

这一次,和以往不同,我想绝大部分在烈日之下走了五六个钟头的人都知道,仅仅如此,已经撼动不了今时今日的香港。当特首的权力不来自人民的授予,而来自北京时,百万民意就如蝼蚁,比不上习的一句旨意。这是曾一直朝着民主目标迈进的香港,所陌生的,但正被迫快速熟悉的常识逻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才有那么多香港人形容这一天是:就算将被强暴,也要喊出声啊。

100万人走到了金钟。人们当然不愿散。深夜,年轻的男孩女孩,在夏慤道两边徘徊,在添美道,在立法会前的示威区,在政府总部下方的添马公园坐下,越来越多。许多人望着警车密布的夏慤道,不说话。人人都说这情形似曾相识。 2014年9月26日晚上的金钟,雨伞运动爆发之前的金钟,也是这些地方,也是这样深夜里的金色灯光,灯光里这样年纪的人,或坐或躺,留守,等待着交付自己的身体,能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我在人群中穿行,一度以为,2019年,和平的聚集、留守,伴随着立法会审读条例,就又会这样延续下去了。我于是回家了。

黑夜是突然降临的。先是特首林郑月娥极简表态:6月12日逃犯条例二读继续。然后零点一过,警力突增,在近距离的直播画面里我看到,清场开始了,以这样的方式:速龙(特警)直接出动,胡椒水、催泪烟、警棍一起上,威吓、驱散、棍打,不分示威者、记者、路人,一概强行驱离。直播画面里的警察凶狠异常,而记者或受袭惊叫、或中了胡椒喷雾咳喘不止。

我得承认,作为一个大陆人,这手段并不让我惊讶,但在香港,我深深明白,自己的经验正是指标,这种「令我熟悉」的感觉越多,香港的现实便越让人心寒。是的,几乎所有应该有的程序都没有了——香港警方此前执行任务,需要以黄旗、红旗、黑旗依次警告,不警告不能直接行动,面对和平的群体集会、社会运动,要行动也往往是逐层升级,不会直接升级到「速龙以警棍狂追打站在路边的人」这种血腥画面。

抹掉程序,也就是抹掉公民社会与权力部门互动的所有空间,就是权力意志透过暴力机器直接作用于人民。逃犯条例中,香港警队如是,政府如是,议会也渐如是。仍是那句话,授权若不来自民意,程序可以荒废,规则也会坍塌。一国两制,也会在这些细节上,名存实亡。

6月12日。

百万人游行的民意没有改变特区政府的动作。特区政府的表态、紧跟着的武力清场,也没有压住愤怒的民意。这一天,许多香港人用罢工、罢市的方法,回到了街上,还有更多暑假里的年轻学生。

6月12日清晨,天色一亮,人潮就开始从金钟地铁站涌出,不是来上班,而是来接前一晚留守者的班。越来越多的人围在添美道、立法会道、龙和道、夏慤道……直至冲出马路。

我也在这时到达了金钟。走出金钟站海富中心出口的这一刻,尽管已经在直播里看了通宵,对将要看到的画面,心里有了准备。但跟着拥挤的人潮涌出地面,抬眼看到夏慤道,高高的隔离带上,一排年轻人热情把一个一个的人接过去,进入马路中央——仍然忍不住鼻酸。 2014年的雨伞运动过去五年,每次重回金钟,面对车流不息的马路和平淡犹如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天桥,内心都难以完全平静。当年79天的占领运动,清场时,普选目标未达成,残破的路障上留着「We’ll Be Back」的浅黄色幡布。此后五年,民主遥不可及,制度方方面面在崩坏,这画面变成一道伤疤,难以回忆。 6月12日早上,人群铺满夏悫道之前,恐怕没人想得到,「我们真的回来了」,但是在这种情境下。

没有欢欣鼓舞。没有嘉年华的气氛。回到夏慤道的人们自始至终都在高度紧张与戒备之中。


2019年6月12日,金钟夏慤道

2019年6月12日香港金钟夏慤道,群众传递雨伞进行防守

经过了6月9日,示威者已经确知,这是一个不会被民意撼动的政府,百万人在街上大合唱也没用,国际媒体形象也没用,想要改变它,已经没人知道具体的办法,只知道「尽做」。而经过了过去五年,民间「泛民/和理非」与「本土/勇武」路线的大撕裂,两条路线的领军人物均被判刑,到了今天的反送中现场,再无「大台」可言。这是一场真正没有领袖、无人可以约束,完全碎片化和自组织的群众运动。有的,只是在人群中汹涌的压不下去的怒气,围在立法会的四周,自发「尽做」。

就这样,在每一个示威者与警察对峙的前线,清场与前进的警民冲突都一直在发生。没有领袖调配指挥,人群自发冲击、协调、后退、再冲击,警方则不断提高武力。从下午开始,警方发动了密集两小时的武力清场,除了胡椒喷雾、催泪弹、警棍、高压水枪,警方还配了枪,首次发出了橡胶子弹、布袋弹,并击中数人,这是回归以来的最高武力级别。 2005年韩国农民在香港抗议WTO时,警方曾配备橡胶子弹但未发射,发出过6枚布袋弹。武力之下,伤者猛增。政府新闻处的数字显示,截至当晚10点,有72名伤者曾受伤送院,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当中2人伤势严重,10人状况未知。


2019年6月12日,金钟夏慤道

傍晚的记者会上,警务处处长卢伟聪将6月12日的占领定性为「骚乱」。而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江永祥更进一步形容示威者是暴徒,指部分示威者冲击防线的行为非常暴力,又形容情况是「暴乱」。但警方没有回应记者关于武力行动升级前必须采取的警告程序这一问题。

这一天之后,夏慤道被清场,其它区域的占领仍在零星继续。立法会审读会议被迫暂停了。而对抗无限升级之后,警方究竟要如何处理一桩,有十数万人参与占领、百万人游行背书的「暴乱」?

所谓「终局之战」

许多人,许多媒体说这是香港的「终局之战」。我不认同「终局之战」的说法,也在脸书上写过:

死亡从来不是一夜到来,而在任何一点活着的、也许平庸而残酷的日子里,事情都可能有变化。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但也会得到「不再理所当然、接下来的每一点自由都要自己去争取」的自觉。这不是最后一战啊。输了也不要急着死,或者走,还有那么多仗要一起打,可以一起打。因为香港不是命定的。香港是一个过程,她活在历史里,活在每一个香港人身上。

但我理解这样用词的人,背后的情感。那个我们熟悉的香港,虽无自下而上的民主授权,但政府愿意和社会妥协,并有法治作为底线保障,而形成某种稳定局面的香港,正在远去;威权主义已经开始。这个世代的年轻人只是要尽最后的努力,去阻止这一局面的出现。

五年前的雨伞运动还是一次争取,是积极向前的,争取原本没有的东西——民主。这一次,反送中的占领是在底线旁的退守,是要保护已经长在身体里的东西不被拿走——法治和自由。因为单单是抢夺的过程展演,已经坐实了它被夺走之后可能有的崩坏。所以反送中的民意基础是比雨伞运动更高的。五年前,人大831普选方案,港大民调显示近四成的人反对方案,虽然是关键少数,但难称主流民意。如今,同样是港大民调,显示反对修例的香港人超过六成,绝非少数人的异见。

这两场运动紧紧相连,又极为不同。正是雨伞运动的未竟,为反送中运动埋下伏笔,而后者的发生,反过来验证了前者的必要。若无民主,法治难以真正保障。若五年前雨伞运动的「普选」诉求真能落实,今日送中条例的争议,便会循不同的路径进行拉锯与解决。今日林郑的授权若能来自真普选下的民意,为了确保「下一次投票」仍能胜出,为了确保她本人或同党继任者的执政存续,审议程序不至荒废至此,街头规则也不至于崩坏如斯。

这一点,发起占领中环的戴耀廷教授此前已经讲的十分清楚:「作为香港法治及宪法的学者,我相信单纯依靠司法独立是不足以维护香港的法治。 缺乏一个真正的民主制度,政府权力会被滥用,公民的基利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没有民主,要抵抗越来越厉害对『一国两制』下香港的高度自由的侵害,会是困难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雨伞运动可能是自由香港的最后一次全体动员,而到了反送中,则是威权落实之前,所有人的负隅顽抗。这当然不是终局之战。香港不会死。但她会如何活下去,在注定要进入的艰难之境里,如何继续活出有尊严的样子,是每一个人在「救亡」的激情之后,都要回来想的问题。


哈利波特第七集,魔法师集体守卫霍格华兹

 

相关阅读:


© 勇敢的心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色尚坊布博士 |纺织老板朋友圈被《放假一个月通知》刷屏了

$
0
0

文章原标题:今早,盛泽、柯桥、中大、石狮纺织老板朋友圈被《放假一个月通知》刷屏了
色尚坊布博士

今早,盛泽、柯桥、石狮、中大,纺织老板朋友圈一张“停产通知”刷屏

从3月份开始我们纺织业原料价格大幅下降,产品库存严重贬值,从6月份开始我司几乎所有客户已无定向单可下,纺织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处境,生产经营已面临困难。。。

放假时间暂定6月24日至7月26日

中美贸易战“挥剑”纺织产业
耐克、阿迪达斯致信特朗普:关税是灾难性的

中美贸易战的战火已经烧到纺织业了。近期,美国政府对包括纺织服装、海产食品、蔬菜等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的消息引起一阵轰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已经准备好对50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商品征税。

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170多家鞋业公司本周一致信总统特朗普,称对进口鞋加征关税的决定对消费者、企业和整个美国经济都将是灾难性的。

耐克提交的年度证券备案文件显示,在2018财年,耐克26%的鞋类和26%的服装是在中国制造的。耐克在文件中表示,中国是“我们重要的采购国家和消费市场”。

美国鞋类经销和零售商协会(The Footwear Distributors & Retailers of America)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封致总统公开信。这个总共有173家公司的协会是美国整个行业的代表,除了耐克、阿迪外,还包括Under Armour、Crocs等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在给特朗普的信中,这些鞋业公司表示,他们无法迅速将生产转移出中国,“鞋类是一个非常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多年的规划才能做出采购决策,企业不能简单地把工厂迁走,以适应这些变化。”

随着国际订单数量锐减,国内生产成本上升,OEM代加工企业处境堪称艰难。

一些OEM代工厂为了维持收支平衡,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一些企业在寻找更廉价生产力的路上越走越远,把工厂搬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还有一些企业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力图甩掉代工厂的帽子。但是,东南亚的技术和技术工人,对于国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也是国外大牌也迟迟不愿意把产线搬到国外。

2016年6月14日,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大会上说:“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们没有渠道,但忽然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产品。生产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个工厂,他们的产品不见得比正品差,同时有更好的价格,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他们面对的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

据《环球奢侈品报告》报道,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有的在中国生产成品,有的在中国完成大部分工序,运至品牌国完成最后工序。像百纯羊绒这样的代工厂,在东莞、深圳、杭州、温州、青岛等地还有很多。

2019年,纺织市场行情似乎又来到了分水岭,目前很多纺织老板在低端市场中厮杀,看似忙碌,利润却更低,甚至无利润可言,这或许是大洗牌的开始。

印染车间的:开工无活可做,做了也是当库存

进入6月以来,大部分染厂普遍反映生意惨淡,订单不足,适逢端午节来临,往年较为常见的一天放假时间,今年部分印染企业罕见放假安排为2-3天。

淡季如阴云密布般笼罩着纺织印染行业,从原料织造到印染成衣,哪怕是路边的拉货三轮车打卷店都在等订单。

染厂车间以前堆积的胚布,现在一下子全都空荡荡,无单可做,全部停下来,车间也鲜有工人的影子。

对于染厂这类重资产运营的企业来说,压力显然要大得多。以往引以为傲的厂房、设备、人员……此时都变成了无形的负担。

据某染整车间工人说:与往年比,今年是有点闲,闲的有点不适应,虽然时间卖给老板了,但是活没多少干的,拿工资都不好意思,感觉老板心里也不好受,工人也无能为力,市场行情毕竟不是员工能决定的。

一面料跟单员说,往年在4-5月份都会在染厂蹲点,求厂家早点出货,尤其是去年“一布难求”的时候,既要在织造厂排队拿货,现金交易,又要到染厂日夜蹲点,苦不堪言。在染厂爆仓的时候,还要跟客户沟通解释,忙的团团转,但是今年这一现象大大缓解,可以说很少出现。染厂开工无活可做,做了也只能当库存;停产压力更大,租金、折旧、工资等时刻压得难以喘息。

一路攀高的染费在今年终于消停了,对于很多纺织面料同行来说,这或许是个利好消息?再也不用排队进仓,现金出仓!再也不用看染厂脸色做事了!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小编看来,是福是祸,只是自己清楚!虽然,目前只有少数印染企业放假,今后也会越来越多!

但是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市场不好了!纺织生意难做了!

熬过了去年,熬不过今年,已有2家经编厂倒闭!

1、织造企业:今年不想说赚很多利润,能稳住现在的盘子就好!

而与印染厂紧密联系的织造厂而言,同样压力也非常大,进入淡季,订单减少,但是机器不能停,工厂也不能关,织出来的布也只能变为库存。看着日益增加的库存,布老板愁白了头发。据监测的数据来看,盛泽地区坯布织造库存为织造库存为40-41天左右,产销难以做平。

今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活着就是好的,熬也要熬过这个阶段。“门市部还继续开着,员工还在用着,租金、水电、员工工资,哪样不要钱,现在有单子来的话,利润少点也做了。”盛泽地区一家贸易商无奈地说道。“目前行情才走差了几个月,对我们公司而言并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如果在不转型,或者改变经营思路,可能接下去的日子更难熬,今年不想说赚很多利润,能稳住现在的盘子就好。”盛泽地区一纺织厂负责人说道。

2、经编市场:大投资遇到了差行情,两家企业撑不下去了!

据有关人士爆料,近期已有2家经编企业倒闭。前两年由于经编行情过热,从而导致不少老板跨行来掘金,这两家企业的老板也是前两年看经编行业大好涉足这个行业,结果却遇到了疲软的行情。

以海宁地区为例,2017年和2018年海宁地区企业超量引进了生产设备KS经编机达1300台,比原有设备的拥有量增长了20%以上,市场供应激增。

可是终端需求并未如预期好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编市场因产能过剩,行情一泻千里,原料走跌,坯布价格跌的更厉害。再加上经编机一天产能很大,消耗原料也多,老板需要的资金流就更多,一不小心,很容易资金断裂。“熬过了去年,却熬不过今年,每天都在亏损,再加上资金断裂,只能倒闭!”某知情人士表示。

3、贸易商:付款一拖再拖,日子也难过!

而现在行情反转市场下行,订单数量急剧减少,这种减少也逐渐反映到贸易行业。从下游采购端来看,贸易商日子也难过,从付款方式上的变化就能看出来。据悉以往外贸客户一般都是第一个月发货第二个月底前付款,好的甚至月初发货月底就打款了。而现在基本都是两个月起步,三个月付款是正常的,甚至180天付款的都有,国内一些客户更是不被催到一定程度都不会打钱的,可见客户手中流动资金的缺乏。

客户并不是订单的源头他们也有上家,如果上家不下订单他们也很无奈。据了解,客户那边对订单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无论从服装厂、织造厂家还是印染企业,都会后市开始有了担忧,外围织机产能陆续上马,服装端库存增加,都表明了供需失衡在加剧,市场产能在过剩。

几年前,纺织老板通过大产能来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如今市场产能过剩的环境下,这条路子似乎走不通了。目前纺织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增加、销路不畅、坯布库存增多的局面,倍感压力,市场在经历大洗牌。

“今年是近十年最差的时候,搞不定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时候!”一纺织朋友说道。

 

相关阅读:


© 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网络民议】“翻墙罪”终于要落地了?

$
0
0

6月13日,新华网官方微博发布《国家网信办就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篇文字提到了“个人信息出境”这一名词,但相关内容的描述让人较难理解,不少网友对此感到疑惑、担忧,从一些网友的解读看,该安全评估法或为“翻墙罪”提供了相应依据。该微博发布开始禁止了网民评论但14日凌晨又再度开启。

 

@踏****D:公开征求意见所以不能评论哦。

@1****0:评论都不敢开,如何征求意见?!顶级官媒,自信呢?!

@假****者:??????征集意见那你把评论关了干什么?????

@我****识:有没有谁解释下什么叫 “个人信息出境”?是你出境,还是你访问外国服务器就算 “信息出境”?看不懂。

@11****0:评论都不敢开,还能是什么好事。顶级官媒也不是自信满满啊。

@-李****-:个人信息出境 我真他妈笑死

@绿****:又趁我睡觉征求我意见?

@壹****人:没想到高墙之后,还有铁幕。

@x****_:反对。都设墙了还想敲翻墙的的头,服了。

@腹****包:……互联网自由要彻底没有了。坚决反对。

@用****u:真好,我有生之年终于活到时光倒流这一刻。

@om****__:新闻晦涩难懂,个人信息一点也不个人,“国家安全”一手遮天,征集意见不让评论……

@花****嗷:?想知道怎么监管个人信息出境,梯子在技术上可以被监测吗?监测到就直接喝茶?

@Si****ve一点:没太看懂,感觉说的很模糊。是不是①“大陆个人在境外网站或者app注册账号的前提是上报政府并通过审批”?②如果擅自使用VPN查查资料看看视频算违法吗?③黑白名单是“无法访问一些网站”还是“只能访问这些网站”?④征求意见稿为啥不显示任何评论?是我理解错了吗?

@曾****员:评论都不敢来?还征求意见?以后“爬梯子”也算污点了?

@皆****池:这个意见确定执行的话,我每天犯法五百次(搭梯子左右横跳)。

@大****桑:fine,现在挂vpn被网络运营发现就犯法了,那我可能以后入局就不是因为开车,而是红杏出墙惹。

@八****漢:我的心在暴躁,我的腦在尖叫,他們憑什麼這樣對待我的同胞,現在是怎?全球最大集中營準備上線了嗎?

@明****生:网络翻墙忠诚性审查。

@木****水:闭关锁国与时俱进。

@bi****叨:就是说我会因为自己翻q而被断网运营商无责任是吗… 现在的技术还可以知道用户有没有翻q?

@黛****野:1.正式将互联网变成国内网,2. 网上出境需要介绍信,3. 政府可以命令运营商终止网上出境

@以****貓 :以前fanqiang,ISP没有责任,网信办也无法直接对个人进行限制,现在实际上就是责任移到ISP头上,逼ISP自己阉割自己,而且为ISP解除服务不履行商业协议提供法律依据。本质上和河南环保局要求农民手割麦子都是一个套路。

@以****猫 : 这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但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或是看不出来这个《办法》通过了会对你有什么影响……我一般不主动要求扩粉或希望别人转发文章,这次例外,希望每个人都仔细读一下这篇消息。

@以****猫:办法主要是针对“网络运营者”的,也就是ISP,根据该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前(前置)及事故(后置),都可能导致网络运营者暂停对境外连接服务,也就是断网。

@以****猫:表面上是关心你的个人信息泄漏,实质上吗,你懂的,任何需要登录个人账号而非游客方式登陆境外网站(信息服务)都有可能被网信部门判定为非法行为。

@以****猫:不是,对个人管不过来,所以板子打在ISP身上,但ISP为了自保,只能实施白名单访问策略。

@以****猫:“经安全评估认定个人信息出境可能影响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或者难以有效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不得出境”。国家安全,大帽子。公共利益,箩筐等着你,个人信息安全,你自己说了都不算。这实际上正式宣布了fanqiang它就能办你。

@以****猫:再总结一句吧,这个办法不针对个人,但出了事就打ISP板子。但是等到ISP加入了网络封禁的队伍后,你会发现梯子找不到了,网络开始实质上的白名单制,而且你的所有访问记录都将对政府透明化,而且这些都变成ISP自觉自愿的行为了。不多说了,我估计我这个号有可能会悬了。睡觉 ​​​​。


© 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女泉 |从“田园女权”到“微博女权”,如何看懂最新一波的污名来袭?

$
0
0

从“田园女权”到“微博女权”,如何看懂最新一波的污名来袭?

作者 / 陈亚亚

编辑 / 躺糖

首发 / 新媒体女性

近年来,微博上与性别、女权有关的议题热度不断上涨,逐渐成为流量担当。尤其是最近,随着几个热点事件的出现,如cherry键盘抽奖送游戏的广告文不提女性、警察学院招生对女性限额15%、朗朗结婚女方是高攀还是下嫁、“极端女权”有没有碰瓷消防战士……等,网友纷纷参与讨论,各领域的网络意见领袖对这些事件以及其中女权者的观点也各自发表意见,使得这一主题迅速成为焦点议题。

在激烈争论中,一些官方媒体开始发声,乃至有一些线下措施在进行。部分网民对此不理解,但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这并不奇怪。如今许多议题都受限制,即使可以讨论,如果在短时间内带来太大流量,就可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而用官媒来进行言论引导,也并非现在才有的现象,类似情况在2017年就出现过。

当时环球时报的官方微博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中国坚守到今天的这块阵地,有人要腐蚀夺走了!》[1]的文章,认为网上有一些别有企图的声音在抢占女权话语权,对此主流媒体不能坐视不理,“因为如果我们选择沉默,我们就是在把中国‘女权’问题的【话语权】,拱手交给那些激进的声音,以及那些想利用这些声音的不良势力”。

这篇署名“耿直哥”的文章将女权相关议题归纳为3个派别,即“保守派、中间派和激进派”,逐一介绍如下:“‘保守派’来自思想最为传统的一批女性。她们全心全意地认为女性的价值就是靠男性来体现的,比如当个贤妻良母,为男人牺牲自己的一切。而‘中间派’认为,女性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应该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与社会地位,反对社会把女性的事业和家庭迂腐地捆绑在一起——例如认为女性必须要成家,必须生孩子等等……。至于‘激进派’则彻底认为:女性遭遇的一切不幸都是男性导致的,都是因为女性没有彻底打破这个男性创造的社会。换言之,她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平和’的男女平权,而是与男性的全面对立了”。

该文主要是对作者自己定义的“激进派女权”进行了一通批判,认为这类女权观点很幼稚,“没有看到导致男女不平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什么男权,而是【劳动的权利】:让女性去平等地像男性那样去劳动,去创造与男性平等的社会价值,才能保障女性的地位”;然后还进一步指出,“最了解这一根源问题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就解放了妇女,甚至还解放了娼妓,并通过劳动让她们得到了平等的权利”。

将此文与最近赵皓阳的雄文《女权之辩:真正的女权vs虚假的女权》[2]对照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相似之处。赵文将女权分为两大流派:共产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他这样定义道:“共产主义女权的信念是女性的地位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女性解放要通过争取劳动权、经济权进而争取政治权利实现的,讲究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和广泛女性运动;自由主义女权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男女理应、本来、天经地义获得相同的地位,所以他们的实践领域基本在于舆论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抗议、行为艺术、舆论声援,属于‘政治正确’和‘白左实践’的一部分”。

赵文虽然一方面说“意识形态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但我们在具体叙述中仍可清晰看到他的立场。他认为上述两派女权的主要差别是:“共产主义女权讲究‘实践上’的平等——女性要去争取经济基础,这是男女平等的基石;而自由主义女权讲究‘定义上’的平等——男女天生就应该平等啊,这是天经地义的,你为什么歧视女性,你这个屌癌”;由于“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性最强的哲学体系,就是为改变世界而生的,这一点自由主义永远比不来”,所以“在人类历史中,妇女地位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从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主义女权运动开始,还是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密切结合取得的成就……”。

为什么说两者相似呢?笔者以为,环球时报(官媒)和赵皓阳(自媒体)的文章虽然在论述上有不少差异(至于他们各自对女权议题、女权流派的分类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谬误,因不是本文论述要点,这里不展开讨论),但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观点,即认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女权(在赵文中为“共产主义女权”,有人认为这其实是“社会主义女权”,因赵某不学无术用错了,但我以为他提到的并非“社会主义女权”,而这个比较生僻、不太被看到使用、笔者也并不是很清楚其发展脉络的“共产主义女权”则更为贴切)才能真正解放女性,并且已经在中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在这次论争中,一些人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又将西方各女权主义流派科普了一遍,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尤其对于有志于做性别研究的人,了解西方女权各流派及其发展脉络非常有必要,但它恐怕对当下论争的作用不大(即使这类帖子转发量不小,但我很怀疑多数转发者只是随手一转,用于表明自己在论争中的基本立场,对其中内容没有仔细研读,更谈不到深入理解),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失效的(关于西方的女权流派,网上可以搜到很多文章,可自行学习,这里不赘述。提醒一下,这些分类照搬到国内语境中来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次学理上的论争,而更像是基于当下社会环境的某种政治立场的诠释。在这个认知下再来看某些官媒如共青团的表态,大概就不会觉得突兀了。

那么,对这个在历次论争中没有凸显却一直在其中的共产主义女权,我们到底该怎么去理解呢?以上两篇文章的说法可作为一个参考。尽管这是比较官方口径的解释,但它在学界和民间也广有市场。此外,还可以参考王政老师的一篇题为《“国家女权主义“?——社会性别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1949-1976)》[3]的文章,该文通过比较详实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得出结论,即建国以后”每项有利于妇女的政策和立法都是妇女干部们在幕后的巧妙操作促成的……中国共产党对妇女权利的忽冷忽热态度,并不是因为党对妇女权益狐疑不定,而是党内女权主义者们运作的成败所致“。按照此文的分析,共产主义女权的实践成果并不直接来源于理论建构,而是与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女权主义者在国家体制内的抗争”。

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一些官方媒体、某些网络意见领袖(自媒体)、众多网红和网络营销号(后者批评和攻击女权的言论主要集中在女权“只要权利不要义务”、“仇恨男人“、”制造性别对立“等论点上,这里不展开论述)在批评网络女权议题上的不谋而合、互相呼应,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似乎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性别平等意识不足或者男权意识维护者的反扑(在意识到其优势地位遭受威胁的情况下)。而在当下动辄要求立场高度一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舆论环境中,那种呼吁”不要切割、不要自证清白“的话语多少显得有些软弱无力。如今,摆在每个女权主义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应该何去何从?而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基于其本身立场的差异、现实利益的考虑乃至个人品性的不同。

在官方导向之外,对微博女权话语能构成较大影响的还有社交媒体形态的转变(基于社交媒体运营策略的转型和用户群体的改变),关于这方面可参考我发表在澎湃新闻的一篇题为《营销号主导下的社交媒体:快速增长与被收割的泛女权话语空间》[4]的文章,其中提到“消费主义的盛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权理念的推广,但同时也在加速其商业运营和收割利益的步伐,其中不乏对女权话语的挪用和利用,这些让人逐渐意识到在一个资本占据了更大话语权、不够开放自由、缺乏良性沟通而更多是推崇丛林法则的言论空间,女权议题的发展深受限制。尤其是那些缺乏话语权的弱势女性更难以在这样的舆论场中发声……”。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女权话语越来越多地吸引到网友认同,但同时也在不断分化或者说分裂之中。女权者中也不排除有投机成分,比如为了政治利益或者想要谋取商业利益(正如反女权者也有类似动机),但多数参与者是基于真诚的信仰,想要为女性争取更多权益。然而,受限于某些人的成长历程、教育经历、所处阶层以及个性和品性差异,网上流行的泛女权言论中也存在不少错误认知,乃至充斥着阶层歧视、厌女症(主要体现为对弱势女性的攻击)。

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偏激言论更容易吸引到关注的舆论场中,那些更有影响力的博主,无论是女权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往往有着类似的思维习惯。如果女权主义要保持对既有(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批判力,对此不可不警惕,光靠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反抗男权、找出内奸肃清队伍是不够的。

在女权议题讨论中,那些带有较大情绪化的话语,有一部分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激愤或者焦虑,但也可能是出于理性沟通能力的欠缺。

很多时候,异见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对立的模式,但这种对立不一定是立场的彻底对立,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姿态上的对立。在具体对峙的过程中,双方都在积极利用各种活跃在网上、在一定程度上被验证“有效”的传播手段,如简短有力的标语口号、简单粗暴的故事会、各种美化自我和丑化对方的漫画……,为自己一方争取更多支持者,同时不遗余力甚至是在无底线地攻击(打击)对方。在美剧《傲骨之战》的最新一季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无底线攻击(政敌)的危险性,它提醒我们,这些方式要证明其伦理正当性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讨论。

诚然,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性别不平等的世界,有许多令人愤懑不平的女性遭受压迫、剥削乃至严重侵害的案例。如果我们再不大声疾呼、积极倡导女性权益,这种不平等或许还有加大的趋势。如何在这种宣传和倡导之中,在整个社会对权利意识缺乏认知的现状中,避免对父权(男权)思维和话语模式的复制,至少是不要进一步削弱边缘弱势女性的话语权(如底层女性、家庭妇女、女同性恋……),是我们每一个女权主义者所应该反思的。

相关阅读:

“耿直哥”《新中国坚守到今天的这块阵地,有人要腐蚀夺走了!》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

赵皓阳《女权之辩:真正的女权vs虚假的女权》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80248572582318

陈亚亚《营销号主导下的社交媒体:快速增长与被收割的泛女权话语空间》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397169

[1]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

[2]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80248572582318

[3]发表于《女权主义研究》第31卷,2005年秋季第3期。这里引用的是复旦大学陈雁老师的译文,资料来自于某个培训班的学习材料。

[4]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397169

本文为新媒体女性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宇智文化 |丢失的孩子都去哪里了?

$
0
0

文章原标题:丢失的孩子都去哪里了?他历时两年跟拍,揭开中国儿童拐卖之殇…

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12人跨省拐卖儿童、收买被拐卖儿童的案件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其中被告人王喜娥、刘利萍因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

庭审现场

让人感到诧异的是,此次被判处死刑的“人贩子”正是一对母女。多年来她们利用自家亲戚网络,通过各种途径收买数量众多的婴儿并进行转卖,也在无形间,造成无数受害家庭的噩梦与阴影。

拐卖儿童,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此现象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不仅让国人胆战心惊,更引起了一些外国媒体人的注意。十年前,久居中国的美国导演葛亚雷(Charlie Custer)就已关注到这个问题。

他发现中国街头的乞丐中有许多都是幼小的孩子,于是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了一位曾是警察的中国朋友:这些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乞讨,感觉将来长大后会很成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没想到那位警察朋友无奈地说,带孩子乞讨的人,往往并非孩子的生身父母;那些孩子有许多都是从别处拐卖而来的。

听到这个答复,葛亚雷陷入了震惊。

因为他的观念里,美国人如果拐卖孩子,常是为了讨要赎金,可中国被拐的孩子却沦为街头乞丐,似乎和美国的情形大相径庭。

他联合几个好友,开启了对中国被拐儿童的调查,而这个历时两年的调查结果,也形成了这部独立纪录片——《躯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丢孩子,养孩子

拐卖儿童,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无比常见又无比敏感的话题,但迄今为止,你很难从官方渠道搜索到中国被拐儿童的权威报告。

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来源,是国内最大的寻亲类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其中,有39825个家庭正在寻找丢失的孩子,以及34645个被拐的孩子正在寻找生身父母。

可那个成功寻亲的数字,还不到3000。

图片截取自公益网站“宝贝回家”

葛亚雷也在片中援引了美国国务院的数据——中国每年被拐儿童的数量在2万左右;也有独立调查机构统计,这个数字接近7万。

这些数据或许是不准确的,因为缺少中国政府发布的权威报告,但葛亚雷认为,和美国每年丢失100-200个孩子的情况相比,中国拐卖儿童的现状显得更加令人忧心。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为了让冰冷的数据呈现出人的温度,葛亚雷联系上了太原的一家人,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男主人刘利勤是一名装修工人,和妻子育有一双儿女,供养着双方老人。

但几年前小儿子刘静军的丢失,让这个家庭于一夜之间陷入了崩塌与绝望。

面向镜头,刘利勤的老父亲泣不成声:

“冬天的时候天冷了,我考虑我孙孙是不是能穿暖……春节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在外放鞭炮,我考虑我家孙孙是不是在外面耍,放鞭炮…… 到了夏天,我家孙孙能不能脱掉棉袄穿上夏衣,晚上能不能睡好觉……”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父亲说这一切的时候,刘利勤在一旁沉默地抽着烟,低着头,不发一言。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他仍记得2010年4月11日那天,自己在忙活工作,妻子在家里烧饭,小儿子就在附近的小巷子里玩耍,结果一转眼,人就没了。

在监控中,他们看到了浑身战栗的一幕:

一个看不清面容的男人,把他们的儿子夹带着,从小巷中撤离,男人臂弯里的一抹白色,分明是刘静军丢失那天穿的白色外套。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孩子消失头几天,一家人分不清白天黑夜。

他们报了案,又对周边开展地毯式搜索;上网发帖,实地发传单、贴海报,甚至只要一在新闻里看到抓获人贩子的消息,就不远千里赶去探寻,看看是否有儿子的线索。

可几年下来,孩子依然毫无音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如今,这个丢失了孩子的父亲脸上,只剩下麻木和空洞,对孩子的思念折磨得他发狂,对孩子的愧疚也无时无刻不在摧毁他的心。

“儿子,你恨我们吧,是爸爸妈妈不好,是我们没有看好你,是我们的错。”

他喃喃不停地说着,下一秒便掩面哭泣。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丢孩子,对任何家庭而言都是毁灭性打击。

在采访中,葛亚雷也碰上过被摧残得更加彻底的家庭——老人在知晓孩子丢失后,当即昏死过去,不幸病逝;孩子舅舅骑摩托车出去找孩子,在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可丢失的孩子,到底去了哪里呢?

在进一步的探访中,葛亚雷惊讶地发现,和家庭的苦痛绝望相比,有相当一部分被拐的孩子实际上过得并没有那么“糟”。

因为在中国,拐卖儿童的一个最主要流向,就是成为别人的养子,男孩尤甚。

杭州的王清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五岁那年,他被人贩子强行拖上了三轮车,随后汽车转火车,火车又转汽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转了几趟车,最后抵达了杭州。

在杭州,已育有三个女儿、但年事已高的养父母买下了他,把他当成传宗接代的唯一希望,捧在手心里呵护着长大。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老实说,养父母对他不算太差。

如果不考虑“买孩子”这一恶劣行径的存在,王清顺“一家人”甚至可以说是其乐融融。他也已经成家立业,对养父母也孝顺至极。

不是不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只是五岁以前的事情,他实在是记不清。他也通过网络和媒体渠道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甚微。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王清顺表示,就算有一天找到了亲生父母,自己也只是希望能有机会孝敬他们,多在经济上给予供养,但让他回去,他是不去的。

他在杭州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更何况,被拐卖一刀切断的时光,已无从回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儿童拐卖所带来的情感枷锁与伦理困境,远比人们想象中更为沉重。

乞讨、卖淫、童工

失踪孩子的可怕结局

在调查过程中,葛亚雷甚至发现可能有一部分被拐儿童阴差阳错地去了美国。

一名财新记者告诉他,自己就曾在做调查报道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从人贩子手中解救的孩子,因为实在无从探寻亲生父母的踪迹,便被统一送到了福利院,结果几年后,被好心的美国家庭领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到头来,丢孩子的家庭可能还在绝望地寻找着孩子;可大洋彼岸的美国好心人,却在无形中充当了让他人骨肉分离的“帮凶”。

每每想到此处,葛亚雷唯有苦笑和叹息。

但无论如何,能被一个正常家庭好好养大,起码对于被拐孩子来说,还算是“幸运”。

最可怕的是碰上更极端恶劣的犯罪行径。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图中的女孩叫雷小霞,12岁时丢失。

雷小霞的母亲,像祥林嫂一样流着泪重复女儿是多么听话,多么乖巧,美中不足就是成绩不太好,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被老师训。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女儿失踪前一天,还在和母亲抱怨老师太凶,“这个学上得没有意思”。母亲宽慰了她几句,没想到这竟成为母女俩最后的对话。

次日,雷小霞放学后没有回家。

母亲打电话去问老师,老师却说孩子根本没来上学,并说自己工作太忙,忘了通知。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当时,雷小霞的父母已顾不上埋怨老师,和刘利勤一家一样,他们在第一时间报了警,并动用所有力量和资源去寻找丢失的孩子。

但同样也是毫无消息。

从年龄上来看,12岁的雷小霞已经懂事,何况又是女孩,在重男轻女依旧盛行的中国,她不是“适合领养”的那一类孩子。

每当想到在领养之外女儿可能的遭遇,雷小霞的母亲用手捂住了脸。她清楚地知道,但不敢细想,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太残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成为葛亚雷最开始关注的那种街头孩子,乞讨、偷窃、风餐露宿,是一种可能性;

还有一种可能,是卖给别人做了“童养媳”,或是被转入地下组织,成为雏妓。

位于陕西宝鸡的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就住着好多这样的孩子。从街头被解救的他们大多都是被拐后,被迫做着见不得光的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援助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马金金,就处理过一个棘手的案例——那是两个和雷小霞年龄相仿的女孩,被拐以后又被卖进了美发厅。

十几岁的小姑娘,在美发厅里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毒打、虐待、强制卖淫是家常便饭,直到她们携手逃出,才有了一线生机。

但两个女孩也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她们早已记不清家乡在何方,或者说对谈起家乡这件事很抗拒,因为在她们心里,一回家就会想起被拐的往事,想起后来的种种屈辱。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雷小霞也会成为这样的女孩吗?无人知晓。

或者她也有可能被卖到了黑工厂,成了一名童工,被无限剥削了血汗与自由。

来自天津的袁先生,就曾在十几岁的大儿子失踪后,独力调查过周边的黑工厂。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这个一心寻子的父亲甚至没有依靠警察,凭着自己召集的民间力量“捣毁”了黑工厂的窝点,解救了百十来个被拐卖至此的未成年人,可其中,依旧没有自己儿子的踪影。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孩子的丢失让父母痛苦,孩子的下场更让他们恐惧。尽管在人贩子眼里,被拐的孩子无论是何结果,都只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而已。

找到孩子很难,但没有人放弃

一个被拐的孩子,能卖多少钱?

葛亚雷在片中给出的数据是——平均下来500美金左右,当然,这只是当年他在摄制纪录片(2011-2013年)时的价格。

有买方的需求,就有丰厚的利润;有丰厚的利润,就有源源不断的人铤而走险。

唯一值得宽慰的是,自8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儿童拐卖现象,终于在90年代,随着有关拐卖儿童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明细(如拐卖儿童最高可判死刑)、公安部开始组织“打拐”专项行动而有所回落。

图片来源于网易,版权归作者所有

葛亚雷的《躯壳》将镜头对准的是始终未曾找到孩子的家庭,记录了他们的崩溃与绝望,而央视摄制的另一部纪录片《丢失的孩子》,则告诉人们失踪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寻回,前提是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努力。

曾经也是寻子大军一员的彭高峰,在儿子乐乐失踪三年以后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告诉自己,在江苏老家看到一个孩子,很像寻子网帖中的乐乐。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感谢这个陌生网友的留心与勇敢,正是对方提供的这条线索,直接导致了警方顺利锁定乐乐的位置,并将他成功解救。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女儿失踪了将近十年的程竹,也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掌握到了女儿可能在的位置信息。这个好心人甚至从中牵线搭桥,让双方可以在私底下取得联系。

最后的家人团圆,也得益于这小小的善意。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要知道举报和留意这种事情,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尤其在邻里联结紧密的中国农村,很多人就算知道有人买了孩子、买了媳妇,也会选择缄口不言。

普通人的良知,对于打拐而言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除了社会的热心,政府的努力也不可或缺。

2009年5月19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和“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启用。

2016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又叫“团圆”系统)上线。

据公安部提供的数据,从2009年至2016年,全国共破获各类拐卖案件34212起,打击处理拐卖犯罪人员36097名,解救被拐卖儿童13284名,通过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比对,为1040名解救儿童找到亲生父母。

图片来源于

央视《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离家整整17年的王奎就是其中一员。

如果不是他和亲生父母都没有放弃,如果不是双方的DNA血样都入了库,那场久违的团圆,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到来。

图片来源于

央视 《关爱成长 呵护未来》之《丢失的孩子》

和丢失儿童的整体基数相比,这些努力或许是脆弱的,是微薄的,是苍白的。

但水滴可以穿石,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在极大的悲观失望中,一丝微渺的光亮也象征着希望与未来,足以照亮星辰大海。

在《躯壳》这部纪录片的开头,葛亚雷别出心裁地放上了曼德拉的那句经典名言:

“知晓一个社会的灵魂,就看这个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躯壳》

我们都知道,这会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但就算前路无比艰辛,也无人轻言放弃。

(内容期期精彩,言论环境逼仄,文章经常被封,发文艰难,点赞是美意,欢迎转载,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宇智文化)

相关阅读


© 岁月静好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仝宗锦:关于陈杰人案最后的一些话

$
0
0

作者: 仝宗锦    来源:法律门前

关于陈杰人案最后的一些话

自6月5日和6日我持相关辩护、会见手续前往桂阳县人民法院和桂阳县看守所无功而返之后,我给全国律协、北京律协发送了维权材料,同时也给郴州中院两位领导发了短信,请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我想,办案机关应该还是会有所表示的。因为之前我在侦查阶段要求会见的时候,办案机关和看守所说,你所持的只是家属的委托书,但是当事人没委托你啊。我说,其他律师持家属委托书也见到当事人了啊,而且根据有关规定我有权与当事人确认。他们没再理会我。但是我这次持有的是当事人本人签署的委托书,总得有个说法吧。

果不其然,前日终于有了进一步消息。收到湖南省桂阳县法院法官助理蒋平的短信,告知法院已提审过陈杰人,他已解除对我的委托。我请他把解除委托手续发我,他说我只能到法院查看。

我说,“根据两高三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解除委托关系的,办案机关应当要求其出具或签署书面文件,并在三日以内转交受委托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所以转交有关解除委托手续应该是法院的义务。”

他没再理我。

我想说的是,办案机关动员当事人解除了对我的委托,我是相信的,而且是服气的。但是这只能说明现在我无权申请阅卷和会见了,并不能说明我当时无权申请阅卷和会见,更不能说明办案机关当时没有违法。甚至,现在没有向我或律所转交解除委托手续依旧在违法。

司法机关违法怎么办?作为一个刑辩律师和法学教师,我其实真的不知道。申诉、控告等等有用吗?不能完全说没用,但大部分时候大概是没用的。陈杰人案中我们也曾向有权机关申诉控告过。如果制度设计让当事人心中涌起的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念头,那我觉得首先要检讨的是这个制度设计本身。一个被告人愿意在哪个法系制度下接受审判,这是比较法上常见的学术话题,如今已成为国家面临的现实迫切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在某处的果,未尝不是此地的因。

无论如何,我在这个案子中的辩护工作就结束了。我需要写个东西交待一下,虽然很快也可能就被删掉了。我很高兴能通过这个案子认识几位极富正义感的律师同行,我也非常感谢家属们的宽容和理解。我当然很遗憾没能帮到陈先生,祝他好运。

也谢谢大家。

(附图是我去年第一次试图会见陈杰人时给他留的信件。)

相关阅读:


© 勇敢的心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CDTV】解放军少将形容香港是中国 “最坏的地方”

$
0
0

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徐焰一段怒骂香港人的视频,最近在互联网热传。徐焰在讲话中将香港形容为“中国最坏的地方”。他说:“97年我到香港的时候与驻港部队研究香港社情。香港的社会基础,实事求是讲是中国最坏的地方,比台湾都坏。毛主席(毛泽东)讲到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分析一个地方情况首先要分析他它的社会状况。台湾真正反共的人并不多,当地居民80%对共产党无所谓,去(台湾)的20%是抓壮丁去的。”(来源:自由亚洲)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军事史专家,军事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国防大学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出版的作品有《金门之战1949-1959》《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等二十多部。 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讲学。

徐焰将军主要从事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十余年来共个人撰写的专著共计400余万字。他出版过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抗美援朝、东南沿海作战、中印边界反击战、近现代人物、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等方面的十几部专著,其中主要包括:

《中国抗日战争史录》《世界屋脊上的秘密》《毛泽东——中国出了个巨人》《金门之战》《两弹元勋邓稼先》《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80个共产党员的故事》《最后的秋日》《第一次较量》

(百度百科)

相关阅读:

Matters | 香港反送中笔记:这不是又一场雨伞运动

BBC | 香港逃犯条例:特朗普与美国国会均打破沉默

【CDTV】逃犯条例三部曲:香港人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网络民议】大陆司法怎么样 你们心里没个数吗

梁启智:反送中答问集

德国之声 | 香港逃犯条例二读推迟 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


© 五月三十五日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镜 |香港妈妈:我们是第二代天安门母亲

$
0
0

【反送中香港直击】香港妈妈反送中 为青年集气:「我们是第二代天安门母亲!」
文|曾芷筠 摄影|杨子磊


陆锦城在12日直面镇暴警察,哀求不要伤害孩子,脸部中了辣椒水。

6月12日下午香港警察暴力清场的同时,特首林郑月娥在专访中说,自己也是有孩子的母亲,百万港人游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以大型占领运动抗争,有如「任性的孩子」,自己不能宠坏纵容吵闹的孩子。

6月14日傍晚,超过3,000人在中环遮打花园发起「香港妈妈」集会,声援暴力镇压中受伤的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更反对特首林郑月娥的说法:「我们是一群香港的母亲,但我们绝不会以催泪弹、具杀伤力的橡胶子弹及布袋弹攻击我们的孩子」,并认为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人民不是特首你的孩子。」


香港妈妈们在中环遮打花园聚集,为年轻人打气。

这场联署发起不到18小时,已有3万人响应,她们严正提出要求:这不是暴动!撤回修订!林郑月娥下台!

上台发言的袁陈锦美说激动表示:「我们是天安门母亲第二代,我们要在孩子还没被杀死前站出来,不要30年后要再跑出来要求这不是暴动!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她有2个37岁、32岁的儿子,她誓言会保护自己的孩子。


市民手持「孩子没有错标语」。
当天在金钟站在防暴警察前,苦求警察不要伤害孩子、随后脸部近距离中了辣椒水的陆锦城也出现在现场。她沉重对林郑月娥喊话:「如果妳是母亲,用胡椒喷雾、警棍、辣椒水、橡胶子弹、催泪弹,就是妳教孩子的方法吗?」她说自己有2个孩子,一个中学五年级、一个小学六年级,她在电视上看到警察追打学生,于是选择站出来。

现场妈妈们表情凝重,手持2种颜色的康乃馨,白色代表哀伤,黄色代表希望。母亲的角色不止停留在家庭,也不是当权管理者,而是更强大的存在。


主办单位称今晚参与集会人数约6,000人。
以下为香港妈妈声明全文:

特首林郑月娥今天在专访中以一个关爱孩子的母亲自比,并认为她在百万人游行反对「逃犯条例」的修订,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走在抗争最前线下,坚持修例,是不想纵容「任性」的孩子。

我们是一群香港的母亲,但我们绝不会以催泪弹、具杀伤力的橡胶子弹及布袋弹攻击我们的孩子。我们也不会看到年轻人在警棍下血流披面仍无动于衷。

何况人民不是特首你的孩子;人民不需要你的施舍,只要你作为一区之首,作为一个公仆,用心聆听各方声音,并作出适当、适时的回应。

要多自大的人,才会觉得 103 万人的诉求是「任性」的?

要多自大的人,才会觉得三千名法律界人士的担忧是「任性」的?

特首也是二子之母,如果你以爱自己孩子的心,以同理心想一想,现在走在抗争最前线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有何感受。

特首,香港的孩子不用你作他们的母亲。他们要你当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领导人,积极回应巿民大众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诉求,立即搁置或撤回条例。

我们这群母亲,正在为孩子的美好将来而努力,希望孩子在自己的家园生活,有免于恐惧的自由。现在我们以香港市民的身份,以人人平等的尊严,请你把政治公关技俩放下,以行动证明你真心关爱我们的年轻人。

相关阅读:


© 勇敢的心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麻辣总局】申请访问外网”介绍信”

$
0
0

6月14日,在《国家网信办就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推出后,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声称此意见遭到了一些网民的误读,并作出了该如何“正确理解”的“权威”解释:

环球时报 | 这件事关系中国网民的个人安全,却遭人歪曲

但这似乎并未消解一些网民翻墙访问外网的安全焦虑,一张网络恶搞图片在微博流传,图片为满满文革风的“访问外网介绍信”,几点有趣的细节是:色情网站pornhub、“最高指示”、政治面貌注明、革命委员会印章、以及真实存在的有关地名。

相关阅读:

【网络民议】“翻墙罪”终于要落地了?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网络民议】电影事业,可不能这么搞

$
0
0

编者按:原定6月15日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开幕电影放映的《八佰》被取消,而其中网友推测是因为电影中有对抗日做出贡献的国民党和青天白日旗帜致敬的情节和镜头。为此,电影导演贾樟柯在微博发言说:电影事业,可不能这么搞。贾樟柯的发言得多许多网友的支持和感慨,有网友回复说:我们活在连屁都不敢放的体系里面。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部分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审查你妹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香港妈妈:六千集会,四万四千联署

$
0
0

香港《端传媒》报道《 香港妈妈们走上街头:“告诉年轻人,他们不孤单”》——

 

6月12日夜晚,一群香港妈妈为回应早前特首林郑月娥呼吁支持《逃犯条例》修订的「母亲论」,发起联署,至今已有超过四万四千人响应。

今晚,这群香港妈妈们就在中环遮打花园集会。集会从6时半开始,大量中年女性来到遮打花园。集会开始一小时後,主办方宣布,遮打花园已经坐满,有六千人参与是次集会。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蔡玉萍在现场宣读了联署声明,她说看到年轻人是这样关注社会,从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希望。「他们不是暴徒,是希望。我们要告诉年轻人,我们不会再让他们孤军作战。」

而袁天佑牧师的妻子陈锦美亦有到现场,她说,那一日,她对在场的年轻人说,「回家吧」,对方却说,「我们不回家,回了,家就没有了。」让她觉得分外凄凉。

发起人及发言人均要求特首撤回条例修订,将香港重新变成一个安全的社会。现场的陈女士对记者说,希望香港的孩子们都不会再被催泪弹攻击,「我们知道,他们不是暴动者。」她说,这一天,遮打花园,可以是「妈打花园」(英文「mother」粤语转译为「妈打」)。

文:端传媒 实习记者 杨小川
摄:林振东/端传媒

 

台湾《新头壳》报道《 43秒香港妈妈肉身挡警开枪影片 结局千万网友怒了》,描述了香港妈妈陆锦城哭求警察却遭袭击的场景——

 

香港民众抗议《逃犯条例》恶法,造成警民流血冲突,警察使用过当武力强势清场,不惜对着民众发射多达150发的催泪弹,更被拍到对着民众直接射击塑胶子弹丶布袋弹等,已经引起国际愤慨。网路流传1段43秒影片,1位香港妈妈泪求警察收队,不要再打那些小孩子,却遭到警察直接瞄准头部射击,更是引起群情激愤!

……

 

看到这样的画面,网火怒火中烧,大骂港警,刚好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电视专访自称香港慈母,有漫画家将2起事件两相比较,坚持不撤回《逃犯条例》的林郑月娥更被骂翻。

台湾「我爱掀马统」脸书转载该段影片,网友纷纷留言痛,有人说「真是可悲又讽刺…人民努力工作赚钱缴税给政府去买武器丶养警察对付自己⋯⋯」,有人说「这么近距离的对一个女性开枪!…这已经超过警察的职责了!」还有人反批台湾有些人冷血,指同样影片在T台播出,底下的留言却说这位妈妈不适合当母亲,疯婆子,令人生气!

 

台湾《镜》报道《 香港妈妈:我们是第二代天安门母亲》,在香港妈妈集会中——

 

上台发言的袁陈锦美说激动表示:「我们是天安门母亲第二代,我们要在孩子还没被杀死前站出来,不要30年后要再跑出来要求这不是暴动!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她有2个37岁、32岁的儿子,她誓言会保护自己的孩子。

当天在金钟站在防暴警察前,苦求警察不要伤害孩子、随后脸部近距离中了辣椒水的陆锦城也出现在现场。她沉重对林郑月娥喊话:「如果妳是母亲,用胡椒喷雾、警棍、辣椒水、橡胶子弹、催泪弹,就是妳教孩子的方法吗?」她说自己有2个孩子,一个中学五年级、一个小学六年级,她在电视上看到警察追打学生,于是选择站出来。

 

现场妈妈们表情凝重,手持2种颜色的康乃馨,白色代表哀伤,黄色代表希望。母亲的角色不止停留在家庭,也不是当权管理者,而是更强大的存在。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 | 香港反“送中”抗议

 

 


© 五月三十五日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寻衅滋事罪不可做无罪辩护?

$
0
0
责令整改通知书

图片来源:豆瓣

责令整改通知书

上海XX律师事务所:
你所XXX律师在代理XXX涉嫌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一案、XXX律师在代理XXX涉嫌寻衅滋事罪一案中,为犯罪嫌疑人做无罪辩护,你所没有组织集体研究。现责令你所进行整改,今后你所律师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过程中,做无罪辩护或改变案件定性时,律师事务所要组织集体研究,依法提出案件处理方案和辩护代理意见。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手机玩我 |100 种内容被禁止

$
0
0

创作者,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正式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和《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共计100条,细则指明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基本标准,规定网络播放的短视频节目,及其标题、名称、评论、弹幕、表情包等,其语言、表演、字幕、背景中不得出现二十一类内容。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

一、总体规范

1、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并严格在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

2、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积极引入主流新闻媒体和党政军机关团体等机构开设账户,提高正面优质短视频内容供给。

3、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总编辑内容管理负责制度。

4、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视频均应经内容审核后方可播出,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内容。

5、网络平台开展短视频服务,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同步建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核员队伍。审核员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广电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审核员数量与上传和播出的短视频条数应当相匹配。原则上,审核员人数应当在本平台每天新增播出短视频条数的千分之一以上。

6、对不遵守本规范的,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上传(合作)账户管理规范

1、网络短视频平台对在本平台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主体,应当实行实名认证管理制度。对机构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简称PGC),应当核实其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信息;对个人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简称UGC),应当核实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

2、网络短视频平台对在本平台注册的机构账户和个人账户,应当与其先签署体现本《规范》要求的合作协议,方可开通上传功能。

3、对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PGC机构,平台应当监督其上传的节目是否在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对超出许可范围上传节目的,应当停止与其合作。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PGC机构上传的节目,只能作为短视频平台的节目素材,供平台审查通过后,在授权情况下使用。

4、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一周内三次以上上传含有违法违规内容节目的UGC账户,及上传重大违法内容节目的UGC账户,平台应当将其身份信息、头像、账户名称等信息纳入“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

5、各网络短视频平台对“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实行信息共享机制。对被列入“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中的人员,各网络短视频平台在规定时期内不得为其开通上传账户。

6、根据上传违法节目行为的严重性,列入“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中的人员的禁播期,分别为一年、三年、永久三个档次。

三、内容管理规范

1、网络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版面设置上,应当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正向议题设置,加强正能量内容建设和储备。

2、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履行版权保护责任,不得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剧等各类广播电视视听作品;不得转发UGC上传的电影、电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剧等各类广播电视视听作品片段;在未得到PGC机构提供的版权证明的情况下,也不得转发PGC机构上传的电影、电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剧等各类广播电视视听作品片段。

3、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遵守国家新闻节目管理规定,不得转发UGC上传的时政类、社会类新闻短视频节目;不得转发尚未核实是否具有视听新闻节目首发资质的PGC机构上传的时政类、社会类新闻短视频节目。

4、网络短视频平台不得转发国家尚未批准播映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中的片段,以及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的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节目中的片段。

5、网络短视频平台对节目内容的审核,应当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制定的内容标准进行。

四、技术管理规范

1、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合理设计智能推送程序,优先推荐正能量内容。

2、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采用新技术手段,如用户画像、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确保落实账户实名制管理制度。

3、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采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时间予以限制,设立未成年人家长监护系统,有效防止未成人沉迷短视频。

《网络短视频容审核标准细则》100条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基本标准

(一)《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十六条所列10条标准。

(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第四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条所列94条标准。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具体细则

依据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基本标准,网络播放的短视频节目,及其标题、名称、评论、弹幕、表情包等,其语言、表演、字幕、背景中不得出现以下具体内容(常见问题):

(一)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内容

1、调侃、讽刺、反对、谩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以及国家既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如(略);

2、对宪法等国家重大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进行曲解、否定、攻击、谩骂,或对其中具体条款进行调侃、讽刺、反对、谩骂的;

3、削弱、背离、攻击、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如(略);

4、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所实行的重大方针政策进行调侃、否定、攻击的,如(略);

5、篡改、娱乐化解读我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的特定名词称谓的,如(略);

(二)分裂国家的内容

6、反对、攻击、曲解“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

7、反映台独、港独、藏独、疆独等的言行、活动、标识的,包括影像资料、作品、语音、言论、图片、文字、反动旗帜、标语口号等各种形式(转播中央新闻单位新闻报道除外);

8、持有台独、港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国家立场的艺人及组织团体制作或参与制作的节目、娱乐报道、作品宣传的;

9、对涉及领土和历史事件的描写不符合国家定论的,如(略);

(三)损害国家形象的内容

10、贬损、玷污、恶搞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形象、精神和气质的,如(略);

11、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恶搞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的;在不适宜的娱乐商业活动等场合使用国旗、国徽的;

12、篡改、恶搞国歌的;在不适宜的商业和娱乐活动中使用国歌,或在不恰当的情境唱奏国歌,有损国歌尊严的,如(略);

13、截取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片段可能使原意扭曲或使人产生歧义,或通过截取视频片段、专门制作拼凑动图等方式,歪曲放大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语气语意语态的;

14、未经国家授权或批准,特型演员和普通群众通过装扮、模仿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参加包括主持、表演、演讲、摆拍等活动,谋取利益或哗众取宠产生不良影响的(依法批准的影视作品或文艺表演等除外);

15、节目中人物穿着印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头像的服装鞋帽,通过抖动、折叠印有头像的服装鞋帽形成怪异表情的;

(四)损害革命领袖、英雄烈士形象的内容

16、歪曲、丑化、亵渎、否定革命领袖、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如(略);

17、不当使用及恶搞革命领袖、英雄烈士姓名、肖像的,如(略);

(五)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

18、泄露国家各级党政机关未公开的文件、讲话的,如(略);

19、泄露国家各级党政机关未公开的专项工作内容、程序与工作部署的,如(略);

20、泄露国防、科技、军工等国家秘密的,如(略);

21、私自发布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工作与生活信息、党和国家领导人家庭成员信息的;

(六)破坏社会稳定的内容

22、影响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的,如(略);

23、传播非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布的灾难事故信息的,如(略);

24、非新闻单位制作的关于灾难事故的影响、后果的节目的,如(略);

(七)损害民族与地域团结的内容

25、通过语言、称呼、装扮、图片、音乐等方式嘲笑、调侃、伤害民族和地域感情、破坏安定团结的,如(略);

26、将正常的安全保卫措施渲染成民族偏见与对立的,如(略);

27、传播可能引发误解的内容的,如(略);

28、对独特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猎奇渲染,甚至丑化侮辱的,如(略);

29、以赞同、歌颂的态度表现历史上民族间征伐的残酷血腥战事的,如(略);

(八)违背国家宗教政策的内容

30、展示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组织及其主要成员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教义”与思想的,如(略);

31、不恰当地比较不同宗教、教派的优劣,可能引发宗教、教派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如(略);

32、过度展示和宣扬宗教教义、教规、仪式内容的,如(略);

33、将宗教极端主义与合法宗教活动混为一谈,将正常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渲染成极端思想与行动,或将极端思想与行动解释成正常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的,如(略);

34、戏说和调侃宗教内容,以及各类恶意伤害民族宗教感情言论的;

(九)传播恐怖主义的内容

35、表现境内外恐怖主义组织的,如(略);

36、详细展示恐怖主义行为的,如(略);

37、传播恐怖主义及其主张的,如(略);

38、传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通过自焚、人体炸弹、打砸抢烧等手段发动的暴力恐怖袭击活动视频(中央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除外),或转发对这些活动进行歪曲事实真相的片面报道和视频片段的,如(略);

(十)歪曲贬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

39、篡改名著、歪曲原著精神实质的,如(略);

40、颠覆经典名著中重要人物人设的,如(略);

41、违背基本历史定论,任意曲解历史的,如(略);

42、对历史尤其是革命历史进行恶搞或过度娱乐化表现的,如(略);

(十一)恶意中伤或损害人民军队、国安、警察、行政、司法等国家公务人员形象和共产党党员形象的内容

43、恶意截取执法人员执法工作过程片段,将执法人员正常执法营造成暴力执法效果的;

44、传播未经证实的穿着军装人员打架斗殴、集会、游行、抗议、上访的;

45、正面展现解放军形象时用语过度夸张的,如(略);

(十二)美化反面和负面人物形象的内容

46、为包括吸毒嫖娼在内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及黑恶势力人物提供宣传平台,着重展示其积极一面的;

47、对已定性的负面人物歌功颂德的,如(略);

(十三)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科学精神的内容

48、开设跳大神、破太岁、巫蛊术、扎小人、道场作法频道、版块、个人主页,宣扬巫术作法等封建迷信思想的;

49、鼓吹通过法术改变人的命运的,如(略);

50、借民间经典传说宣扬封建迷信思想的;

(十四)宣扬不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内容

51、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如(略);

52、展示违背伦理道德的糜烂生活的,如(略);

53、宣传和宣扬丧文化、自杀游戏的,如(略);

54、展现同情、支持婚外情、一夜情的;

(十五)渲染暴力血腥、展示丑恶行为和惊悚情景的内容

55、表现黑恶势力群殴械斗、凶杀、暴力催债、招募打手、雇凶杀人等猖狂行为的;

56、细致展示凶暴、残酷的犯罪过程及肉体、精神虐待的,如(略);

57、细致展示吸毒后极度亢奋的生理状态、扭曲的表情,展示容易引发模仿的各类吸毒工具与吸毒方式的,如(略);

58、细致展示酗酒后失控状态的,如(略);

59、细致展示老虎机、推币机、打鱼机、上分器、作弊器等赌博器具,以及千术、反千术等赌博技巧与行为的;

60、展现过度的生理痛苦、精神歇斯底里,对普通观看者可能造成强烈感官和精神刺激,从而引发身心惊恐、焦虑、厌恶、恶心等不适感的画面、台词、音乐及音效的,如(略);

61、宣扬以暴制暴,宣扬极端的复仇心理和行为的,如(略);

(十六)展示淫秽色情,渲染庸俗低级趣味,宣扬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婚恋观的内容

62、具体展示卖淫、嫖娼、淫乱、强奸等情节的;

63、直接展示性行为的,如(略);

64、视频中出现色情推广的,如(略);

65、展示呻吟、叫床等声音、特效的;

66、以猎奇宣扬的方式对境外“红灯区”进行拍摄的;

67、展现有性交易内容的夜店、洗浴按摩场所的;

68、表现和展示非正常的性关系、性行为的;

69、展示和宣扬不健康的婚恋观和婚恋状态的;

70、宣扬和炒作非主流婚恋观的;

71、以单纯感官刺激为目的,集中细致展现接吻、爱抚、淋浴及类似的与性行为有关的间接表现或暗示的,包括裸露或长时间聚焦胸部、臀部等部位,聚焦走光、偷拍、凸点,渲染恋足、原味丝袜等性癖好;

72、有明显的性挑逗、性骚扰、性侮辱或类似效果的画面、台词、音乐及音效的,如(略);

73、展示男女性器官,或仅用肢体掩盖或用很小的遮盖物掩盖人体隐秘部位及衣着过分暴露的;

74、使用粗俗语言,展示恶俗行为的,如(略);

75、以隐晦、低俗的语言表达使人产生性行为和性器官联想的内容的;

76、以成人电影、情色电影、三级片被审核删减内容的影视剧的“完整版”“未删减版”“未删节版”“被删片段”“汇集版”作为视频节目标题、分类或宣传推广的;

77、以偷拍、走光、露点及各种挑逗性文字或图片作为视频节目标题、分类或宣传推广的,如(略);

78、使用易引发性联想的文字作为标题的,如(略);

(十七)侮辱、诽谤、贬损、恶搞他人的内容

79、侮辱、诽谤、贬损、恶搞历史人物及其他真实人物的形象、名誉的;

80、贬损、恶搞他国国家领导人,可能引发国际纠纷或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的;

81、侮辱、贬损他人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身体特征、健康状况的,如(略);

(十八)有悖于社会公德的内容

82、以恶搞方式描绘重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战争等灾难场面的;

83、以肯定、赞许的基调或引入模仿的方式表现打架斗殴、羞辱他人、污言秽语的,如(略);

84、为违背公序良俗或游走在社会道德边缘的行为提供展示空间的,如(略);

(十九)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

85、表现未成年人早恋的,以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滥用毒品等不良行为的,如(略);

86、人物造型过分夸张怪异,对未成年人有不良影响的,如(略);

87、展示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形象的动画、动漫人物的性行为,或让人产生性妄想的,如(略);

88、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如(略);

(二十)宣扬、美化历史上侵略战争和殖民史的内容

89、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如(略);

90、是非不分,立场错位,无视或忽略侵略战争中非正义一方的侵略行为,反而突出表现正义一方的某些错误的;

91、使用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词汇、称谓、画面的,如(略);

(二十一)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

92、将政治内容、经典文化、严肃历史文化进行过度娱乐化展示解读,消解主流价值的;

93、从事反华、反党、分裂、恐怖活动的特定组织或个人制作或参与制作的节目,及其开设的频道、版块、主页、账号的;

94、违法犯罪、丑闻劣迹者制作或参与制作的节目的;

95、侵犯个人隐私,恶意曝光他人身体与疾病、私人住宅、婚姻关系、私人空间、私人活动的,如(略);

96、对国家有关规定已明确的标识、呼号、称谓、用语进行滥用、错用的,如(略);

97、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的,如(略);

98、展示个人持有具有杀伤力的危险管制物品的,如(略);

99、在节目中植入非法、违规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如(略);

100、其他有违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

 

相关阅读:


© 审查你妹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麻辣总局】网友恶搞作品:全世界都在笑庆丰话

$
0
0

BGM:S.H.E [ 中國話Chinese ] 

视频来自:维尼大帝@风声鹤唳三十年

相关习近平的发言梗:

拉清单

大海掀翻小池塘

人均八千万

自自强不息

精甚细腻

没有  没有  没有

金科律玉

格萨尔王

十里山路不换肩

疯狂发酵

报书单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网络民议】9.9亿人的征信系统要上线,政府失信进不进名单?

$
0
0

@新浪证券:【9.9亿人的征信系统要上线!央行发声:创业失败了有负债行为,要认账!】6月14日,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在今日召开的国新吹风会上透露,目前征信系统应累计收录了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有关信息。这也意味着,我国征信系统已成为世界上收录人数最多、数据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征信系统。未来的信用时代,征信报告也将会应用到各个领域,诸如老赖不还钱、经济违约销户“洗白”、以卡养卡等不诚信行为都将可能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失信者也会由于黑记录而处处受限。就连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也说,“未来的岳母说,你得把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拿来看看。”

维尼割韭菜

网络图片;题图无关

以下评论由数字时代编辑收集自新浪微博:

@t****l:厉害了我的国,政府失信算不算失信,进不进名单?还有,官员财产公开要不要一起搞搞?

@举****风:政府拖欠工程款判失信吗?肯定不判,但是拿不到工程款的老板肯定要判。老板失信处处受限就没人找政府麻烦了。

@偏****茶:为啥guan员公示财产那么困难????一到老百姓头上了啥高科技手段都具备,分分钟让你裸面人生

@支****距:一群无赖居然要跟我谈信用问题,脑瓜子没病吧

@已****了:不知道孙小蜾的征信是什么样子的。

@初****初:有限责任公司,法律规定破产了,有限责任。征信系统都可以违法,自己立法了

@龙****音:有钱有权的失信也未必上表(比如那些转移财产的),没权没钱的一个也跑不了。

@船****姚:呵呵呵 引进发达国家的征信制度 为何不引进个人破产制度?

@J****e:办企业,债务问题应该从法律方面去应对吧,创业很艰难,这样谁还敢创业!全部央企了[思考]

@李****K: 昔日请举入瓮,今日瓮中捉鳖,一网打尽9.9亿人,完美。

@八****人:呵呵,国外有个人破产制度,有把历史账清掉的制度,国内有么??记录5年还款记录,记录水电缴纳时间,征信公司理论上可以把你的任何一个小失误,比如晚交水电费,永久记录,你真的有这么清白么?

@好****以:我其实怕那个,出具征信报告,到户籍地派出所开个什么证明,然后拿去银行,银行看一眼说你这个不够,还要跑一趟人社局。然后小地方再奇奇怪怪吃拿卡要

@乱****羹:“良民证拿出来看看”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三辉图书 |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
0
0

编按:1848年,美国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以“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题,公开阐述他的不服从理念;此文后来更名成《公民不服从》,广被认定为“公民不服从”一词的滥觞。在梭罗之后,托尔斯泰(Leo Tolstoy)和甘地(Mahatma Gandhi)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公民不服从的可能内涵。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降,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发起争取美国黑人民权的公民不服从行动。此后,随着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的进展,公民不服从作为一种和平、非暴力、公开、违法的行动形式,愈发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部分政治哲学家开始试图为公民不服从提供更明确的定义,并论证其道德基础何在。

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罗尔斯系统性地阐发了公民不服从的定义和正当性要件。根据其主张,正当的公民不服从须是针对“严重且明确”偏离正义的情事,也就是当平等自由原则或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遭到严重侵害时,由重叠共识内的公共正义原则所指导、所正当化的政治行动。

在《何为正义》一书中,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宜中重估了罗尔斯为公民不服从设下的理论限制,并着重就其正当性问题提出了修改方向。他认为,罗尔斯关于公民不服从的论点,首先预设了一种近乎正义(nearly just)的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框架下,公民不服从则被设定为正义体系的一个“稳定瓣”(stablizing device)。然而,若以现实为参照,落于当下高度社会共识之外的公民不服从的诉求,并非就是不正当的——它们或恰恰处于争取自由民主的宪政基本价值所保障的权利的起点;再者,在实存的自由民主体制与自由民主的价值理念之间,往往仍有段距离。通过引入政治公平与“容忍”、作为一种责任伦理的比例原则等概念,陈宜中将更为复杂不一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条件纳入考量,针对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提出了一组包容度更高的判准。

今天分享的就是陈宜中对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所作的再评估。它或能帮助我们认识并思考当下发生的一些事件。

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文/陈宜中

摘自/《何为正义》

按罗尔斯的理论,公民不服从须诉诸社会成员所共享的政治信念,即重叠共识内的公共正义原则,否则便不足具政治性与公共性,便不足具正当性。但我们不妨追问:为何唯有具高度社会共识的正义原则(或更确切地说,当其遭到严重且明确的侵害时),才能构成公民不服从的正当诉求?

(一)正当诉求与道德共识

作为一种例外的、违法的抗争手段,公民不服从的正当与否,首先取决于其真实诉求(而非表面说辞)的正当与否。在自由民主制度下,公民有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等基本权利,某些政治言论(如部分法西斯主义或种族主义言论)虽令人发指,但仍属于言论自由权的合法行使。相对于此,正当的公民不服从行动,首先须具有正当的目的或诉求。

试想:如果法西斯主义者或种族主义者发起公民不服从,前往穆斯林、犹太人或黑人社区去违法抗议,此种公民不服从可能正当吗?显然并非如此。法西斯主义者的某些政治言论,或许是合法的,但法西斯主义者的公民不服从不仅违法,亦不具道德正当性。又如,黑人学生到实施种族隔离的商家静/进坐,虽然违法,但具道德正当性;反之,如果反制民权运动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也动用公民不服从,则不但违法,亦不具道德正当性。

正因为公民不服从是例外的、体制外的行动,它的道德正当与否,首先取决于其真实目的何在。如果后者明显与自由民主的宪政基本价值背道而驰,此种公民不服从将不具道德正当性。

但罗尔斯坚持,“唯有”已取得高度社会共识的“最基本”正义原则(当其遭到严重且明确的侵害时),才得构成公民不服从的正当诉求;落于道德共识之外,或社会共识程度较低的道德诉求,则否。以下,我们将尝试放宽这个正当性判准。

举例而言,1990年英国的反人头税运动和2006年法国的反《就业法》运动,皆采取了某些和平违法的公民不服从行动,但其诉诸的道德理由(人头税极不公平、就业法践踏劳动基本权益),从某个角度来看,似乎都落于社会的高度共识之外。20世纪初,即使是经济型罢工,在美国仍属于违法的、体制外的不服从行动,即仍落于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共识之外;但美国自由主义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兴起,乃至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实皆与工人违法争权的行动有关。(Walzer, 1970: ch. 2)凡此种种暗示:即使公民不服从的诉求落于高度共识之外,亦不代表它就是不正当的。

再试想:在梭罗的时代,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奴隶制,皆无法形成高度道德共识,但梭罗以“反奴隶制”作为公民不服从的目的,全然不正当吗?在20世纪以前,“女性不该有投票权”是高度共识,但“女性该有投票权”的主张,以及争取女性投票权的公民不服从,全然不正当吗?历史地看,以“反奴隶制”或“女性该有投票权”作为诉求的公民不服从,彼时都找不到高度道德共识可以依循。(D. Weber ed., 1978)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也没有高度道德共识可以依循。倘若民权运动者的公民不服从(如静/进坐)及其道德诉求(如平等自由原则应及于黑人)是正当的,这并不是因为美国社会早已对黑人与白人平等取得高度共识。相反的,此种道德共识之逐渐形成,实与民权运动者的抗争(包括公民不服从及其他更激烈的抗争)息息相关。

因此,高度道德共识的当下存在与否,不宜成为评断公民不服从的道德诉求“正当与否”的标准。

(二)政治公平与容忍

部分论者认为:在相对成熟的自由民主制度下,由于政治自由及其他基本权利已受到保障,由于定期选举已满足了民主正当性的基本要求,因此,公民不服从只有在例外状况下才可能具正当性。在一般情况下,公民应尊重民主过程的结果,而不该动辄诉诸违法抗争。(Singer, 1973)

这个看法应可给予部分肯定,但仍有斟酌余地。首先,在实存的自由民主体制与自由民主的价值理念(如罗尔斯所谓的平等自由、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公平的机会平等)之间,往往仍有段距离。道德短缺的现象不是例外,而是常态。

以“政治公平”为例。在实存的自由民主制度下,虽然言论自由与政治自由获得了形式保障,虽有定期的民主选举,但罗氏所谓“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从未充分实现。(Rawls, 1971: 275-278; 1993a: 7, 330, 357-358)表面上,人人都有政治自由,但对部分人或部分群体来说,政治自由的价值却颇为有限。金钱政治以及政治议程遭垄断的现象,早已成为自由民主体制的常态;弱势群体遭到社会多数压迫或排斥之事,不仅层出不穷,而且推陈出新;近年来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弱势者也越发边缘化。

如果实存的自由民主制度已趋近《正义论》的政治公平和机会公平理想,那么一般来说,体制外的违法抗争(如公民不服从),将不足具道德正当性。反之,如果政治不公平的情况颇为显著,或体制内的政治过程弊病丛生,则某些公民不服从(如针对种族隔离、“越战”、人头税、就业法、“伊战”等)亦将取得一定的道德正当性。从“政治公平”的动态观点,无论是《正义论》所看重的平等主义基本原则(如平等自由、政治公平、机会公平),还是历史上尚未取得高度共识的道德信念(如反奴隶制、一人一票、女性投票权、黑白平等),皆可能构成公民不服从的正当诉求。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某些新兴价值(如环保、动物保护、反核、性解放、同志人权、反战、和平主义等)虽尚未被主流社会普遍接受,但却不与自由民主的宪政基本价值互相冲突。环保直到最近才变成主流议题,但这是环保人士在过去几十年间努力的结果,他们的抗争手段,除了相对温和的公民不服从外,还包括更激烈的直接行动。又如,动物保护人士也时而采取公民不服从,以凸显其道德诉求。

罗尔斯在他的后期著作中,特别强调“容忍”的重要(参见第三章和第四章)其实,后期罗尔斯式的“容忍”观点,也未尝不可扩充应用于公民不服从。与其坚持公民不服从须诉诸重叠共识内的核心正义原则,或许不如主张:公民不服从的道德诉求可基于所谓“合理的全面性学说”,但不得背离自由民主的宪政基本要件。如此一来,尊重宪政基本要件的“合理的全面性学说”,包括环保、动物保护、和平主义、女性主义、《正义论》、德沃金的平等自由主义(R. Dworkin, 2000)、社会民主等,亦可为公民不服从提供正当的道德诉求。

如果吾人坚持把“正义的稳定性”观点贯彻应用于公民不服从,则正当的公民不服从将有如凤毛麟角。但从前述“政治公平”与“容忍”的视野,即使是落于当下高度共识以外的道德信念,只要接受宪政基本要件,亦得构成公民不服从的正当诉求。

(三)关于比例原则

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课题,不仅止于其真实诉求的正当与否,还必然涉及所谓的“比例原则”。即使公民不服从的道德诉求是正当的,这也不表示行动者可以为所欲为。其他几项基本的正当性要件在于:第一,体制内的管道已无济于事或缓不济急,或可以合理地相信如此;第二,公民不服从有助于正当目的之达成,或可以合理地相信如此;第三,违法手段并未逾越正当目的,或可以合理地相信如此;第四,在同样有效的手段之中,选择法治代价最低者。

公民不服从所涉及的比例原则问题,罗尔斯所言甚少,但他指出,尽管行动者须慎重评估行动的可能后果,但公民不服从行动的正当与否,不能完全从后果主义去评判。(Rawls, 1971: 389-390)有人说,黑人民权运动者的公民不服从,破坏了社会和谐,主动挑起白人的种族主义暴力,使美国社会付出了庞大的社会成本。然而,究竟是谁该为这些“后果”承担起主要责任?从罗氏的自由民主理念,无论是种族隔离,还是强制年轻人去越南战场从军,皆是严重的不正义,尽管抗争者的部分手段或许不够明智,但政治责任仍清楚落于严重不正义的另一方。(Ibid.: 390-391)

罗氏对后果主义的批评,可谓切中要害。时下不少论者从后果主义去诠释比例原则,但这是对比例原则的严重曲解。作为一种责任伦理,比例原则要求行动者慎重评估其行动的可预见后果,并合理地相信其手段并未逾越其(正当)目的;若已预见手段过当而执意为之,将使行动目的发生质变。(Norman, 1995: 118-119, 195-197)这并不是一种后果主义,而是一种要求慎重评估行动或手段的可预见后果,并为之负责的责任伦理。(关于战争脉络下的比例原则及其论辩,另见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

在现实世界里,最受争议的往往不是公民不服从行动的道德诉求,而是该行动是否合乎比例原则。争议点之一,是体制内的管道是否真已无济于事,或可以合理地相信如此。争议点之二,是公民不服从的具体手段(如瘫痪市区交通)是否合乎其正当目的(如抗议种族隔离体制),或可以合理地相信如此。(Greenawalt, 1991)难处在于:在比例原则的诠释上,社会大众往往莫衷一是,因其无可避免地涉及价值冲突乃至利益冲突。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如果公民不服从的诉求落于道德共识之外,则其可能采取的正当手段必定受到更大程度的社会文化限制。一般而言,愈能诉诸主流政治价值,动员力道就愈强,其违法行为在公众眼中也就愈情有可原。相反的,若是诉诸乏人问津的非主流价值,则其在公众眼中的正当性就较低,在此情况下,看似较激烈的违法手段,就更难获得社会大众与法官的谅解。

公民不服从之所以具高度争议,实与政治文化因素脱离不了关系。例如,在某国或某地区被认为合乎比例的行动(如瘫痪交通),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却可能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此外,随着时代与政治文化的变迁,社会大众对比例原则的诠释也会跟着转变。所谓的比例原则,终究无法告诉行动者何种具体行动必定(不)合乎比例,但作为一种责任伦理,比例原则要求行动者慎重评估行动的可能后果,负责任地把当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条件纳入考量。


© ykxykx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BBC |逃犯条例争议:香港政府宣布暂缓修订

$
0
0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星期六(6月15日)下午三点过在记者发布会上宣布,为回应社会要求,让各方有更多时间讨论修订,宣布“暂缓”对《逃犯条例》的修订,但不会撤回法案。

林郑月娥以在台湾发生的命案为起点,表示修订逃犯条例是为了彰显正义,给予死者家属公正交代。

暂缓修订,但不撤回

她表示修订条例期间,与相关官员已经尽最大努力。但她承认与香港社会解说条例不足,许多市民对条例担心不理解,产生猜忌。

她认为要让社会尽快回复平静,让社会冷静一下,因此宣布暂缓条例。香港政府将全力聆听民意。她对支持她的建制派议员以及市民表达感激,“香港是个民主自由开放的多元社会,”她强调。

她说,她的爱港心不变,香港社会因为此次施政产生矛盾冲击感到抱歉。她有诚意接受批评,加以改进,她将会以谦卑的心与市民继续同行。

考虑到台湾社会公开表示绝不接受修订的《逃犯条例》,林郑月娥表示这个条例在今年通过的迫切性,已经不存在。不赶在这个立法会会期通过。 但林郑月娥强调,现阶段不可能撤回法案。

她回答BBC记者提问时表示,并非误解条例修订工作,而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做开放的沟通。林郑月娥强调,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遵从《宪法》以及《基本法》施政,不会有任何违法事情。

林郑月娥重申,对于周三在香港金钟发生的冲突,前线警员的处理属警务处的责任,她赞成及同意“暴动”的说法。

对于记者询问她与警方是否需要向示威受伤民众道歉,林郑月娥仅表示她为警方执法被抹黑感到难过。并表示警方依法维持秩序是天经地义。

她又强调,暂缓修例并非挽回个人声誉。

早些时候,林郑月娥周六上午及中午分别在香港礼宾府会见行会成员及全体建制派议员,解释最新决定。香港媒体引述消息人士说,共有30多名建制派议员出席。

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钟剑华告诉BBC中文,港府的暂缓宣示最大因素来自美国扬言考虑将重新修订《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据他判断,因为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为了修订逃犯条例而影响到北京与美国的贸易战略,会是个失误。

他说,“如果将来香港每年都要被美国检视人权甚至关税,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钟剑华强调,林郑月娥以及北京没有预料美国以及国际的反应如此之大,更低估香港民众的力量,以为这次可以一意孤行,却遇到激烈反弹。钟剑华称特首此次已经失去民心,未来三年执政将会十分困难,有可能循董建华模式,找理由提前下台。

但也有分析指出,特区政府不会屈服,暂缓只是个拖延战术,在反对意见无法如上周完全聚焦修法时,特区政府随时可以再次将条例送交二读。

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订逃犯条例的消息,星期六早晨由香港当地媒体传出,香港无线新闻在九点多的新闻中表示,已掌握消息表示逃犯条例修订将暂缓。《星岛日报》星期六也刊出类似讯息,指《逃犯条例》修订触发民众抗争,“事件惊动中央高层介入,中央‘港澳协调小组’组长韩正已经南下与林郑月娥会面,在衡量各种因素后,决定推迟修法”。

事实上,在历经前几天严重的警民冲突后,许多建制派议员也表示暂缓修订的可行性。立法会议员蒋丽芸说,“修例稍为延迟也不坏,然后政府应检讨,为何无威胁的条例会引致市民如此大反弹。”;经民联的林健锋认为,“政府解说确有不足”。

然而,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则表示,此案虽有争议性,但政府暂缓修订将付出更多代价,她并在脸书与网友激辩,认为香港司法制度有极高独立性,她对香港有法治有信心。

严重警民冲突

香港大批市民6月12日罢工罢课包围立法会抗议修订《逃犯条例》,示威者占领主要干道,与警方爆发冲突,警方使用百发催泪弹和“橡胶子弹”驱散示威者,引起争议。林郑月娥和香港警方称此次示威已演变成有组织的暴动,予以强烈谴责。但发起包围立法会的“民间人权阵线”(民阵)形容,是林郑月娥不撤回草案而令局势升级,批评警方使用过份武力。

香港医院管理局表示,截至13日晚上,共有81名人士因示威冲突受伤送院,其中7名伤者仍需留医,情况稳定,其余人士接受治疗后已出院。

逃犯条例争议

香港政府近月建议修订法例,容许中国大陆、台湾和澳门以个案形式申请把刑事罪行的嫌疑犯从香港引渡到当地受审,引发外界关注有关修订会削弱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作为独立司法管辖区的地位。

林郑月娥称,修例是为了堵塞现行法律的漏洞,让司法机构可以处理香港男子陈同佳去年在台湾涉嫌谋杀女友后返回香港的案件。陈同佳案件引起香港和台湾社会高度关注,但由于两地之间没有引渡协议,台湾政府无法要求香港代为拘捕陈同佳,把他送回台湾受审。

批评人士普遍认为,疑犯被引渡到中国大陆后不可能获得公平的审讯,指在中国大陆的港商会更担心因为触犯一些营商的“潜规则”而被引渡到中国大陆受审。

香港泛民主派议员涂谨申指出,香港与中国大陆一直都有就达成长期移交协议商讨,但至今仍未成事。他认为这是因为“香港与中国大陆的价值、人权的标准不同,所以是签不了”。

逃离香港、目前人在台湾的书商林荣基公开表示,他在中国大陆被控违法经营书籍售卖罪,如果《逃犯条例》修订获通过,大陆政府可以理直气壮要求把他引渡到当地受审;他又留意到中国大陆政府以醉驾之名控告另一名香港书商桂民海,另外又以避税之名控告中国异见人士兼艺术家艾未未,直言大陆政府会以刑事罪名起诉政治犯。

香港大律师吴霭仪则强调,条例通过后,将摧毁香港法治独立性,香港与中国在法律上的分界将消失。

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接受BBC电台访问称,《逃犯条例》是触发香港民怨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指出特区和中央政府近年已有多项政治举动引起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世代的不满。她强调,英国有责任确保全面落实《中英联合声明》,在此刻应协助香港人,并说国际社会在香港有不少利益,此次争议不会只是香港人的事。

建制派议员叶刘淑仪则说,受《逃犯条例》影响的人只有少数罪犯,“如果你不犯罪,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国际社会反应

继美国国务院对香港修订《逃犯条例》表示严重关切,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都相继打破沉默。

6月12日,在白宫被记者问到香港的大规模示威时,特朗普表示:“那真的是很大的示威。那真的是一百万人……那是我见过最大的示威。”在记者的追问下,特朗普始终未具体说明美国的立场。“我希望对中国和香港来说,所有事情都能解决。我相信都会解决的。”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发表声明称,如果香港政府让《逃犯条例》修订获得通过的话,美国“国会除了重新评估香港是否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有‘足够自治’,别无选择”。她还表示,国会可能继续考虑《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而后者将重新检视美国和香港的特别关系。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文翠珊)亦表达关注。她说,香港的罪犯引渡应该遵循《中英联合声明》设定的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原则。

欧盟外务部门则发布声明说:“过去几天,香港人民行使基本权利,集会自由和平表达意见。这些权利必须获得尊重。”;“此议题相当敏感,对香港及其人民,欧盟和外国公民,以及企业对香港的信心都将有深远的影响,特区政府需谘询公众意见,找寻解决之道。”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13号召开临时记者会,针对香港《逃犯条例》修订争议表示,条例有侵害人权疑虑、同时也侵犯中华民国的主权,台湾不会接受。蔡英文指出,香港的反送中抗争事件,证明“一国两制是不可行的”,台湾不会接受一国两制。

中国外交部表明支持港府修例,反对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的行为,并否认计划出动维稳力量到香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BBC专访说,中央从未指示香港就逃犯条例做出修例,但表示支持。


© ykxykx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中国妇女报 |抱歉,警校招生男女比例这件事,我们还是要质疑

$
0
0

警校高考设立性别比例的事情,

大伙应该都听说了吧?

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

“嗨,这有啥啊?”

男生体能比女生强,

不是不争的事实吗?

但是,仍有不少人质疑,

性别比例属于性别歧视。

为这事,

网络上已经吵翻了天,

就连@绵阳网警巡查执法也出动了,

直呼要打击“碰瓷特殊专业录取比例”“极端女权”

近日,恰逢一年一度的高考。为了鼓励学子,为高考加油,不少警察单位都争相在微博上贴出了招生计划,不料却引来了轩然大波。

在大多数警校招生计划中,不少网友惊讶地发现,均明确规定“女生录取比例不超过15%”。

而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录取比例还更夸张。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招生计划中,准备招收的男生为302人,女生仅为18人,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7:1,女生人数约等于5%。

女生人数这么少?凭什么?不少网友提出了“性别歧视”的质疑。

其实,这个问题,一早就有人试图给过解释。公安专业女生计划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5%,是考虑到“公安工作高风险、强应急、超负荷的特殊性”。

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做过回应,称男女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基于国家利益,特殊专业可调男女招生比例。

2013年,教育部再次强调,高校招生“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比例”,“少数院校的特殊专业除外。”

三类特殊专业分别是:

  • 1.与特定职业要求紧密相关,且职业对男女比例有要求的专业,如军事、国防、公共安全类专业;
  • 2. 从保护女性的角度,适当限制女性报考,如航海、采矿等专业;
  • 3. 个别招生数量有限且社会需求有一定的性别均衡要求的专业,包括部分非通用语种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等。

但是,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比如,具体来讲:

哪些高校的哪些专业属于“特殊专业”?

飞行、地质勘探之类的模糊专业究竟怎么分类?

“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之“特殊”是基于哪些标准?

性别比例究竟对“国家利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5%的比例规定从何而来?为什么不是20%?30%?为什么只设上限不设下限?

这些,都是网络争议的焦点。

女生当警察,是不愿还是不能?

很多人出于传统观念,第一反应是,哪儿有女生愿意当警察?15%也就是象征性规定一下,实际对女性报考警校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别说,想当警察的女生还挺多的,而且竞争往往比男生更加激烈。

有人统计,虽然规定“不高于15%”,但实际操作中,招生比例有时会远低于这个限制,甚至有学校规定,女生比例不高于2.5%。

有网友指出,女生甚至要比男生高出近60分,才能在警校挣得一席之地。

警校老师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据浙江警察学院教学与训练研究室主任徐林介绍,2019年,报考浙江警察学院的学生共有6006人,其中女生约占25%,大幅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5%限额。

“就我们学校来说,女生的竞争会比男生激烈一点。”

徐林还补充道,现在有较多女孩子比较向往做一名警察。而且进校后,女生不仅文化成绩好,体能成绩也比较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助理研究员姜朝晖也曾提到,“剥夺选择的权利,认为女性不适合这个行业,这显然是一种陈旧的固化思维。事实上,巾帼不让须眉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男生来报考该专业,但并不等于就要剥夺女生报考的权利。”

质疑性别比例,就是“田园女权”吗?

6月10日,绵阳网警一则“打击极端女权”的微博公告,把这事推上了顶峰。

公告指出,部分极端女权人士刻意挑刺,带动节奏,动荡社会秩序,“碰瓷大学特殊行业的录取比例”。

在对极端女权的声讨中,很多合理的质疑也被无视了。

例如上文提到的,女警察的女性立场,可以增强涉及女性受害者案件的立案率,满足更多女性的安全需求。

除了性别一刀切,难道真的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

有网友提出了改进选拔方式的思路,例如男女统一体能测试:

如果将大家眼中“男性更适合的职业”的需求具体化为不同的要素(如体能、耐力、敏捷性等等),那么是否只要满足这些条件,男女就可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竞争了呢?

追求性别平权,并非是要否认差异的存在,只希望得到同等的机会。

“消防员”,不是他专利

在“招考消防员性别比例”这件事情上,昨天,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发声:“消防员”,不是他专利

文章称,对于“为什么女性要当消防员”的质疑,有网友的解答十分明晰、有力:只要能够竞争过男性消防员,和他们一样的救援速度,让女的当消防员又如何?

体力是个体差异,生理差异存在但更多的是个体差异,就不信几亿的女生没有一个想去的。给想去、有能力救人的女性参加选拔的机会,是会死人吗?女生≠体力弱≠没有毅力。假设标准是10,可能男生高于10的比较多,女生高于10的比较少,但为什么高于10的女生不要呢?为什么不收那部分体力比较好的女生呢?

现在有女消防员这一现实建立在消防员队伍向女性敞开大门这一前提之下,如果有关部门守着陈规旧历不招录女性,那就永远不会有女消防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使招录女消防员了,但因为人数尚少,能见度低,往往会让人以为消防员还是男性“专利”职业,尤其是对儿童这样见识有限的小观众来说。

性别平等意识的建立与强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同样,对于女性所能从事职业的刻板印象,也非一天形成。

但越是对传统的合理质疑,并对可能的改进方式进行思考,越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人类的进步,或许就是从打破这些思维的禁锢、让更多人拥有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开始。


© ykxykx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1841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