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8日午夜,15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在夜色的掩护下,成功横渡至苏州河北岸,将裹在童军服装下的国旗交到四行仓库守军长官谢晋元手中。凌晨,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高高飘扬,隔岸观战的中国民众掌声雷动,近旁公共租界内的外籍人士亦为之动容。
这趟也许是苏州河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一次泅渡通过路透社的电波传遍世界,成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可圈可点的亮色之一。
在之后的38年里,四行仓库勇士坚守国土的故事两次被搬上大银幕。一次是1938年应云卫导演、阳翰笙编剧的《八百壮士》,第二次是1975年由台湾出品的同名电影。女童军杨惠敏在波光粼粼的苏州河轻舒玉臂的身影,成为两部电影中令人难忘的经典镜头。
1938版《八百壮士》剧照,袁牧之(左一)扮演谢晋元;陈波儿(中)扮演杨惠敏
1938年版的《八百壮士》上映时,距离四行仓库的战斗过去仅仅8个月。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役爆发。中日军队随后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长达百日的大会战。10月26日,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陷落。中国守军腹背受敌。为避免全军覆没,中方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军队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国军第88师奉命留下一个团的兵力(后实际留下一个加强营)阻击日军(这情节和《集结号》类似)。88师第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主动请缨留守。守军选择的盘踞的堡垒即为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的储备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附近,为六层钢筋水泥结构,楼高墙厚,易守难攻。当时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谢晋元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一是此处之前已被征用为88师的师部,里边堆满了弹药和给养,二是因为仓库毗邻公共租界,日军顾忌与西方国家关系,既不敢以重炮攻击,怕炮弹落入租界伤及西人,也不敢悍然使用“芥子”毒气,加之仓库周边旁边毫无阻挡,对岸媒体可以毫不费力对战事做现场直播——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四行仓库战役成为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极为成功的“路演”。当时一个国际军事观察团正在上海,为时四昼夜的战斗虽然没有对中国争取国际援助起到实质性帮助,但是普通民众的抗日热情通过传媒对八百壮士的渲染得以空前高涨,且效应延绵不绝直至今日。
史实中确实存在的童军杨惠敏,不仅仅是电影中塑造的一个基于真实人物的艺术形象,而是整个“路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蒙太奇”同时存在于现实和电影中,那么在八百壮士的故事里,存在两条“平行蒙太奇”——1,谢晋元——主动请缨——坚守阵地——成功退入租界——;2,杨惠敏——传递壮士信息——泅渡送旗——点燃民众士气+鼓舞守军。
杨惠敏和八百壮士的邂逅,或是偶然。根据目前手头查到的资料,15岁的杨惠敏当时还是上海润州中学的初二学生,10月27日,就在谢晋元的部队据守四行仓库的第一天,她路过四行仓库南侧的公共租界,发现一名英军士兵或许是出于敬意,朝仓库内的中国士兵扔香烟。
从杨惠敏之后的人生轨迹分析,这是一个喜欢冒险、甘于冒险,无险可冒则淡乎寡味的奇女子。杨惠敏当即停下脚步,打听详情。当时四行守军的信息并不为外界熟知。杨惠敏当即把了解到的上海商会的电话号码写下让守军交给谢晋元。通过这个号码,谢晋元迅速与商会头领取得联系。上海各界群众连日箪食壶浆,热情慰劳抗日勇士。信件、食品、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入四行仓库。
而更多属于杨惠敏个人的荣光,在战斗最激烈的28日午夜上演。她身着童子军服装,冒险泅渡,将一面沾满了汗水的国旗亲手送到谢晋元手中。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当时四行仓库内的守军仅400人出头,或许是为了不让年幼的杨惠敏失望,同时也为了迷惑敌人,达到宣传抗日的目的,当杨惠敏提出索要全体守军名册以供媒体刊载时,谢晋元果断让人根据88师第524团的旧有名册,伪造了一份人数在800左右的守军花名册交杨惠敏带回对岸。
这就是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由来。人们通过这个数字很容易同中国历史上曾令人血脉贲张的“田横五百士”产生近似联想,从而起到预期的激励人心,戮力抵抗外侮之目的。
当时上海的进步作家,纷纷提笔讴歌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著名剧作家田汉、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公演,八百壮士与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壮士之歌》。英文《大美晚报》发表社论说:“吾人目睹闸北华军之英勇抗战精神,于吾人脑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华军作战之奋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也指出:“华军在沪抵抗日军之成绩,实为任何国家史记中最勇武的诸页之一。”
1937年10月31日凌晨,鉴于坚守掩护大部队的目标已完成,在申请战至一兵一卒的要求被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否决后,谢晋元率余部撤入租界。按中方与租界当局的约定,谢晋元和他的壮士们可借道租界,前往沪西与88师大部队汇合。但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租界临阵变卦,将谢晋元和他的兄弟们缴械——虽然辞令很委婉地表述为“代管武器”,同时出具了收据。出于外交平衡,租界方面同样拒绝了日方希望引渡谢晋元部队的要求。
被困租界的“八百壮士”命运如何,电影当然无法顾及。但如果拍成电影,怕不比1983年大岛渚导演,描写二战日军控制的战俘营题材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逊色。谢晋元部被羁押在今日静安区余姚路胶州路地块胶州大厦附近的“孤军营”内,外有日俄士兵把守,实际上入住“战俘营”。开始一段时间,租界当局并未阻止上海民众进出,故“孤军营”内一片喧闹,每日前往劳军的民众络绎不绝。而谢晋元和他的兄弟们,按照职业军人的规范,坚持每日操练。
1938年8月,“八一三”一周年纪念,因在升旗问题上发生龃龉,白俄士兵开枪射击谢晋元部,孤军为护旗当场牺牲4人,负伤11人,谢晋元和一批军官被拉至外滩幽禁,后经上海同胞罢市三日抗议,租界当局放释放谢晋元等人,并应允孤军挂旗。
在羁押的三年多里,谢晋元严词拒绝了汪精卫政府的收买。日军一度许可谢晋元部以难民身份交出武器后离开租界,同样被谢拒绝。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遭余部中的败类、四名被汪伪收买的叛徒袭击,不幸牺牲,时年37岁。上海民众为谢晋元举行了隆重葬礼,国民政府同时追赠谢晋元为国军少将。
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向西方各国宣战,孤军营被日军接收,所有谢晋元余部均被遣至日军占领区做苦役,甚至远达南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直到抗战胜利,幸存者才重获自由。
而在“平行蒙太奇”的另一条线路上,杨惠敏的命运也令人叹惋。
经过“八百壮士”一役,杨惠敏成为国人皆知的“抗战英雄”。多名党国要员接见杨,杨也在各种抗日宣教场合出头露面,一时风头无二。1940年代初,杨惠敏来到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甚至安排她在相关部门挂名,每月支薪。第一夫人宋美龄也在召见她时,勉励她好好念书,并交待教育部安排。当时有侨胞帮杨办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手续和奖学金,为凑路费,杨惠敏再次找到孔祥熙相助。在战时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孔大笔一挥,开出3000美金的巨额支票。 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她的留学计划落空。
此时,杨惠敏的冒险基因再次显山露水。她加入了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从事秘密工作,将困滞香港的各界爱国人士护送回内地。先后有40余名要员经她之手安然回归,其中就有著名影星胡蝶。
而与胡蝶的交往,则是杨惠敏一生冒险历史上最令她心痛的经历,直至杨的晚年依然对胡蝶耿耿于怀。
1942年,日占领军发现胡蝶、梅兰芳等著名艺人滞留香港,即策划挟持两人赴东京做“亲善演出”。梅兰芳以“蓄须明志”对抗,胡蝶则在特工帮助下回到内地。相帮胡蝶回程的人员中,即有杨惠敏。
胡蝶离开香港时,各类细软打包三十箱,委托杨惠敏押运回内地。未料胡蝶回到桂林,即接杨惠敏函告,说所有财物在广东东江遭劫匪全部卷走。胡蝶回重庆后找党国要员哭诉,要员委托戴笠侦破。据记载戴笠对胡蝶觊觎许久,此刻正好一展“英雄救美”身手,派人将杨惠敏羁押到重庆息烽监狱,后移至渣滓洞,经严厉审讯,杨惠敏矢口否认侵吞胡蝶财物。
虽然并无证据指向杨惠敏有作案嫌疑,此案应在1943年即做了结,戴笠仍将杨无限期羁押,直至1946年3月戴飞机失事后,戴的继任毛人凤才签字释放杨惠敏。
关于这段公案,还有一种说法:“江东劫匪”实乃戴笠安排人做局,为的只是让胡蝶入彀,藏娇金屋。如是,则当年的“抗日小英雄”杨惠敏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冤大头。
经此蒙难,杨惠敏大受打击。1949年后,杨随国民政府去台,在学校当体育老师,后与台湾大学教授朱重明结婚,自此一生默默无闻。1992年病逝于台北。
晚年的杨惠敏常和人感喟:“这个无知的演戏女人,毁我一生!”
1975年,台湾拍摄《八百壮士》电影时,扮演杨惠敏的是初露头角的林青霞,当时她还特地拜访了年过五旬的杨惠敏。
而关于《八百壮士》电影与史实可以串联的一个八卦则是:林青霞扮演杨惠敏,而史实中谢晋元的上司、国军88师当时的师长孙元良正是秦汉的父亲。秦汉本人也参演了1975版的《八百壮士》,按秦的小生气质当然不会扮演谢晋元,谢由台湾著名影星柯俊雄出演,台湾影史上著名的“侠女”徐枫饰演谢晋元夫人。
徐枫1990年代回大陆发展,先后监制出品了电影《霸王别姬》和《风月》;而在上海,与77年前谢晋元率领热血男儿激战所在的四行仓库遥遥相望的浦江东岸,徐枫出品的地标式建筑更为人熟悉——汤臣一品。
© ykxykx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以史为鉴, 抗战, 抗战历史, 电影, 电影审查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