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今日邮件 Archives - 中国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1841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学人 |著名历史学家麦克法夸尔教授逝世

$
0
0

Roderick MacFarquhar(1930.12.2-2019.2.10)

经学人君多方确认,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教授昨晚在家中辞世,享年88岁。

1930年12月2日,麦克法夸尔出生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时为英国殖民地),其父亚历山大·麦克法夸尔爵士(Sir Alexander MacFarquhar)曾任印度行政参事会成员,后任联合国资深外交家、主管人事的副部长。1949-1950年,麦克法夸尔在埃及和约旦的英国皇家坦克团服兵役,后到牛津大学克伯学院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195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55年获哈佛大学远东区域研究硕士学位;1981年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麦克法夸尔返回英国,1955-1961年就职于英国《每日电讯报》和《周日电讯报》,作为记者专门从事中国报导;1963-1964年任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全景》节目记者。正是在这其间的1959-1968年,通过创办《中国季刊》,为其扬名中国研究界奠定了坚实基础;1965-1968年还担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非常驻研究员。1969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产主义事务研究所与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后于1971年重返英格兰,被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委任为研究员。1971-1974年,1979-1980年,麦克法夸尔还是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服务“24小时”节目的共同创始人兼主持人。

麦克法夸尔1966年在《中国季刊》任编辑时的照片

1974年2月,立志问鼎英国政治的麦克法夸尔,终于成功当选工党国会下院议员,并任外交和联邦事务国务大臣大卫·恩纳尔斯的国会私人秘书,同时担任英国科学与技术特别委员会成员。1978年,麦克法夸尔辞去国会私人秘书一职,重返学术界,任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院长,后于1979年退出政界,结束了短暂的政治生涯。但这5年政治生活的亲身经历,对麦克法夸尔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返学界后,麦克法夸尔先后任美国华盛顿特区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研究员(1980-1981)、勒沃霍姆客座研究员(1980-1983)、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1986-1992)、哈佛大学政府系主任(1998-2004)。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作为一位远离中国大陆的“局外人”,麦克法夸尔怀着极大的兴趣,潜心中国研究,孜孜不倦,勤耕不辍。他治学严谨,注重史料,专攻中国当代史,长于理论分析,尤以“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称著于世。早在文革期间的1972年,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此后又多次来华考察、交流、讲演,以严肃认真,较为客观公允的态度,出版了独具特色,颇有深度的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系列著作,在国外中国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世界性理论参照坐标。

麦克法夸尔的主要著作有:1960年《百花运动与中国的知识分子》(The Hundred FlowersCampaign and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1961年《中苏争端》(TheSino-Soviet Dispute);1966年《毛统治下的中国》(China under Mao);1972年《中美关系(1949-1971)》(Sino-AmericanRelations: 1949-1971);1972年《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1974至1997年《文化大革命的起源》(3卷本,The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其中前两卷有2种中文译本);1987、1991年《剑桥中国史》(第十四、十五卷,与已故费正清教授主编,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有3种中文译本);1989年《毛主席的秘密讲话》(TheSecret Speeches of Chairman Mao);1991年《当代中国四十年》(Perspectiveson Modern China:Four Anniversaries);1993年《中国政治:1949-1989》(ThePolitics of China: 1949-1989);1997年《中国政治: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ThePolitics of China: The Eras of Mao and Deng);1999年《中国后毛泽东时代改革的悖论》(The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s);2004年《中国政治》(ThePolitics of China);2006年《毛泽东的最后革命》(与迈克尔·舍恩哈尔斯(MichaelSchoenhals)合著,Mao’s Last Revolution)。此外,还有一系列重要论文。

麦克法夸尔部分著作封面

丁学良:麦克法夸尔的文革世界(摘录)

麦克法夸尔出身于英国贵族世家,可年轻时热衷于社会公平的政治潮流,加入了属于左翼的工党,成为议会下院议员。他一度供职于英国外交部,以高级文官身份于1971年首次访华。前此他还担任过BBC国际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并且参与创办了后来享誉全球学界的《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在政界、传媒界、学界均积累了亲身奋斗的丰富经验。当改革开放政策把中国重新推向世界的时候,西方研究中国的重镇哈佛大学就把麦克法夸尔请回去,执掌当代中国政治的教学和研究。他早年在此校跟随西方的中国史学大师费正清读研究生,回到母校,心甘情愿。况且他在这里读书的年代,又幸遇研究中国问题的才女爱茉莉(日后任《经济学人》杂志的波士顿站长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国际版主编),结成良缘。

麦克法夸尔最早的研究领域其实是国际关系,成名作包括苏联和中国的磨擦冲突,以及1949年以后中国和美国的麻烦关系。然而,有着亲身从政经验的他,对政治大趋势的敏感度非一般的书呆子可比拟。中国WG一启动,他就感觉到此一事件非同寻常,于是从1968年起就把研究WG作为自己的首要课题,由此而奠定了他作为西方学界研究中国文革的领军人物。1974年,他发表了“文革前史”三部曲的首卷《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年》;1983年,他发表了第二卷,聚焦在1958至1960年的大跃进;1997年,第三卷发行,剖析中共领导层在1961至1966年期间的严重分歧。三部“文革前史”的英文版,加起来将近一千七百页,密密麻麻的排字本,真正是让人望而生畏、叹为观止!它们获得了“亚洲研究学会”1999年度倍受尊敬的Joseph R. Levenson Prize殊荣。这位于1969年不幸英年早逝的Levenson生前在西方被认为是当代最有才华的治中国史的杰出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是探讨中国现代化之文化价值观困境的三卷本巨著: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A Trilogy。以他命名的这项学术奖,专为英语世界关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优秀研究成果而设。麦克法夸尔不但以著作获得Levenson奖,他在哈佛大学还获得过Levenson杰出教学奖,可谓双奖一身,名至实归。

中国内地对于麦克法夸尔的文革研究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北京的《求实出版社》于1989至1990年间,出版了《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中文译本,首印发行量共十一万册,盗版则难以计数。麦克法夸尔贵族世家出身,对钱财不怎么在乎,一分钱稿酬版税也没有索取,只希望他的文革研究成果能够被深受文革之苦的中国人民广泛阅读。可惜1989年“LS”之后,中国内地的言论空间急速压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译本的第三卷(副标题是「浩劫的来临:1961-1966年」)一直难以问世。幸亏还有个香港,于是就有了本月29日第三卷的首发及报告会。新世纪出版社同时还修订了第一卷、第二卷的译本,把被内地出版社砍掉的部份补足。三卷齐发,以满足各地中文读者的渴求。

华人社会里有句流传极广的悲怆之言:“文革虽是发生在中国,文革研究却是在海外”。西方世界对中国文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麦克法夸尔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工作。远在1980年代的中期,哈佛大学校方就正式向他提议,可否在该校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外国文化”的大栏目下,新开设一门专讲“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课?如果开成了,这将是全世界主要的研究型大学里,首项以中国文革为主题的完整课目;到那时为止,虽然西方大学其他的课程中也有中国文革的内容,但都是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或中国现代史的一小部份讲授的。

虽然这个建议对麦克法夸尔颇具诱惑力,但他却心中无底——中国的文革是那么的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怎么好给美国本土生、本土长的大孩子们讲清楚呢?比如说吧,毛泽东正式发动文革的头排猛烈炮火——对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革命大批判,海瑞被罢官的时代是16世纪中叶,那比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还早了两个多世纪。怎么能够对美国的本科生讲明白,在毛泽东的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都是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小仆人呢?

谁知道首届题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课程(注册号码是“外国文化 48”)于1988年春季开课时,哈佛本科生中主动要来上的几达千名。哈佛本科生院全部学生才只有六千多人。这么大规模的课,倒是给校方后勤部门出了一道难题,因为校园里没有这么大的常规教室。无奈,校方只好准许这门课在Sanders剧院里上;该栋古建筑物颇具文物价值,平时保管甚严,通常是在重大庆典时才动用,我们接受博士学位证书的仪式便是在那里面举行的。

我记得正式注册修首届中国文革课的学生是830名左右,仅助教队伍就有22名,包括本人在内。这次从美国、欧洲、北京、蒙古等地赶来香港参加29日报告会的,有好几位都是当年的助教或学生。那时候还没有现成的课本,麦克法夸尔就组织助教们认真挑选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复印装订成册作为教材。我印象鲜明的是当时在讨论如何翻译文革时期的特有术语遭遇的困难,常常为一个译法之取舍争论老半天。比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最后选定的是具硬译风格的capitalist roaders(字面上是“资本主义的走路人”)。有的美国学生在测验时望文生义,把它解释成:“非常富有的人开着豪华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按此标准,香港的“走资派”实在太多了!

麦克法夸尔在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文革迄今二十余年,这门课已经成为哈佛的经典课程之一。后来的学生更幸运,因为他们有了一部专著当课本,这便是麦克法夸尔与瑞典籍当代中国研究学者、功力深厚的沈迈克(Michael Schoenhals)合作,劳作经年完成的巨著──《毛泽东最后的革命》。几近700页的英文原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发行,中文译本三年后问世(香港:星克尔出版公司),均受到西中学界的高度评价。

不过,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似乎并不带来财运。自从《MZD最后的革命》中文版问世后,访问哈佛大学的中国政界和学界重要人士,只要有机会面晤麦克法夸尔,都会向先生索取该书。麦克法夸尔自己掏腰包,多次请人从香港购书空邮。随着这次《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中译本出齐,麦克法夸尔的送书支出又要上升一个新台阶。

半个多世纪之前,麦克法夸尔的老师一辈就对他们这些刚入门的研究中国政治的西方研究生说:你们选择了这个专业,以后几十年可就有苦活干了。语言难学、资料难找、关系难建、论文难发、著作难写,等等等等。不过也有诱人的回报:你把中国政治疏理好几遍了,有点不耐烦了,突然一切都变了个样,认不出来了,于是又磨拳擦掌去探索刚涌现的神秘和新奇。所以,研究中国政治是永远不会乏味的。

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麦克法夸尔对我们也说过类似的话。如今,我对来自西方东方的学生们讲着相同的话。

资料来源:管永前,“麦克法夸尔与《中国季刊》的创立”;费正清研究中心官网、爱思想网等。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大志若娱 |洛阳某小学语文考试以华为手机性能出题

$
0
0

​​不知从何时起,使用华为手机被炒作为爱国的表现之一。而近日一位网友曝出的洛阳市涧西区小学5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更是令人震惊,出题者竟然以华为手机性能出题,考起了小学生。

在这份语文试卷中,第一大题是一段观看视频后,根据视频内容回答的一组选择题,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原视频是什么,但是从4道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我们大胆推断,视频应该是一个介绍华为手机性能的“广告片”。

 

这4道题分别考查学生对华为手机的耐用性、设计性、整体性等方面的认识。

相信各位网友看完这4道题,第一反应就是:这根本就是华为手机的最硬核广告。

我们无法得知出题者的初衷是什么,也许是他本人是华为手机的忠实粉丝,也许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也有人说他是打着培养小学生的爱国心的旗号,行为华为打广告之实。不管怎样,这样的题目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以下评论由数字时代编辑自网络:

@路边小草青又青:华而不实,为所欲为。

@飘逸的大迷毛:我一个外甥,小学生,说起华为他就表现出很高兴,很自信。

@校长的觉悟:卧槽!

@你说的哆来咪是什么索拉茜:爱国从小学生抓起?

@Nuhei微博:还差点火候 再过几天华为就要造火箭了。

@豆子它姓黄:把华为捧这么高真的好么?

@罗希的小棒棒糖:出题人这是夹带私货啊。


© ykxykx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我也是维族”:新运动要求中国公开失踪家属影片

$
0
0

就当国际社会仍在激烈讨论维吾尔音乐家黑伊特的“复活”影片之际,一名流亡芬兰的维族人权运动者在推特上发起了一个新的运动。 他告诉德国之声,希望透过这个运动持续向中国政府施压。

(德国之声中文网) 流亡海外的人权人士哈里 (Halmurat Harri) 是个维权运动老手,他过去两年多透过社群媒体发起过数场维权运动,替自己被关押于再教育营内的父母发声。 而正当国际社会还在激烈讨论维吾尔音乐家黑伊特 (Abdurehim Heyit)的影片时,哈里周一 (2月11日) 也顺水推舟,在推特上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也是维族人”(#MetooUyghur) 的运动。

目前已有许多维吾尔人在网络上响应,透过拍照或影片来呼吁中国政府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安好。

他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周日晚间发布黑伊特的影片,就像是在指控维吾尔人说谎。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无从得知被关在再教育营内的家人是否还活着。 ”

哈里说为了准备2月23日即将在芬兰举行的”维吾尔意识日”,他与朋友们决定在社群媒体上发起一个运动来响应。 当他在担心将运动命名为“我也是维族人”会不会与全球Metoo运动撞名时,他的朋友提醒他,中国对维吾尔人的大规模迫害,正如同在强暴整个维吾尔民族,所以取“我也是维族人”(#MetooUyghur) 这个名字也蛮贴切的。

他说:“这个标语是从维吾尔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为了让某些想以维语响应的人也能参与,我们决定将标语设定为英语跟维语两种版本。

哈里强调选在周一(2月11日) 发起这个运动,是为了向中国政府表明如果他们能发布影片证明黑伊特还活着,全球其他的维吾尔人也有权知道他们被囚禁于再教育营内的家人们是否也还健在。 他指出:“自从中国政府发布黑伊特的影片后,许多维族人认为这代表持续向中国施压是有效的。 所以我希望透过这个运动,让其他维吾尔人觉得,他们还是有望得知家人的下落。 ”

哈里认为试图公开地去替家人发声对维吾尔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以公开分享来抑制激进思想

国际特赦组织的中国研究员潘嘉伟 (Patrick Poon) 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说,他认为这个运动对维吾尔社群来说,是个很强力的自发性运动。 他认为既然这个运动能在短短一天内得到多数维吾尔人响应,表示许多维吾尔人已渐渐克服心中恐惧,愿意开始公开谈论他们被中国政府关押的亲人。 他强调:“他们能透过公开分享与家人失联的经历,来跟中国政府的职业培训论述抗衡。 ”

哈里也认为鼓励其他维吾尔人公开替被监禁的亲人发声,可以防止多数人在心中不断累积对中国政府的仇恨。 他于2018年开车造访了欧洲十个城市的维族社群,并透过工作坊鼓励更多流亡海外的维吾尔人,公开替自己被关于再教育营内的家人发声。 他强调:“如果他们不公开发声,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的打压仍会持续,而他们对中国的仇恨也只会继续加深。 这有可能让激进份子趁机利用他们的仇恨,怂恿他们参与高危险性的行动。 ”

潘嘉伟认为,如果有更多维吾尔人公开声援自己的亲人,那么中国政府一定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这也会迫使其他国家向中国施压。

相关阅读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奇客资讯 |吴修铭认为中国审查互联网是贸易壁垒

$
0
0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吴修铭认为,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应该在中国审查互联网这一问题上施压,因为互联网审查是一种贸易壁垒。他说,中国屏蔽或阻拦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外国互联网竞争对手,包括谷歌、Facebook、维基百科中文版、Pinterest、Line、Reddit 和《纽约时报》。中国长期以政治问题为由维护它的审查制度,称其为保护公民免受政府认为的“有害信息”侵害的合法尝试。但你无需是一名贸易理论家便可认识到,这种审查也是国际贸易中极其有效的壁垒。全球互联网经济至少规模达 8 万亿美元,并且在不断增长中,而特朗普政府却首要关注了制造、技术转让和农业,似乎没有在该议题上迫使对方让步。如果特朗普政府想要在贸易上对中国强硬,那么它应当要求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有意义准入,否则就拒绝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


© 不转不是中国人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山东妇联公号“齐鲁女性”:“女性不上桌”有合理性

$
0
0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女性不上桌”真的是一种地方陋习吗?山东妇联官方公号“齐鲁女性”引用民俗专家观点:习俗非制定等级,传统有其合理性。 ​

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注:原文已被主动删除

@有一个特点___________:有个鸡儿合理性,裹小脚去吧。

@雪不良消极颓废鴞:屎里也有营养。

@逃之夭夭的小栗儿:呸,这种妇联能指望得上么?

@Nuitinacheve2:喷了,恶臭且不知悔改。

@叉小包:同理,男人讨小老婆也只是一种民俗,富裕的家庭由于大老婆无法过多生育,只能通过讨小老婆的方式延续子嗣,是生殖技术不发达时期的合理生育手段。如果由此认为男尊女卑则是对民俗的曲解。

@Silvialal:我们这也有,春节就是女人当厨子,男人负责吃喝,等菜全上完,男人吃的差不多了,女人再吃饭。

@露小漾:所以男的是手脚残废了么不能参与做饭?

@壹仞EA:腐烂变质的东西再洗也不能吃!

@射手狄安娜:不愧是大山东,怪不得重庆妹子要掀桌子。

@世界都在二:就特么歧视你们这些封建余孽!呸!!

@堐北村夫_:以女性的受尊重程度及自由开放程度来判断一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大体上不会差多少。至于那什么公号说的,想起网友们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不值得信。

@冬冬家农家小米:往后要嫁去山东的女孩子们,做好心理准备。

@广场夜半时:官方公开支持歧视妇女?没救了。

@共柬虫人:我们不反抗或反抗不了也就罢了,怎么还合理了呢?合的什么理?

@野生大山猫:如果没有当权者强力放脚,山东媒体绝对还要吹捧裹小脚的合理性。

@小王的好先生VIP:大踏步的倒退!

另附全文: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蔚为大观 |春节随想:为什么内地永远不会成为沿海

$
0
0

春节回乡:见闻与随想

文丨军体拳教练

2016年春天,我和朋友驾车从成都出发,经贵州、广西,花三天时间到达广州。这一趟横穿中国西南腹地的旅行,让我发现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只蛋糕,那么繁荣的珠三角只是蛋糕表面上那一层薄薄的奶油而已。

连绵不断的居民区、星罗密布的工厂,以及建在郊区的大型商超、车行等汽车时代的特征,都要进入肇庆甚至佛山境内才开始涌现。这时候,穿越漫长山区和田野的无聊会转化成对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振奋乐观,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城市化会由沿海地区向内地缓慢推进,沿海与内地的区别只是时间问题,后者晚起步一二十年而已,低生产率和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会自然而然的从沿海向内地溢出,所有在沿海发生过的故事都有机会从东向西,由南至北,在内地重来一遍。

然而在此请先记住我的结论:在长三角珠三角发生的这一切,也许永远不会在内地发生,沿海和内陆的命运早就已经分道扬镳,走向不同的方向。

1,水泥钢筋现代化

我过去三年都没有在四川老家过春节,今年回去,第一个感觉是“变化巨大”。

以我爸妈生活的小县级市江油市为例,新城区的面积是老城的一半大小,碧桂园和恒大都在郊区建了超级大盘,宝龙集团在新区建了一个据说是全地级市范围内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去年刚刚开始营业。除此之外,还有绵阳市的新机场、以及据说是西部最大的游乐场等大型在建项目都在江油境内,这也使得本市的房价从两年前的3000多块,飙升到了五千以上,一些新盘的认购价已经接近七千。买了房子的自然是欢天喜地,在家庭饭局上,亲戚们都认为,由于本市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进入城市,以及附近两个农业县对本市的强烈认同,江油会有新一波的人口涌入,房价将会进一步抬高。

我家窗外的新城区

这种乐观当然不是江油独有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为自己的房价和未来发展感到乐观,在上面一级的地级市绵阳市,过去两年的房价几乎也有一倍的涨幅,本地电台鼓吹多年的“房价过万”终于实现了,较好的新小区楼面价已经在一万二以上。不过绵阳市的房价逻辑并不完全因为基建或者“城市升级”,而是本市津津乐道的“(中学)教育强市”,人们相信本市中学的强烈吸引力,认为甚至陕西甘肃云南的很多人都为了子女上中学,正在迁入本地,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变化的不仅是房价,几年内现代化大型商超新开了不少,餐饮也琳琅满目,日料和潮汕牛肉火锅不仅常见,而且都有了相当正宗的店,ZARA、汉堡王等过去认为大城市才有的商业也已经在这个城市扎根。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打算引进网红品牌喜茶,说完以后他问我,“你觉得现在我们这里和广州的消费档次区别大吗?”我说除了还没有奢侈品专卖店,区别真的不大,朋友立刻纠正我,其实本地的奢侈品消费已经相当流行了,完全应该支撑得起专卖店的流量。

我家楼下的潮汕牛肉火锅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其他“回乡见闻”必然谈及的,此外要谈及家乡的现代面貌,不吹一下高铁也不合时宜,江油市可能是中国唯一拥有三个高铁站的县级市,再加上正在建造的机场,堪称基建竞争的大赢家。实际上借助高铁,春节期间我第一次实现了一天之内跨越四川四个城市的旅行,在每一个城市都有停留,而且横跨了川南川北。

在不断生长的钢筋水泥面前,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由于小城市房价更低、生活成本更低,也难怪有人喊出了“中国内地生活水平已接近美国”的口号。

2,农村幸福门槛

回家第二天,我和太太来到我小时候生活的小镇,小镇并没有和城市一样蓬勃生长的新区与商品房,可见的主要变化是楼房多了,以及镇上几乎每个家庭都普及了汽车。

不到内地乡镇,你可能不会知道有这么多销量惊人、价格炸裂的中国品牌SUV,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很多车连我都是第一次看见实物。奔腾、宝骏、力帆、北汽幻速、众泰、金杯、瑞风、昌河的SUV阵营涵盖了农村家庭的主要购车范围,这些车的共同特点是:适应农村路况、体型较大能装、加保险在内的全套购车成本可以控制在10万以内,一般不超过8万。原以为会通杀四方的哈弗H6、传祺GS4、吉利博越,反而因为售价较高,在镇里难得一见。

我们两个人站在我表哥的楼顶,我告诉我太太,建造这栋体型庞大、设计极端随意的楼房花费了50多万元,在它修建的时候,同样的钱可以去江油买两套小户型,于是她问我,“这钱为什么不去江油买楼等升值呢?”实际上,周边大大小小的农民自建小楼,成本都在30万以上,这笔钱两三年前拿到江油去,都可以买一套房。城里的房子有机会升值,而且方便出租,但乡镇的房子只会慢慢贬值,租也不容易租出去,而且租价极低,看起来是非常不划算的选择,但农民有自己的考虑。

镇里的农民自建房

首先,宅基地划拨来之不易,一旦获得了批准,必须建房把它占起来才能放心。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城市买房,后续的城市生活成本始终较高,而在农村有一套这样的房子,就让自己和子女结婚都有了住处,再买上一辆车,基本上算是农村生活的stage通关了,用我太太的话说,就是“余生可以躺着活了”。

由于退耕还林,我老家乡镇周围的农民,大多数都只维持很少的土地,留在本地生活的以老年人为主。农村“新农保”覆盖率极高,再加上本地大多数人都有失地农民补贴,因此很多普通农民在60岁以后可以领到一千元以上的社保,一对夫妻就是两千多元,这笔收入在城市不够用,但在农村却是足够。我们算了一下,原来在老家小镇,“躺着生活”的门槛就是30万元的建房成本+10万元购车成本,40万元即可人生通关安享晚年,还挺让人羡慕的。

不过,40万元在乡镇和农村其实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年轻人如果出门打工积攒这40万,即使每年存3万元(也就是每个月积攒2500元),存够这笔钱也要十年以上。而要留在本地实现这笔积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镇上极少有工作岗位,在手机店和小饭馆当个营业员,一个月都只有一千多块钱,看统计数据的话,绵阳市2017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752元。

所以,镇上的“平均建房年龄”,比城市的“平均购房年龄”要大得多,这些小楼的房主年龄基本都在中年以上,某种程度上,能住进镇上这种小楼,实现“有房有车”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本地农村的“成功者”。

这么一看,“躺着生活”离普通农村人,其实又仍然很远。

而且,躺着生活也没有那么丰满,我本来以为,家家户户有车会让本镇开五菱宏光跑客运这门生意消失,然而并没有,买了车不等于实现汽车代步,因为油费对普通人来说太贵了。例如到临近的江油市往返一趟,自己开车的话,差不多需要50元油费,而搭车只需要20元,因此很多人的私家车只有在全家出行或者去不方便搭车的地方才会使用。

镇上真正实现了汽车代步的是公务员和教师等“国家单位人员”。一对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教师夫妇,如果算上住房公积金,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去年北川县教师的年终奖是每人三万元,公务员则为五万元)。这些家庭的汽车选择也截然不同,基本上都是合资品牌,车价分布在15至20万元之间。当然,他们也不算彻底的本镇居民,一个乡镇的教师或者公务员即使还没有在江油市或绵阳市买房,到结婚的时候也一定会买,“进城”这件事在获得公职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为什么乡镇的公职人员可以实现“城市化”而农民不可以,归根结底还是收入水平。一个农民即使攒够一套全款的钱,也难以负担后续的城市生活成本,只能留在本地盖楼、买车,“躺着生活”实际上是选择低收入低开销模式。

3,内地的商业机会

如果说乡镇的“成功”门槛是40万,那么在绵阳的门槛是多少?

每个城市都流传着“本地有钱人众多,豪车如云”的都市传说,绵阳当然也不例外。人们一般说的“豪车”是以品牌而非价格划分,例如丰田汉兰达、本田冠道,没有人认为属于豪车范畴,但与它们实际价格差不多的宝马X1或奥迪A4则算是入门豪车。以这个标准来看,绵阳的“豪车”普及度确实颇高,我的不少朋友都已实现了豪车代步。

但把豪车等于车主有钱,则极大的高估了豪车的含金量。豪车对广东人而言,属于汽车方面很普通的选择之一,并不具备什么人生意义。但豪车在内地的意义非常重大,开上BBA和买房一样,是小有成就之后的必然选择,也是在竞争游戏中通关的证明,如果一个人如果已经有了一套房,没有太大的还贷压力,每年又有个十几二十万的收入,就要开始动心思按揭一辆宝马3系,“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实际上,有房有车的成功只是阶段性的,在绵阳我和几个发小吃饭,饭桌上除了一对中学教师夫妻和一位某支行副行长,另外两位开上了“豪车”的朋友都想跟我聊聊创业。

其中一位08年以后开始搞基建,高峰时期每年有一百多万的利润,几年前公司效益好的时候给家里买了三套房,给自己买了卡宴,老婆也开上了奔驰,但近几年基建潮退,过去两年基本没有收入,手头不剩多少余钱,公司也正在办注销。

另外一位在公路设计院(私企)工作的朋友,08年就开始月入两万,但收入已经十年没有增长,本地消费水平却越来越高,目前觉得生活逐渐吃力,主要年纪大了熬夜画图日渐吃力,也觉得必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意,不能再这么手停口停。

跟汉堡王、ZARA一起出现的,是快速上涨的消费水平,买卡宴的朋友说,原本以为挣个千把万就足够在这个城市安度晚年,结果一千万没挣到,物价却越来越高,比如子女读书,不管上公立私立,一年三五万总是免不了,而日常消费,喝茶泡吧吃火锅,包括停车费,都基本不比成都低。

物价升高的同时,收入却并没有同步提升,十年前一个本地饭馆帮工的月薪是不到两千,现在则是两千多块,十年增长了几百块而已。最能体现收入的是房租,一千五左右就能租到市中心的大两房,也跟五年前基本毫无变化。过去十年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一起增长的只有政府雇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十年前本地普通教师的退休工资是三千左右,与私营企业的工作一两年的本科应届生持平,但今天私企里的本科生仍然拿着三千都的工资,但一个2018年退休的小学教师,退休金可以拿到7000以上。

当你和一个绵阳生意人讨论创业,很多人的第一句话是“要挣钱就要搞好政府关系,挣政府的钱”——大概这才是内地和沿海最明显的区别。

这倒不是因为本地生意人崇拜权力,而是如果不跟政府玩,你剩下的空间非常小。发达的物流业已经把全国变成一个统一市场,带来的后果之一是落后产能被迅速淘汰,比如,中国越来越不需要内地的服装鞋帽玩具厂了,有长三角珠三角就够了。

除了已经做到上市或接近上市规模的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中大型企业,内地普通的民营企业已经很难再出头做大,2017年A股申报上市的388家企业,有270家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整个四川只有9家。

手机,电器,化妆品、箱包、五金,甚至家具……它们的生产都越来越集中于沿海地区,内地唯一能参与的事情是购买和分发。商品推荐APP“盖得排行”在2017年做过一项统计,他们的900多个商品排行榜中,推荐消费者购买的中国品牌有1633个,其中1348个品牌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只有285个品牌属于内地省份。仅广东一省,就有469个被推荐品牌,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消费品类,被推荐品牌最多的内地省份是四川省,只有39个品牌。

一家行业头部公司并不仅仅只代表它自己,它的背后还有上下游产业集群。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的头部公司位于沿海地区,意味着这些行业的配套产业、供应链、工业物流等发展和就业机会也都不在内地。

而互联网新经济的生产比传统经济更加集中,例如互联网广告的产业规模是3500亿,绝大部分被北京、深圳、杭州三个城市瓜分;游戏是一个2000亿的产业,但同样只要广州深圳成都等少数几个城市,就基本瓜分了全国市场。

对普通小微企业来说,内地只剩下两个生意:1,餐饮或本地服务。2,从政府分钱,或者依托政府权力寻租的生意(赌博机、洗浴中心等)。但是餐饮呢,据非正式统计,餐饮企业年换手率超过三成,也就是平均一家餐厅只能开三年多就破产了。

所以你不能不理解为什么内地对“稳定”(其实也就是过去的“铁饭碗”)有那种变态的热衷,因为体制外确实没什么机会和空间。

还是说回我开卡宴的朋友,他现在有点后悔当初错过考公务员的机会,打算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只好重操旧业,先找个4S店去做做销售。

4,政府依附型经济

内地在生产上变得不再被需要的后果是,过去几年所有内地省份的财政收入都无法承担财政开销,需要划拨沿海地区的收入补血。

在财政上,整个内地都在变成负资产,而且这种趋势不会发生反转。

那么GDP是谁创造的?

以我老家所在的绵阳市北川县为例,北川县2017年GDP是50亿,政府公共预算收入是4.51亿,而政府支出是24.45亿。对比地震前的2007年,北川的GDP增长了4倍,而政府支出增长了8倍。

整个绵阳市2017年的GDP是2075亿,政府的公共预算收入是111亿,支出是416亿。跟2007年比较,绵阳的GDP增长了3倍,政府支出增长了4倍,此外还增加了约200亿地方债。如果拿绵阳和我生活的广州市番禺区做个对比,2017年番禺区的GDP和绵阳差不多,也是2000亿,番禺的政府公共预算收入是141亿,高于绵阳的111亿,但番禺的公共预算支出是133亿,远低于绵阳的416亿。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内地特色: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进入体制内,你就是食利者,能够参与分蛋糕。如果你在体制外,最有价值的方向也是参与分体制内的大蛋糕,这也就难怪生意人眼中本地最主要是生意就是“挣政府的钱”——零八年以来大量涌现的本地新富,主要是因为抢到了政府的基建蛋糕,政府工程的钱太容易挣,扣除关系和行贿成本,两台挖掘机一年也可以挣一两百万。

这就是我所谓的“政府依附性经济”,即本地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围绕政府支出展开的,政府开支带来的增长只惠及少数人,政府工作人员带来的消费力上升则可以缔造虚假繁荣,由此产生由基础建设和投资拉动的“钢筋水泥现代化”与民间的低收入、高失业率并存。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基建和政府雇员的消费,这些地方的经济活动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最有代表性的是政府倾力打造的经济开发区,本地的经济开发区到处破产企业,银行的朋友说,这里面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政府扶持而存在的,一旦拿到贷款或者补贴,企业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政府依附型经济本身也是自我加强的,地方政府发现,花更高的成本供养更多的人,搞更多的基建(争当“基建狂魔”),才能在转移支付中分到更多的钱。去年四川推出了新的行政和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政策,按照这个政策,未来几年后退休的普通乡镇公务员或小学教师,都可以拿到每月上万元的退休金——这个政策最后因没有得到同等利益的已退休人员的强烈抗议而中止。

四川有不低的失业率

不过我觉得,内地变成政府依附性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变成纯粹的财政负资产,而是在未来的经济分工中,彻底失去参与的机会。

那么也就是民间经济像东北一样沦陷,而政府开销则不受影响,甚至越来越高,以维持GDP数字。

5,沿海与内地

如果内地的崩溃是必然的,然后沿海会不会受其拖累呢?

我认为内地的崩溃并不必然拖累沿海,相反,沿海作为最后的税收奶牛,会得到最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资源,因为这些地方垮了就什么都没了。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开土地,保护私产,开放金融和通信,一切皆有可能,必须得让沿海挣钱,才能养活中国。

除了经济状况的撕裂,未来内地和沿海可能会因为这些原因,产生其他方面的差异。

其实,如果解开户籍和土地制度这一对锁链,内地的未来也未必悲观,内地人可以自由的往沿海移民,而越来越变得地广人稀的内地,土地可以被资本集中,产生出巨大的价值。


© 不转不是中国人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长相普通的时尚博主 |北电翟天临:引爆自己,照亮黑暗

$
0
0

最近,翟天临学术造假闹得沸沸扬扬。

当所有人指责翟天临时,我想为他说两句。

我认为,这是他刻意下的一盘大棋。

巧妙的布棋,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抗学术圈的黑暗。

2017年,微博@宋泽尘发表微博表示。

好友阿廖沙在北电就读期间曾在其班主任家中遭到性侵。

阿廖沙准备维权后,却遭遇老师和同学的排挤和歧视。

她的课程大多是59分,阿廖沙最终并没有顺利毕业。

随后,自称是阿廖沙师弟的微博@北电侯亮平发微博证实阿廖沙所说属实。

并实名举报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们多次潜规则女大学生,常年贪污受贿。

奇怪的是,尽管此事件现在已经被网友炒得很热。

但微博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大V完全没有发过任何有关此事件的相关信息。

没过几天,北电侯亮平的两个微博被封,所有微博被删除,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北电之下,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虚假与黑暗。

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允许翟天临做一个苟且之人。

富有正义感的他发誓要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

如果周围遍布黑暗,那总要有人代表光明。

此时此刻,我北电翟天临就是唯一的光。

北电侯亮平未尽的事业,

由我北电翟天临继续下去。

02

北电顽疾根深蒂固,自我彻查是不现实的。

翟天临思来想去,确定了一条总方针:

“引爆自己,照亮黑暗”

他要做的,就是埋一个雷,找一根引线。

一开始埋雷行动并不顺利。

早在2011年,翟天临就用过“炮制”一词。

目的是疯狂暗示整个学术界的不良风气。

奈何粉丝不多,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只能作罢。

之后,他又在自己的微博上多次故意打错了导师的名字。

他的博导是陈浥,他却故意打成了陈邑。

他希望有人能够察觉到异样,逼他说出黑料。

但是,并没有人GET出他的良苦用心。

他意识到,这样的小破绽是没有用的。

他必须要做出实质性的牺牲。

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才能离成功近一点。

按照北电的要求,

博士要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每篇不少于3000字。

而翟天临很勇敢,核心期刊的论文他一篇也没写。

不仅如此,他唯一发表的一篇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也暗藏伏笔。

明明可以写两千七百多万字的论文,他却只写了两千七百个字。

聪明的他直接从百度文库中复制了大段的文字过来,整篇论文的复制比高达40.4%。

一旦通过审查,翟天临就能抓住学术界的把柄。

果然,这一篇抄袭的文章顺利通过了博士答辩。

通过博士学位之后,他又顺利获得了博士后的录取通知书

于是他把北大博士后的录用通知书Po上了微博制造热度。

“翟天临北大博士后”的话题,果然被推到了热搜第一。

翟天临有意把自己以及身后黑暗的学术圈置于舆论中心。

“博士后学术造假”,应该可以引起大爆炸了。

雷已经埋下,就差引爆了。

而这根引线,就是——“啥是知网”。

在最近一个直播里,有粉丝问他,他的博士论文能不能在知网搜到。

他知道,机会来了。

(表演时间)

他眉头微微一皱,两只眼睛空洞地盯着摄像头,脸上顺势划过一丝疑惑。

同时,嘴里磕磕绊绊,略带停顿他回答说:“知…知网是什么东西?”

说完之后就若无其事地回答下一个问题,自然而随意。

短短几秒,平静的表演下蕴含了太多过往的心酸与委屈,等了几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精湛的演技,就好像,他真的不知道知网一样。

这个视频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感叹:“这个就叫专业。”

形势终于变得明朗起来了,“翟天临不识知网”的话题,终于登上了热搜。

面对粉丝与路人的拷问,翟天临则评论称:“我说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

很明显,用1+1=2来回答“博士后不识知网”这个问题,是极具挑衅含义的。

言下之意就是暗讽网友都是弱智,他知道这么回答一定会挑逗大众敏感的神经。

与此同时,翟天临联合“原创大师”于正为自己正名,把话题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他把十万字论文故意缩成几百k发给了于正,故意卖一个破绽。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布了这么久的局有了效果。

事件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发酵后,翟天临在开工第一天喜提人民日报、共青团等官方点名。

与自己有关联的北电、北大两所学校也终于给了姗姗来迟的回应:

一个成立了专项调查组。

一个将根据北电的后续进行处理。

并且四川大学已经把翟天临学术造假一事当做学术不端案例写进官网了,雄赳赳的正面刚。

至此,翟天临成功自爆。

同时,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轰轰烈烈地燃烧自己,勤勤恳恳地照亮黑暗。

03

翟天临燃烧自己之后,俨然是一个金刚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一棵藤上七个瓜。

比如,翟天临不断写错名字,疯狂暗示粉丝深挖的博导。

任职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党总支、副院长陈浥。

最高学历仅为本…本科。

按照北电的要求,博导需要同时满足至少两个条件:

1、博士学位 or 相当于博士论文水平和分量的原创性专著;

2、5年内8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or 2部学术专著。

但通过在知网的检索,陈浥一共发表了0篇论文。

名师出高徒,翟天临和导师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而北电对陈浥的介绍中,提到了几部著作。

《中国电影表演史略》、《创作与想象的驰骋》、《表演创作的第四台阶》、《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与当代中国电影导演对话》等。

但是,其中三部均为“主编”,而非自己撰写,另一部则为四人合著。

所以,陈浥是否满足博导的条件。

大家心里都有个数了。

而院长的瓜,则更加牛逼一点。

表演学院院长名叫张辉,生于1969年。

和原配离婚后,他娶了自己2010级的学生刘熙阳。

刘熙阳生于1993年,和杨紫、张一山是同学。

并且,刘熙阳在大学期间是有男朋友的,男朋友魏健隆也是同班同学,张一山的哥们。

她的男朋友正是《春风十里不如你》中,辛夷的扮演者。

巧合的是,翟天临在硕士期间担任本科班助教,

也就是说,他带过杨紫、张一山、刘熙阳、魏健隆等人。

人物关系虽很复杂,但又很微妙。

后来,刘熙阳和男朋友分手,与相差24岁的张辉院长结为夫妻,成为了院长夫人。

更牛逼的是,娶到了自己的女学生后,张辉筹拍了电影《一纸婚约》,主演正是自己和刘熙阳,张辉请了一众明星大腕为他们搭戏。

包括当红流量小生杨紫、张一山以及金鹰影后刘佳,金鸡影后娜仁花和金鸡影帝赵君,只不过,他们统统都是配角。

这部电影目前3.4分,一星占比57.7%,烂片无疑。

上映当天票房26万,累计票房75万……

按照最终片方25万的分账票房,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是一个问题。

然而,张辉却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出钱的并非张辉自己,而是青年电影制片厂。

这个制片厂由北电100%持有股份,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张辉用公款给自己的娇妻拍了一部电影,圆了她的公主梦。

同时,负责制作电影的公司正是在刘熙阳名下。

也就是说,电影赔钱赔不到自己身上,反而能从中间捞一笔制作费…

而就是这样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最终竟然让刘熙阳在第三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

北电也是“意大利中国电影节”的联合举办单位之一,奖项什么的可以商量。

所谓“爱她,就给她最好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这样只为了电影,为了艺术而不考虑物质的爱情,真的让人落泪。

这部电影呢,又扯出了一个瓜外瓜。

《一纸婚约》的制片人叫益才。

大家也都知道,制片人的作用之一,就是管钱。

益才呢,是刘熙阳的同班同学,疑似张辉的外甥,也疑似是张辉正在带的博士生。

(益才和张辉的合影)

2014年,益才免试升入硕士。

但是,他的学术资格却被饱受质疑。

因为他发表的论文中,只有一篇上了C刊。

而这篇“学术论文”,竟然是一篇对张辉的采访,主题还是《一纸婚约》…

除了导师,院长,校长也不能避免被扒。

北电副校长,已经被扒出专著涉嫌抄袭。

这一所学校,自下而上,都被扒个精光。

复杂的人物、事件关系如下图表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一切,都在翟老师的计划之中。

北电被顺利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学生造假,导师注水,丑闻不断。

身败名裂的他在此时选择了沉默不语。

他知道,英雄不需要每一个人的理解。

摇摇欲坠的北电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翟天临可能成为划分新旧北电的标志性人物。

如果,未来的新北电,

成为了人才辈出、高山昂止的巍巍学府。

那么,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人,

他引爆自己,照亮黑暗。

他凭借一己之力,将北电学术圈的黑暗,

恶狠狠地暴晒于阳光之下,

这个人就是

——北电翟天临


© ykxykx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禅心云起 |技术未来主义者不断忽视的教训?

$
0
0

文章原标题:流浪地球——为什么技术未来主义者总在不断忽视经济学的教训?

作者:禅心云起     来源: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导读
市场解决方案,且惟有包含众多竞争性商业方法并能进行盈亏核算的市场解决方案,才是对于人类生存问题根本意义上的最佳解决方案。

为何技术未来主义者总在

不断忽视经济学的教训?

文 /禅心云起

借着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的票房成功及舆论热议,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他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一些可能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思维理念,也不得不引起经济学人的高度关注。

单纯就影片而言,对句公道话,相比以往国产科幻片灾难级别的表现,《流浪地球》制作还算精良,特效有不小进步,剧情上脑洞大开,终于让国人可以愉快地看完甚至大呼过瘾,勇夺一次商业上的成功。尽管我要说,本片气质上仍然和好莱坞主流制作一脉相承(不是恭维话!)。

对于好莱坞“liberal”和“绿色新政”思维者而言,无论《流浪地球》描述的“太阳氦闪”,还是“全球变暖”、地质变动或其他事件引发的全球性灾难,解决方案大概都是把无限信任寄托于某种精英俱乐部式的“全球联合政府”以及假想的科技进步上吧。这样的套路在好莱坞科幻灾难片中比比皆是,最典型就如《2012》。

技术未来主义者真心实意地相信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但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人类的技术是如何繁荣和发展起来的。我听说刘本人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情结,对俄火箭和太空科技有着五体投地的崇拜,这在影片中关于俄国人空间站的剧情细节里面也有所体现。

但历史的最大反讽是,俄科技相较于美欧恰恰是全方位落后的,如果说它付出很大代价才实现了少数领域如太空探索及毁灭性武器上技术领先的话。即使俄国最引以为豪的军事技术和武器,也在世界各地一连串热战中甘拜下风。在经历了漫长痛苦的经济衰退之后,这个庞大帝国终告崩溃,并被打回原形:它其实就是一个GDP还不如广东一省的三流国家。

当然,不光是刘慈欣,国内外许多科幻作品创作者,都搞不清楚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反映在《流浪地球》等作品中的科技乌托邦都是如此。既然人类可以给地球这么一颗质量庞大的星球安装上万部发动机、还能变“废物石头”为核燃料(有好事者计算出每颗发动机释放出来的能量都足以制造出一颗小小的太阳),大摇大摆地驶出太阳系,这样空前的技术水平,可能从什么样的经济制度中生长出来呢?这才是享受完科幻视觉大餐后回到现实尘埃中的人们真正应该思索的问题。

受过起码经济学训练的人,第一反应会是,这样的经济制度只可能是分散化决策、尊重私有财产、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而不可能是集中计划的指令性经济制度。全球市场经济真正依靠的是全人类共同体的自愿合作和内在演化,而非少数精英和技术官僚的外在强制。

说句实话,市场经济理念本身,比起充斥好莱坞团队特技的《流浪地球》,还有着更深厚的中国元素。关于自生自发、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世界上有据可考的最早阐述之一,就见于我国史学家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中这段堪比亚当·斯密但早上近1600年的引文: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大意是经济活动不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就能自己运转自如,人们自愿交换、互相合作,这才符合自然之道。)

然而在《流浪地球》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经济上统一决策、取消货币、控制生育、集中动员人力和分配包括食物、住所等等一切资源,又同时享有高度技术发展,能对地球进行全面大规模跃进式改造的世界。不能不说,这样的世界是十分矛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插句公道话,影片中地下城的黑市场景,说明制片方没有彻底丧失基本的经济常识。在这样规模受限的市场中,必然要有一定范围内通行的交换媒介也就是货币。我们知道,即使是二战期间的战俘营,也自发演化出了一套货币经济体系,其中香烟被囚犯用来充当货币呢。

如果完全取消货币会有什么后果呢?根据米塞斯的预言,人类将不仅丧失了交换媒介所带来的便利,还会丧失盈亏经济核算这一避免资本损耗的根本手段,这将会导致现代社会的复杂经济,倒退回原始社会温饱都难以维持的简单自给自足经济。二十世纪唯一一个近乎彻底消灭货币的国家是70年代的柬埔寨。该国的历史应验了米塞斯的理论,也是对这一理论的生动演示。尽管在经历了大规模灭绝之后迎来了重生,柬埔寨迄今为止都还是亚洲最贫困和技术最落后的国家。

哈耶克在他的著名作品《致命的自负》中,强烈反对那种自顶而下、自以为是的倨傲态度,并反驳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人类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能够随意塑造周围的世界。

在《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中,我们看到的问题出路也是计划经济特色的高度单一化。除了死板地把整颗地球抛射出太阳系一条绝路,难道就不可以有其他并行的出路和更灵便的方法吗?(同样的问题也出在电影《2012》的故事中。实际凭我们现有认知水平就有不少更靠谱的并行或替代方案,这里因为不是本文重点就不详加讨论了。)

事实上,不只刘慈欣,很多未来学者对人类如何实现实现大规模太空移民都有着很多幻想,但我相信,如果任自由市场发展,最后的解决方法一定会让今天的人大出意料。就好像三百年前的人,不晓得今天的人会如何传播信息、解决能源问题并养活那么多人口一样。且技术的前进方向应该是多维度的、竞争性的,而不是单一的、垄断的,这样才能最大化人类的生存几率。像《流浪地球》一样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能造成风险最大化。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宇宙环境中,更大可能是加速人类的灭亡。

另外计划经济还衍生出一个不容忽视的人口问题。有好事者计算出,按小说中每三对夫妇只生养一个后代的生育控制政策,假设这种政策长期坚持下去的话,那么人类在短短三、四百年间就会因为数量坍塌走向彻底消亡。这个论证还是从人口绝对数量的方面考察,并不算十分全面。当然,在计划体制所导致的普遍贫困和物质匮乏下,这种限制人口的政策也是理所当然和被迫为之的。

更严重的后果还在于,根据哈耶克知识分工理论和人类学研究,人口绝对数量每一代的减少,都会带来知识(包括技术知识)数量的绝对损失,最后将会出现某些知识被人类集体性彻底遗忘,从而出现技术大倒退。这种科技树的退步在太平洋某些孤岛的人类社群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著名的“塔斯马尼亚岛效应”)。此外,我们观察到古罗马崩溃及人口塌缩时,也发生过这种科技树的倒退。

也就是说,地球流浪出去可能不到一个世纪,随着计划体制下的人口坍塌、知识分工萎缩及资本损耗,“庞大地球母船”顺利运转本身所需要的高度精密和复杂的技术知识就会无法维持,磨损掉的高科技发动机部件也得不到良好维护和更换,更不用说取得给人类带来新希望的其他技术发展了。人类史将很快进入寂静的永夜。计划经济可能是比“太阳氦闪”或“全球变暖”更厉害或更近在眼前的人类杀手。

在《流浪地球》这样错误经济知识引导的政策下,人类生存下去的希望只会显得更加渺茫。诚如米塞斯在《人的行为》终章所说:

“经济知识的本体是人类文明结构中的基本因素,它是现代工业化和最近一两百年当中所有道德的、知识的、技术的和医疗的成就所凭借的基础。至于经济知识提供给人们的这些丰富宝藏,今后是否被善于利用,或置之不用,这就要由人们来决定。但是如果他们不能善于利用它,且不理睬它的教义和警告,他们不会消灭经济学,将被消灭的是社会和人类。”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不少(不是全部)大刘粉丝会骂笔者“杠精”,“U can U up”了。但骂这些话的人,以及许许多多技术未来主义者,其实潜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地认为,少数精英和技术专家的大脑,可以替代人类知识分工协作和互补的“集体大脑”。他们不能理解经济学对人类命运的重要意义,也不信任那种尊重每个人自主决策及允许每个人知识智慧充分发挥的市场解决方案。

然而,市场解决方案,且惟有包含众多竞争性商业方法并能进行盈亏核算的市场解决方案,才是对于人类生存问题根本意义上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六神磊磊 |翟天临只是秀了件情趣内衣

$
0
0

文章原标题:有的大学像成人用品店,翟天临只是秀了件情趣内衣


文/六神磊磊

假装学霸须谨慎,不然亲人两行泪。最近,演员翟天临被学历打假,因为晒了一下“博士后”被揪住,博士学位和论文都被质疑有问题。不但他自己被扒,还拔出萝卜带出春泥,开出下一个花季,连同他的博导、还有北电表演学院院长的各种破事也都扯了出来。

我本人是很讨厌学渣装学霸的。但仔细想想,翟天临有什么大错吗?是道德的败坏还是人性的扭曲?倒也都谈不上。因为对于很多明星、大款、领导来讲,学历这东西好有一比,已经成了情趣内衣了,没事就可以搞一套自嗨,增加情趣。实在喜欢的搞上两套、三套也不是不可以。

翟天临也搞了一两套,也和所有同道中人一样晒了出来,至于被揪住了痛扒那完全是个意外。其实他又不是偷又不是抢,店里来的,发票俱在,凭证齐全,有人卖就肯定有人买,他一个当顾客的有啥大错?

真要说,还是得说我们现在这大学,就像是成人用品店。这些大学的大门对着正街,门脸堂皇,卖的是严肃的正经衣服,一件一件都是峨冠博带、玄端深衣,每一个扣子上都印着礼义廉耻,很有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感觉。

而且学校都宣扬:我们开店,是为了让世人都懂礼节、正冠冕、不裸奔。穿上我的衣服,你才能出门,显得气派堂皇,做一个有面子的人。

可结果呢,人家还有一个后门,对着后街,也开着一个门面,是成人用品店,有钱有势的都可以来逛。各种貌似很庄严的学历文凭头衔在这里挂得琳琅满目,什么MBA激情装、博士套装、甚至博士后至尊大礼包,只怕你不敢想。有明星买来自嗨的,有小三买来哄爸爸的,也有爸爸买来哄小三的。

我们的学校就这么开着两个店,分裂地活着。不少老师、教授、博导的心思早就不在前面的正店了。他们都炼成了两张脸,在前面漫不经心,看见本科生就像看见瘟神一样嫌,根本不耐烦理这些没钱又没资源还爱提问题的穷鬼,一窝蜂都争相跑到后面的成人店去站柜台、当小二,并且服务态度极好,满脸堆笑,顾客至上:大爷您再来一套?大爷您慢走!大爷您常来!

翟天临的被扒,其实是一次阶段性的小爆发。可以理解那些真学霸、真博士、真读书写论文的家伙们快受不了了,太气了。

你想象一下,人家啃了多少书,耗了多少青春,掉了多少头发,才成了某某校友,拿了某某学历,结果你特么来逛一趟成人用品店就也成了校友了,也发朋友圈、发微博了,动不动“祝母校明天更好,耶!”我擦怎么就变成你的母校了?你哪个门进来的?

人家真学霸们拿了这个学历、这个文凭,那是当成正装,峨冠博带、玄端深衣,恭恭敬敬地穿在身上的。每一天他们都会掸去灰尘,细心拂拭,引以自豪。他们知道,这套正装也许还在贬值,也许早已不再能证明财富,不再能证明社会地位,但却相信它仍然能证明素质,证明修养,证明自己在书桌上的辛勤和汗水。

可转头一看,翟天临们把同一个牌子的衣服当成情趣内衣穿在身上了,粉色的,带着蕾丝边,还挂着蝴蝶结、小铃铛,还扭,粉丝们还叫好,特么大家就崩溃了:

你站住!

给老子脱下来!

大爷我不是阻止你穿情趣内衣。

但能不能不要把我们的正装当成情趣内衣穿?

其实翟天临出这个事,归根结底是因为不读金庸给闹的。

金庸老爷子早就提醒了我们:学霸的人设不要乱抢。

你看黄药师的人设是学霸,没人有意见。他真的是有本事有学问。

丘处机也爱立学霸的人设,到处晒自己写的诗,别人也没有太大意见,毕竟他的诗词还真不算坏。

可是韦小宝如果也来充学霸,大家就会真的有意见了:

韦爵爷,你是不是太过分了?

你啥都有了,还来抢别人这点子人设干嘛?

所以韦小宝从来都是坦坦荡荡:

“他妈的,兄弟我大字不识!名字都写不全!”

这是智慧。

别人的花环别去乱抢,强行戴自己头上,搞不好就会变花圈。

成人用品店里的东西,买了你就私下用。穿到街上去秀,容易炸街。

也提醒学校,开成人用品店也罢了,后续服务要做好,别只发个证不擦屁股,没博士论文的得给人补上,哪怕是《论金庸的读者为什么这么英俊》呢。别让顾客成为下一个翟天临。

最后回答一下:知网是啥?

是一个下论文死贵死贵的地方。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新京报 |“生三孩未交抚养费”,能否不急着冻结存款

$
0
0

对于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这对农民工夫妇,倘若真的是“家无余财”,不妨给予分期缴纳的执法“宽待”。

全文1091字,阅读约需2分钟

日前,一起“农民工夫妇被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事件在网上引发风波。据报道,山东菏泽市成武县的王某华和刘某花夫妇,于2017年1月5日违法生育第三个子女,该县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依法决定,征收该夫妇社会抚养费共计64626元。因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缴纳,该法院于2019年1月10日立案执行,对他们的银行存款及财付通余额共计22957.86元进行了冻结。

针对争议,成武县卫计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举有法律依据,并不涉嫌违法违规。当地村干部表示,目前王某华夫妇已经外出打工,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从法律上看,对生三孩的夫妇征收社会抚养费确实于法有据。尽管我国早已全面放开二孩,但并未放开“三孩”。修订后的《计划生育法》仍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不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也就是说,王某华、刘某花生三孩确实还属于违法生育。在其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后,当地原卫计部门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没问题。而在《计划生育法》明确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则继续下放权限,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缴纳方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对王某华和刘某花夫妇开出的64626元“账单”,也算不上是“漫天要价”,符合《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的标准。

这份回应“有法律依据”,似乎无懈可击,却仍在网上激起不小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在生育政策渐次放开的大背景下,地方层面的操作可人性化,在法定空间内更柔性化些。这是一份善意期许。

单从法律维度讲,这其实也有“圆融处理”的空间:从之前报道的情况看,这对违法的农民工夫妇,显然不是什么有钱之人。被有关部门冻结的银行存款及财付通,余额也不过区区22957.86元,距离按照应当征收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

当地法院通报的“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缴纳社会抚养费”,他们恐怕并不是故意“捂着”不交,很可能交不起。如果把这笔“保底”的钱也给征收了,这家人的生计该如何维持,这是必须考虑到的执法后果。

时下的法律也不是没有人情味。《行政强制法》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根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对“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情况,允许申请分期缴纳;“对征收决定不服”还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这对农民工夫妇,倘若的确是“家无余财”,有没有给予分期缴纳的执法“宽待”,是否畅通了诉讼救济的渠道,在程序合法之外,这些也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考虑。如果只有冷冰冰的机械执法,显然与“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逆向而行。

就眼下看,若有关部门能参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减免条件等,作出统一而合理的规范,更好地与改革大势接轨,释放法治善意,显然能更有力地避免这种情况。就算这短时间内难实现,事发地有关部门在处理这起事件时,也可以更有“技巧”,与其冻结存款,不如像法规说的,允许分期缴纳,给予救济机会,体现出更多的人文温度。

文/杨晨(学者)

值班编辑 李二号 花木南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呓艺术 |中国这么大,宋庄不会是死水一潭

$
0
0

“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官场的是非,每日作画、读书、种菜、除草,像个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何力于我哉?’

进入宋庄很容易

从北京一路向东,穿过大片树林、农田和北方农村常见的低矮砖房,见到“中国·宋庄”的大牌子后,道路豁然宽敞。这里林立着簇新的灰色建筑,依偎在一起的商店、饭馆、理发店、健身房,与城中并无差别。

进入宋庄又很难。

1994年春,第一批艺术家离开圆明园画家村,进驻宋庄。二十三年来,陆续在此驻扎的艺术家们不断面临租金、政策和法律上的压力与挑战。

在中国当代艺术最火热的年月,那些炙手可热的名字几乎一半与宋庄有关,他们事业的急速上升令这个偶然被选中的村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并为它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也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人仍在挣扎,或已放弃离开。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代名词的宋庄,并非宋庄镇政府所在地,或是某个自然村,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它覆盖了以小堡村为核心辐射出去的任庄村、辛店村、白庙村、大兴庄等等。

如今,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拥有220家画廊,50家一千平米以上的美术馆,70家画材店,34个艺术区,6000余间艺术家工作室,10000到15000名艺术家,26000名艺术相关从业人员。

在被称为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的宋庄,拥有220家画廊,50家一千平米以上的美术馆,转让空间的消息在这里随处可见。

我在一个初夏的中午进入宋庄。柏油马路在阳光的暴晒下蒸腾着热气,头顶交错的高压电线发出滋滋的响声,街道上车速飞快,行人寥寥,那些庞大的数字不知隐匿在哪扇紧闭的门后。

只有一座形如倒扣的喇叭的雕塑袒露在环岛中心。雕塑由村支书崔大柏主张,艺术家方力钧设计,从底座到顶端依次使用土、砖、瓷、铁、铜、银、金七种材料。它被宋庄的艺术家们开玩笑地称作“土生金”。

土生金

“不要期望每个人都是伟大的艺术家。”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在宋庄住了十七年,当年正是他在两个设计中选中了这座倒扣的喇叭。“这就是一座金字塔。大多数艺术家只是手艺人,他们的价值在于改变大众的审美习惯,垫起艺术史上的那些少数人。他们的作用就是垫脚石。”

金字塔日夜伫立,讲述着这则残酷的寓言。

老 栗 进 庄

栗宪庭整宿整宿地失眠。来到宋庄以后的生活正与他最初的想象渐行渐远。

1995年,栗宪庭在最早进驻宋庄的艺术家方力钧的力劝下,买下一套建国前保留下来的民居,但房子修盖好之后,一直给其他艺术家住着。直到2000年妻子廖雯怀孕。

栗宪庭

廖雯

在名为《只想住农家小院》的文章中,他这样解释自己搬家的理由:“说到我自己到宋庄,更是出于俗之又俗的想法,就是想住一套有小院的房子……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却对家务活诸如做饭、整理房子越来越充满热情,对事业和艺术越来越失去兴趣,尤其一想起写文章就心烦……”

当时栗宪庭开始主动和当代艺术拉开距离。“艺术市场日渐活跃,商业的介入令批评家和策展人都变得不太重要了,艺术界完全变成一个名利场,我心里就有一种排斥。”搬进宋庄之后,他打算写一些和之前的艺术批评相比更加深思熟虑的东西。

那时的宋庄和现在不同。据也属于第一批入驻宋庄的艺术家张鉴强回忆,最早一切更接近一种幻想中的乌托邦——土路,瓦房,路灯也没有,村里只有一家饭馆,做点家常菜。艺术家烧煤做饭,照顾自己的生活。他们相互之间的走动也更为频繁,想找谁,直接推门而入,不像现在,家家大门紧闭,见面需要提前预约。栗宪庭说,早期的宋庄,有着自由主义的形态。

但他从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好运气。

因为坊间流传的关于他和方力钧、罗中立等艺术家之间“点石成金”的传说,搬离了市区,每天上门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而对住在宋庄的艺术家来说,他又是主心骨般的角色,张鉴强状态不好、觉得没有出路的那段日子,几乎天天去他家吃饭。

生于1970年的艺术家张鉴强是早期跟随栗宪庭来宋庄的艺术家中年龄最小的,在宋庄生活了22年,他只回过两次新疆老家。除了朋友的展览,他已经十年没有看过展,和其他艺术家的交往也并不频繁。宋庄给了他避世的生活,也让他因此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每年,栗宪庭都会写一幅新的对联贴在门边。今年的上联是“红墙灰壁隔世界”,下联“蓝天白云远人间”,横批“闭门养心”。每年写,每年都实现不了。

拿夫人廖雯的话说,老栗是个心软的人,他们家的大门永远对任何人敞开。

妻子廖雯了解栗宪庭,他过不了闲云野鹤、闭门养心的生活。“老头真的是心很干净,很慈悲的那种人,他是很典型的儒家思想,要争取艺术自由,把这种自由普照给更多的人。”

他认为全唐诗里最浪漫的不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而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后一句更难实现,“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没这事。但他还偏要在现实里实现,这完全是一种浪漫,根本不可能。”2005年,栗宪庭曾看到“广厦千万间”的可能。

在小堡村的西北角,有两个不算大的水塘,周围是一片荒地。那一年,崔大柏找到栗宪庭,商量着要在这里建一座文化公园。“文化公园哪儿都有,我说你不要做公园了,这儿聚集了这么多艺术家,是一个资源。”

他帮着崔大柏构画宋庄艺术园区的蓝图,划出画廊区、美术馆区、艺术家工作室区。因为对艺术家更熟悉,分配地头的任务也由他全权负责。

对于房子怎么盖,栗宪庭提出了九项原则,包括不准盖私人别墅、不准在风格上模仿古典庭院或是“欧陆风情”。建就要建得各式各样,请设计师来设计,这些工作室也将成为宋庄艺术生态的一部分。

那几年,村里大力支持,栗宪庭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园区建设中,同时还兼任2006年开馆的宋庄美术馆馆长。当时有个外国人问他,你觉得你是做什么的?栗宪庭说,我想我是社会工作者。

现在,水塘南边一群灰白色的工作室中间,有一座远看五颜六色的院子格外醒目。院子占地五亩,和方力钧工作室“劲草空间”仅一墙之隔。艺术区规划之初,包括宋庄美术馆在内的这一片地并没有正规手续,而盖工作室动辄要花上千万,分到地的艺术家们迟迟不敢开工。

这急坏了村里和栗宪庭。他们本来希望借助艺术家的力量“捂热一个摊儿”、实现“建立乌托邦的建筑、乌托邦的艺术生态、乌托邦的生活方式”的理想。但到宋庄美术馆开始建设时,紧邻它的北边却依然是一片荒滩。

廖雯帮他们做艺术家的思想工作,但说什么都不如“身先士卒”来得有效。“艺术批评和策展工作并不需要大空间,我其实本来没想弄这么大一个硬件。”廖雯坐在空旷的会客厅里,一边斟茶一边笑着说,“但后来我一想,这事也没办法,谁都不下水,那我就豁出去了,就跳下去吧。”

院子分成五个部分,会客厅、书房、剧场、小展厅以及栗宪庭资料室。村支书崔大柏出钱,帮她把屋子的外墙漆成六个颜色。“开始刷的时候,工人各种怨言,说太奇怪,这面和这面颜色不一样,这缝的颜色又不一样。”廖雯告诉他们,想象一下阳光照耀时,会有阴影,墙面和墙面的颜色也不会一样。“后来工人明白了,刷得可来劲了。”

工作室和廖雯、栗宪庭的家隔着水塘遥遥相望,外墙刷完后,栗宪庭揶揄她:“方力钧说你那个墙,红的红,黄的黄,刷得跟国旗似的。”

然而房子建好,栗宪庭却发现三个“乌托邦”都越发不可能实现了。艺术家的到来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当地政府看到这个利益在不停增长,就要把每块地都塞进去。

“中国没有文化产业,都是假的,是借文化产业之名做地产。”栗宪庭说。

光 杆 司 令

宋庄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不少地方政府的领导找到栗宪庭,也希望在当地建立艺术村。廖雯告诉他们,宋庄有两样东西不可复制。一是先有艺术家,而不是先有房子;二是有村支书崔大柏这样一个地方官。

崔大柏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艺术造镇试验中,崔大柏和艺术家们都最大可能地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家来到宋庄的理由,正如栗宪庭在《只是想住农家小院》中写到的,“纯属偶然”。

1993年底,计划搬离圆明园的艺术家们开始寻觅新的落脚点。当时,小堡村以农业为主,有300亩西瓜地、白菜地,200亩蔬菜大棚,600亩果树。画家张惠平的学生靳国旺是小堡村人,他告诉老师,小堡村有不少村民进城居住,留下了很多空院子。

虽然大多数院子破败不堪,但是面积大、房价便宜,再加上地理位置离市区近,很快,方力钧、刘炜、岳敏君、高惠君、张惠平和王强便成为了第一批在小堡村买房的人。当时,靳国旺找到村支书崔大柏,说自己家里的房子和几个亲戚的房子都想卖给画画的,希望他在手续上签字。

“农民从一年挣几百块钱,到现在见着好几千块钱了,有什么不好吗?赌一把,欢迎他们过来,之后的事再说。”崔大柏并未干涉,他开会规定了底价,只高不低,卖给了什么人,一律不管。

“他能直觉到什么对他有利,比其他村书记有水平。”岳敏君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他。

但崔大柏对“艺术家”没有概念。看着陆续住进村里来的陌生人,光着头的、梳着小辫的、裤子上有口子的、趿拉着鞋的,“这算艺术家吗?”他有些疑惑。再一打听,搞的是当代艺术。“过去听过国画、油画,当代艺术是怎么回事儿?不理解。”但转念一想,这些人大多是“这美院,那美院”毕业的,“他们的智力和文化程度得比普通村民要高吧”。

后来,崔大柏和方力钧等五六个人吃过一顿饭,那是他和这些买房人第一次正式接触。席间,方力钧建议村里修点路,再修修下水道,安上路灯,方便出行。钱的话,村里能出多少出多少,不够的,他们赞助。

崔大柏的想法和他们不谋而合。他年轻时经常去市区玩,觉得马路宽一点,有路灯,生活会很幸福,一旦将来人流、车流大了,也省得再来回来去的修路。于是1995年,村里开始修徐宋路,至今它仍然是宋庄南北向的主干道。

没过几年,随着搬进来的流浪艺术家越来越多,镇里和区政府的视线渐渐转移到了这里,小堡村被通州区定为两个治安乱点之一。压力最大时,崔大柏天天被叫到区里开治安会。栗宪庭曾经形容他是一个胆大包天的“疯子”,但崔大柏有他自己的理由。

“第一,农民确确实实得到了一部分利益。第二,咱们真正了解的情况上面也并不清楚。再有一点就是心太软,不忍心轰他们走。”

在小堡村,崔姓是大姓,崔大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77年高中毕业后,他回乡进了村委会,做了几年的共青团民兵连长。1984年,他离开大队,自己干起了泥瓦匠。

廖雯听崔大柏讲过一次做泥瓦匠时的事。“他有特别专业的一套,砖怎么砌,工具怎么用,怎么勾缝,怎么做防水,说得真的是花开花落,我说这是我认识你以来最放光的一次演讲。”廖雯忍不住有点佩服他,“一个人能做好工人,就能做好领导,就像好士兵能做将军一样。”

2002年,崔大柏主导了一场“换地”行动。当时,农田效益一亩地200元钱,而工业用地,一亩就能挣4000元。为了实现“工业致富”,崔大柏将小堡村的耕地全部换成建设用地,甚至还把邻村没人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也包了圆。

在他的主持下,村里开始整治环境,建起了“佰富园工业区”,几年间陆续引进152家企业,现在年纳税额将近一个亿。而在此之前,小堡村在宋庄镇的24个村中,年收益连年排倒数。

2003年,崔大柏被评为当年通州区唯一的“全国劳动模范”。在一篇题为《只要一门心思办实事,让老百姓服你并不难——小堡村村支书崔大柏自述》的文章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现在就担心两样事:一是农民从一产上转出来后不知道干什么能增收,大多数人是等着收租金,可这生不了财;二是目前本村只出了6个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把劲。”

在艺术家王笠泽看来,这段话意味着,那时的崔大柏便已计划起了称得上“疯狂大手笔”的宋庄文化产业园区。

和一般的村干部不同,在崔大柏眼中,艺术家不仅仅是购房者和租客,更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必须保护,并且纳入村子整体的规划中来。

幸运的是,2004年新上任的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也有着“文化产业情结”。他了解当时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也知道美国著名的艺术群落苏荷区。面对宋庄近300名当代艺术家,他和崔大柏很快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据王笠泽介绍,2003年那阵,村里曾经不再卖房子给艺术家,原因是崔大柏认为一次性卖出不如每年收租给村民带来的收益大。而开始“艺术造镇”后,崔大柏很快和栗宪庭形成了共识:要搞文化园区必须要有一部分艺术家骨干,这些骨干应该住到这,把根扎到这,安居才能乐业。

在村办企业陆续向文化产业转移的同时,崔大柏颇具魄力地拿出了村里的20亩地,给938路公交车做运输总站,起点在佰富园,穿过通州区,终点在国贸。这条线路大大缩减了宋庄和市区间的交通成本,也为引进艺术家创造了便利。

于是大刀阔斧地引进艺术家,建设艺术区,北塘艺术区建起来后,崔大柏又在东边,原本是文革时期备战备荒的地下工事的位置,新建了一片国防工事艺术区。他重拾泥瓦匠老本行,亲自上阵操刀设计,盖起了四五百个工作室。

“他脑子很清醒,明规则也懂,潜规则也懂。他是一个行动家,实践家。宋庄要没有崔大柏是不成的,那也就是一季花开了就败了,最多两季,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开了几十年花。”王笠泽说。

当了近三十年村支书,崔大柏每天风风火火,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说话还是走路,他的节奏都非常快,只有开车慢,时速总保持在30迈以下。但他终归上了年纪,头顶的头发越来越少,颈椎也开始出现问题。有时候有人问起接班人的问题,这个光杆司令也只是无奈。

艺 术 家 被 告

2006年10月的一通电话,打破了艺术家王笠泽本应平静的退休生活。

电话中,宋庄法庭通知他去取传票——三年前卖房给他的村民反悔了,要求法院判决当初的买房合同无效。

从艺术家成为民事案件的被告人,56岁的王笠泽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看着洒落在画布上的斑驳阳光,突然生出了“人若蝼蚁,命若浮尘”的感概。而介入这个案子之后,他才意识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住房危机,也是艺术家进入宋庄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这么多年的经历下来,王笠泽意识到困扰政府和艺术家双方最大的问题是对艺术家身份的认定。他认为流浪艺术家恰恰属于中央统战部所说的“新阶层”,虽然不能立竿见影的创造GDP,但他们正是宋庄艺术园区存续和发展的原因。

王笠泽毕业于西安美院,留校任教七年后,1981年进入《山西法制报》任美术编辑。适逢严打,报社人手不足,王笠泽兼做文字记者,一边采访写稿,一边自己画插图。

1984年,中央党校面向新闻行业开课,报社三个人报名,就他一个考上了。毕业时,以预防犯罪为主题的论文还拿到了司法部的二等奖。“我这个人就这个好处,无论干啥事都想干好。”王笠泽留着花白的络腮胡子,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

离开党校后,他进入体制内,从司法厅,到组织部,再到政法委,拿到了司法部颁发的律师资格证,“彻底脱离了美术行当”。1992年,王笠泽到海南创办法制报,一干就是七年,又在海南省司法厅做了一年的宣传处长后,他决定提前退休。

“不再看别人的眉高眼低,不再卷入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不再写那些套话连篇的报告、公文和自我作践的思想报告,不再假惺惺地拍手、鼓掌、举手,以至必须随时强装的苦笑、傻笑和谄媚之笑。”王笠泽在2013年出版的《宋庄房诉纪实》中写道。

在官场上度过了半生,王笠泽念念不忘的,始终是自己的画笔。促使他选择提早退休的,是“一介书生的最后残梦”——“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官场的是非,每日作画、读书、种菜、除草,像个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何力于我哉?’”

还在海南时,计划重新开始画画的王笠泽就将宋庄视作自己“悠然见南山”的归宿。

来到北京后,为了找回感觉,他插班进入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进修。当时正赶上2003年非典爆发,校园封闭,为了方便进出,王笠泽从西安美院的校友老师那里拿了教工证的封皮,每天“冒充老师”到学校画画,用二十多天完成了一幅素描《大卫》。

时隔多年,再次完成一幅作品的意义对他来说不言而喻。这幅《大卫》至今挂在工作室里。

非典结束,王笠泽在离小堡村不远的白庙村买了院子。那几年的日子过得格外悠闲,宋庄供应油画颜料和画布的店还寥寥无几,王笠泽和同村的画家每一两个礼拜骑车去一趟燕郊买画材,顺便见见朋友,其余的时间都在埋头创作。而市场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那三年,他所有的画都卖了出去,每幅都能从中介手里拿到十几万。

就在王笠泽以为这样的状态将继续下去时,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直到自己被起诉,王笠泽才知道,当时已经有13个相似的案子在宋庄法庭立案,近20名艺术家成为被告。

农民起诉的依据是土地管理法中的条款: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规定: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去法庭取传票时,法官告诉他,案子很简单,只要是城里人买农村的房屋,合同一律无效。然而,土地管理法只规定这类交易无效,但并没有一部法律规定,交易无效、房屋退回之后的补偿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不是告到我头上,我也不会有这种非参与不可的劲头。”王笠泽笑着说。

他还记得官司出来以后,栗宪庭曾经对他说:“老王,你不是律师吗?这个官司打到你头上,算是找对人了。你不是为自己打官司,你是为艺术家打官司,责无旁贷啊。”

王笠泽明白,这场官司不仅关系到他自己,还关系着艺术家群体能否在宋庄扎下根来。当时在宋庄的六七百名艺术家,已经有一半买了房,一旦官司结果不乐观,很可能引发大规模迁离。

“老王特别好,我很信任他。他真的有点像原来的那种老共产党员,有责任感,没有坏毛病,也不贪心。”廖雯评价。

面对当时无头苍蝇一般的“难兄难弟”,有着二十多年司法从业经历的王笠泽挑起了重担,除了自己的案子,他还代理了方力钧和女艺术家李玉兰的案子,并和其他被诉艺术家一起,为打官司做准备。

作为长期规划的“艺术造镇”刚刚启动一年,这样的局面也让村镇政府感到深深的担忧。他们一面马不停蹄地组织人手整理空闲房屋向艺术家出租,一面做村民的工作,争取减少起诉。镇里向通州区多个部门求援,压下了剩下的全部立案。但已经立案的14个案子,只能在判决上想办法。

受理案件的北京市二中院判决此类案件的习惯是直接宣布合同作废,双方合同金额退回。“有些人倾其所有在那里盖了房,结果一打官司,把你原来贴进去的钱还给你,但这个损失是弥补不了的。而且一打官司,法官的自由裁量空间非常大,人家原房主和法官熟,也有就给你几万块钱把你赶走的。”王笠泽说。

多年的体制内工作经验,令他非常明白该如何借力。四年间,他和艺术家们一边在法庭上力争,一边与村镇政府合作:“从一开始,镇政府就明确支持艺术家,两者之间的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没有出现矛盾。”但也有艺术家不理解,说王笠泽是“宋江”。

被“招安”的声音也传到了他耳中。他生气却又无奈。“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主动和当地政府领导对话、沟通,才使得现实利益的对抗性因素逐步弱化,事态才得以朝着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他在《宋庄房诉纪实》中解释。

在村镇政府和被诉艺术家共同的努力下,最后判决是,每一座房子被收回,房主都要给艺术家30万元左右的补偿。

“他在这儿没说过他那些经历,就租了个小院,画画,准备养老了。土地的事一出,他就挺身而出帮着弄,还写了一本书。后来我们另眼相看,原来还有这么一个高人。”廖雯说。

而这也意味着王笠泽潜心创作的愿望彻底破灭了。因为房子被收回,他搬进了崔大柏在北塘艺术区专门准备的一座小院子里,第一年免费,之后每年5万元房租。

从那以后,因为熟悉艺术家、体制内、法律三套话语体系,王笠泽越来越忙。越来越多的宋庄艺术家上门进行法律咨询,而村里无论大事小情,也都爱来问问他的看法。这几年,他扮演着艺术家和政府之间的润滑油的角色,留给画画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

非典结束,王笠泽在离小堡村不远的白庙村买了院子,每一两个礼拜骑车去一趟燕郊买画材,顺便见见朋友,其余的时间都在埋头创作。2006年房诉案之后,他的生活不再平静。

“但是我自己真正满意的,还是退休后这十七年。我画了一些画,不光把我的业务恢复了,还提升了。我打了一场官司,惊天动地的。就这么十几年,比之前干那些事摞起来还要高一些,也行了。”

如果说在宋庄这片艺术江湖中,栗宪庭是一扇门面的话,王笠泽就是《一代宗师》中赵本山扮演的丁连山——里子,在这座毫无先例可循、拔地而起的艺术小镇中,用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推动着规则的建立。

馆 长 方 蕾

噩耗传来,村里要无条件收回宋庄美术馆。方蕾身在云南,懵了。

合同签的是五年,到2017年5月为止,而当时是2016年1月,新一年的展览排期已经做好,作为馆长的方蕾正琢磨着是时候让美术馆更上一层楼了。

方蕾

见到方蕾之前,我途径宋庄美术馆。

这座砖红色建筑大门紧锁,透过积满灰尘 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空空如也的白色展 厅。正门边挂着2016年10月宋庄美术馆 建馆十周年特展的海报,上面写着,Keep Calm and Art On(保持冷静,艺术下 去)。它孤独地站在正午的阳光中,就像被 时间封印在了一年以前。

“我自己的想法是,村里应该很明确知道美术馆的意义,他们不会无故中断它的,所以当时只想我们先签五年,后面再说。”但现实让她心寒。

方蕾2011年搬到宋庄,而她和美术馆的渊源要追溯到更早些时候。当了一年馆长之后,栗宪庭为了美术馆更规范化、专业化,从2007年开始,他不止一次地找过方蕾,希望她来接任。

那时,方蕾刚刚帮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拿到位于798艺术区的空间,开始了进驻中国的一系列筹备工作。“做过尤伦斯,我特别知道一个美术馆要怎么花钱、应该是什么范儿。宋庄美术馆这么大一个体量,我说我做不了。”

和尤伦斯的合作到后来并不愉快,方蕾失望至极,搬到了宋庄,“想过点儿桃花源式的日子,远离不必要的纷争”。受这场不欢而散的影响,她继续回避宋庄美术馆的邀请。

直到2012年,方蕾得到消息,说村里要把美术馆的场地改作他用了。

在方蕾心中,宋庄美术馆地位特殊。

坐落在这片野蛮生长起来的艺术家群落里,它和中国当代艺术共生共荣,代表着它的状态和水平。“一般来说,美术馆要不就是地产背景或者金融机构背景,或者是私人的,宋庄美术馆不一样,它是完全从艺术中生发的,在中国艺术界独一无二。”

方蕾留着一头蓬松的长卷发,声音爽朗,心直口快,是个急脾气。从早年学艺术、画画,到后来成为小有名气的策展人,对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她始终抱有一腔热忱。

经过一番思虑,她接手了宋庄美术馆,条件只有一个,村里不要插手。而代价是,除了免除五年的场租,村里也不再给予任何资金支持。

“你要花别人的钱,别人可能会对你有这样那样的要求。”采访那段时间,离宋庄美术馆不远的一家美术馆正在举办通州区的一个科技展。方蕾拒绝这样单纯出租场地的模式发生。

方蕾开始了一系列调整。先是固定开闭馆时间。原来,参观的人来之前经常要电话询问是否有展览,有的话拿钥匙开门看一眼。“现在我们不回答这个问题了。”

开馆时间确定为每周二到周日,早十点到下午五点,周一闭馆。

接着就是重组团队,重新培训展务人员,撤掉一批活动展墙,调整馆内设施。展览开始以一年为单位进行排期,2012年办了9场,“我的想法就是频率快一点,让外界感觉我们一直有活动”。一年后,一切逐渐步入正轨,方蕾开始放慢速度,变成一个半月或是两个月一个展。

因为坚持美术馆的非盈利性质,钱成了时刻困扰方蕾的问题,所有费用都需要她自己承担。“这样的话她出门就背了一个大包袱,非常辛苦地去四处找钱。”廖雯说。

为了节省经费,本身就是策展人的方蕾策划了大部分的展览。“一年五到八个展,我会安排这些展览是不同风格、不同面貌、不同形态、不同人群的,让它们看上去不是一个人做的。”

在她看来,对一个真正的美术馆来说,最重要的是它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曾有人建议,直接找12个艺术家,一人做一个个展,一年就过去了。方蕾觉得无聊。“我不会做一般意义上重复的事情,太没有挑战了。”

她就这么闭着眼睛做了五年。硬着头皮,像守护自己的作品一样一心扑在美术馆上,却根本不敢看外界的任何东西,也不去和别人谈理想与策略。她害怕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

作为宋庄美术馆馆长的这几年,由于经费紧张,方蕾亲自策划了近三十个展览。

五年间,方蕾的生活就是一个展览接着一个展览,没有时间回头看,也没有精力留给人情交际,只有眼前最实际的问题。前一阵她仔细想了想,这几年来了又去的工作伙伴加起来已经多达几十人,而她已经记不起他们的名字,甚至连微信也都在离开后删除了。

她在“宋庄的冰火两重天”中低头狂奔,一边是艺术和学术,一边是基层的村民和村干部。“立足小堡村,放眼全世界,你知道有多难吗?”2016年接到无条件收回的通知后,那种熟悉的寒心和受伤又一次翻涌而出。她一直认为只要努力去做,自然会被看到和认可,但现在,过去的付出似乎成了梦幻泡影。

她从云南回到宋庄,开始给美术馆“减速”,并且决定不再理睬村里。2016年正好是宋庄美术馆的十周年纪念,方蕾按着原计划完成了最后6场展览,算是给自己和美术馆一个交代。

但最后一场展览,并不是一个圆满的句号。2015年10月,美术馆发起公开征集,希望为每个艺术家做一个小档案柜,其中放置对他们的艺术生涯来说意义特殊的物品。“展览有点难,艺术家可能要思考很久,所以我说尽可能给他们多留时间”,截止日期被定在了一年后的6月30日。

到了2016年10月5日,开幕前10天,他们只收到220件作品,远远不到预计的500件。看着偌大的展厅,她崩溃了。

“我以前特别要求完美,特别怕丢人,可能还有点粉饰的心态,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来了客人还得体面一点。后来我才发现,所有人都不在乎完美这件事情。最后宋庄美术馆十年,是,好不容易熬出来十年,这个生日也过了,大家对它就是这么一个态度,这都是客观事实,它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很真实。”

展览办完,方蕾彻底泄下气来,遣散了员工,将过去的五年统统打包,和美术馆一起交还小堡村。

以为尘埃落定时,变故又生,村里不接收了,希望她继续之前的工作。“过去的一年其实就是一个慢撒气的过程,慢慢地减速,停下来,现在他们说你再继续开,再开个一万公里。不去,打死也不去,太吓人了。”方蕾叹了口气,“接美术馆的时候,我就知道它特别难,但我不知道难在哪儿,所以只能一心往一个更有质量的方向上去。现在知道了,很难再重启了。”

如果重新开始工作,势必要在艺术上“更进一层”,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村里无意提供。快言快语的方蕾突然陷进了沉默。放不下美术馆,又无法朝前走,她困在了这个僵局里,最终还是决定离开。采访结束的那天,她带着我夜游宋庄美术馆,算作最后告别。

极 限 自 由

同样陷入僵局的是栗宪庭与崔大柏自上世纪90年代起建立的情谊。

栗宪庭发现,近几年,村里已经把自己从关于宋庄事务的讨论中排斥了出去。“一开始所有政府的事都来咨询我,现在都怕沾上我。”

“不是不用你了。”村支书崔大柏解释,“现在不是起步的时候了,那时候你更专业,给这个艺术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不可磨灭。但现在到了另一个时期,你可能对其他的人,比如说国画,你对其他的艺术可能不感兴趣,或者有排斥心理。那我作为领导就不要再把你推到第一线了。该回避的回避,该你当主角的时候你就是主角。”

在北塘艺术区以外,越来越多外观相似的艺术园区拔地而起。崔大柏表示,小堡村正在坚决地走艺术小镇的路线,目的是让艺术家有稳定的创作空间和居住环境。另外,村里正在做申报国家文化特色旅游小镇的规划,之后艺术家的创作区和商业区、旅游区要严格地划分开来。

小堡村的主干道徐宋路的两边尽是各种类型的艺术空间,更多的建筑还在兴建中。

仍没有离开宋庄的艺术家中,现在大致有三类人,一是像方力钧那样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有着动辄上千平米的工作室;二是2008年后搬进来的体制内画家,隶属于中国国家画院,工资和社保都由单位承担;剩下的,承受着房租疯长的压力,又面临着市场和经济衰落带来的困境,处境颇为艰难和尴尬。

湖南人廖建华和福建人李满金就属于最后一类。他们在宋庄认识、结婚、生子,一直租房子住,生活与创作的双重困境折磨着他们,但每到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候,又总能卖出点作品,令一切得以继续。“艺术就是天上有个太阳,”廖建华说,“你永远想靠近它,你又永远都靠近不了,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它牺牲,为它不顾一切。”

来宋庄的理由很单纯——环境纯粹,生活成本低。“就觉得这个地方是画画、搞艺术的地方,灰灰的,都是那种很破的农村,没有公交车、没有宾馆,什么都没有。”当时李满金住在一间三四十平米的屋子里,一个月的租金仅仅150块钱,廖建华租了个院子,每个月也不过500元。这样一待就是十几年。

栗宪庭面临的困境

2013年,连续办了九年的栗宪庭电影培训班被叫停。镇里的新党委书记上任,对待流浪艺术家的态度从之前的积极合作,又变回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这些人的认识又回到最初的时候了。”看着乌托邦的幻想彻底破灭,栗宪庭心灰意冷,不再和村镇政府打交道。

这几年的变化,张鉴强也看在眼里。“栗老师是文化人,太理想主义了,想要求政治家跟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这怎么可能。”

“过去说,哀莫大于心死,聂绀弩说哀莫大于心不死。不死的悲哀更让人焦虑。”

栗宪庭开始睡不着觉,想着这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我承认我是有精神病的。”

和心灰意冷的栗宪庭不同,廖雯想得更开一点。她一边继续策展,并且进行当代艺术表演方面的尝试,一边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帮宋庄艺术家们处理着“家事”。

但栗宪庭电影基金的遭遇,也让她认清一个现实,对于现在的宋庄,“艺术造镇”实际上已成为承载着商业目的的项目,因此求稳是第一要务。“如果你想搞什么实验的东西,他们不管懂不懂都会觉得有问题,聚集的人多了,他们也会觉得不安定,就不会让你干。”

廖雯对中国戏曲表演有着多年的研究,“比对美术还迷恋”。她一直想有一个空间折腾当代表演,2005年因“身先士卒”盖工作室而阴差阳错地实现了。剧场建了八年,虽然建筑面积有一千多平米,但廖雯设计的舞台却比一般的舞台更小,也更高一些,形状四方,和立面通过弧形连接,没有座椅。“我故意让它有一个限制,很紧凑,区别于现实。”

但由于越来越严格的政策环境,剧场至今没能正式启动。经费找得到,国内外的资源也不少,但她缺乏的是专业的团队以及一套完整的运营链。而现在的宋庄,并不能为她提供稳定的保障,她没有信心从头开始建立这套体系。

“我更接受的是庄子那一套,能做的就做,不勉力,尽力而为,做不成,换一个方式,三十六计什么招都使,硬着不行就软着干。守住一个基本的原则和道义就行了。”

迄今为止,剧场只办过两场演出,《假园真梦》和《极限自由》,都不是公开演出。尤其是《极限自由》,廖雯自己拟了名单,只邀请一百多个认识的朋友来看。表演内容是,8位艺术家被限制在一平方米的空间里,但每个人都有不间断表演一个小时的自由。

栗宪庭是8位表演者之一。那天,他一动不动地在一平方米的台子上站了一个小时。这像极了他在宋庄的处境。

这场表演她从2004年就开始计划,十年间无数次提起,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因此,在影响力和求稳可能带来的后果之间,握着这把“双刃剑”的廖雯选择了“先做成再说”,内部观看,仅此一次。

“廖姐毕竟在圈子里时间太长了,她大学毕业就在这个圈子,她已经看遍了,很多人怎么从一个小芽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她都知道,然后这棵树到秋天了,落叶了,冬天了,她都经历了。”张鉴强评价道。

亲身经历让廖雯明白,想要在宋庄实现当初的艺术理想越发困难,“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搞不成真正的文化了,做生意可能倒成”。但她还在尽一切可能为保持住这片承载了无数人的向往,以及栗宪庭最初乌托邦设想的土地而努力。

“我们家老头有点消极,但我还是比较积极,觉得怎么着都得挣扎出来,中国这么大,它不会是死水一潭,怎么都得挣扎点东西出来。”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品葱 |国际政治斗争中,民主国家相对于独裁政权有什么优势?

$
0
0

有感于最近的一些事件,不得不提出这个问题。我感觉在单纯的政治斗争中,民主国家相对于权威/独裁政权似乎没有什么优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1. 情报/间谍战:
在权威/独裁政权中,进行大清洗、秘密关押和逮捕、酷刑审讯显然更加容易。这是因为虽然民主国家也有这些手段,但是由于法制程度高,敌方特务可以利用法律系统疑罪从无的特点脱罪。
同时,民主国家媒体管制相对宽松,因此“秘密关押和逮捕、酷刑审讯”很有被曝光的危险,引起内部和国际社会的反感。

2. 民众支持与洗脑
在权威/独裁政权中,由于对媒体的强力管控,民众更容易被洗脑,从而支持政府的决策。而民主国家内部声音很难统一,自然民众的反对意见就多。
另外一旦经济战/贸易站影响民众生活,民主国家很可能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权威/独裁政权却无此顾虑。

3. 贸易战/重商主义
民主国家要搞贸易战/重商主义,如果征税/制裁,常常涉及立法权问题,要通过议会辩论,事情必然传的满城风雨。一来政策难以推行,二来国际政治上也就缺乏回旋余地。
而权威/独裁政权常常是寡头秘密讨论,可以任意搞出各种关税/非关税壁垒,而且还不给人口实,政治上回旋余地大。

综上,我很怀疑,实力相近的情况下,民主国家是否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战胜权威/独裁政权。

由比滨结衣 – 葱油,有一个蛤蟆桑,隐居在密歇根的膜法少女,大岤图书馆管理猿

民主社会/独裁社会/极权社会的区别在于

已经进化沉淀为生活方式的社会意识/政治强人与围绕在其周边的个人意志或群体意志/强加于整个社会各个角落的个人思想或意识形态。

很遗憾的是贵国所遭受的是最后面的一种,也是最糟糕最头疼的一种。

正如题主您所言,面对一个极权社会,民主社会在战术上的确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前者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后者是一个封闭系统,最后的一种是一个对内极端封闭但是却还尝试对外输出的系统。

这就很麻烦,很操蛋了。因为这牵扯到了一个哲学和数学的问题:即在自由的社会里,你是否该允许这个社会存在消灭自由的自由。

私认为,在第三次数学危机没有解决,哥德尔不完备公式解决之前,这个问题恐怕是无解的。

哪怕不是一个黑客,黑进一个安卓手机系统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你只需破解一个app你就可以时时刻刻的监视这个手机用户的日常。但是苹果不行,它所有的软件都是基于苹果公司本身root所开发,而且版本还在不断的更新。(蛤蛤蛤,这是不是就是党国搞苹果大数据的原因呐?)

但是再动员能力上面,一个民主社会一旦形成共识,他们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可是你绝对无法小觑的。例如,在二战时期,一个孤悬在海外的英国面对支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法西斯竟然敢说出那句著名的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已经亡国的法国,竟然能够凭借着孤悬海外的殖民地在北非打出一个接着一个的胜仗。

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狂?追根结底,还是那句“保卫我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员力量。再次,民主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毕竟是多数,而其自身又将自己视作是一个共同体,这在发达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如北约,欧盟等)。裆然啦,共产主义邪教也不是不与时俱进的。他们希望借用于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来寄希望于人民捍卫自己的统治。

结果会是什么呢?

举例来说:2008年的奥运会,欧洲等地尚有“爱国团体”保护火炬传递免遭藏独分子破坏。而2016年,圣地亚哥的南加州大学邀请达赖喇嘛出席本校的毕业典礼,中国学生们极力抵制,然而最后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像是小孩子一样坐在座位上听着老尊者讲完,然后机械一般的鼓掌。不光震惊了国内领导同时也震惊了美国人(在美国如果一个讲演者你不喜欢,你完全有自由起立转身离开,这在美国的演讲场合非常的常见)。

私认为,用恐惧凝聚而成的共识或生活方式同样会被另一种恐惧所抵消,他们在国内怕共产党,那么显而易见地,他们到了美国也一样害怕美国的政治势力或国安单位。明哲保身在任何时刻都是适用于这号人的价值观,共产党诚然可怕,但是:

一,我是被动接受者,不是组织者,与我无关。

二,毕竟共产党跟我隔了一个太平洋,这个危险是以后的事,但如果我做了不该做的事影响了我的毕业或是工作签证,那才是我眼前实打实需要承担的后果。

支(不是错别字)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在于贵国从2008——2018完成了一个从独裁社会到极权社会的进化路程。在2008年,虽然政治一样是乌烟瘴气,但是所有的国民问他爱的是什么,他的回答一定不是共产党,而是这个国家。解放军入川救灾,好样的。官员拿善款买悍马车,王八蛋。这段时间支间,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赞扬军队救灾和抨击政府腐败”,二者同时进行,在某些人眼里这是精分。但这就是一个国家正常的状态。

所以,在民主社会里,一旦形成了一个对极权国家的对抗共识,是任何政治势力,任何强硬的领导人都无法改变的(请问那个美国政治家敢说他要结束反恐战争?)。但是在极权国家,一旦它的意识形态发生动摇,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土崩瓦解,并且分崩离析。

所以总结:民主社会可以输上一千次,但是极权社会一次都输不起。

=================================================================

注:纯手打,仅供参考,如果有人想转请说你转自知乎,并且随意附上任何知乎上的账号。谢谢。还有记得删除虚线下的这些话哦,谢谢。

客观来说,极权体制不择手段的特性在竞争力度上确实是明显有优势的,但极权的代价是放弃体制的自我纠错和自我修复能力。或者反过来说,民主政体牺牲执行效率换来的是更高的容错率。
从历史可以看出:无论纳粹、日帝、苏联或毛时代的中国,极权政权往往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但只要出现决策性失误基本没有挽救的机会。可以说是一种越极权越短命的周期率。
这就像一辆马力奇大没有方向盘和刹车的跑车,跑直道挺爽,碰到复杂一些的路况就原形毕露了。

利维坦 – 利维坦

非常好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1. 间谍战:
专制社会,人的权利没有安全边界,一旦统治者给予具体执行者反间谍等权力,就必然在社会上滥用。如题中所说确实“大清洗、秘密关押和逮捕、酷刑审讯显然更加容易”,但是你想一想,反间谍情报战真的需要这些吗?苏共的肃反大清洗,中共整风三反五反,还有这些政权长期的较低强度的内部告密和清洗行为,虽然杀掉了很多他们本来就希望杀的人,但还有上千上万倍的人是无辜被杀的,社会造成难以愈合的巨大创伤。而美国即使是在面对苏联核战争的威胁,面对苏联水准的间谍攻势,在最黑暗的麦卡锡主义时期,数量少得多的受害者大部分不过是丢掉工作。而且美国并没有输掉间谍战。

也就是说,实现同样的情报战反间谍目标,专制社会需要比民主社会多付出无数倍的代价。

2. 民众支持
面对和民众并非息息相关的问题,譬如钓鱼岛、对外国的仇恨、开打之前的战争,洗脑是非常管用的。但是专制国家对于民众情绪的操控并不能做到如臂指使。受煽动仇恨某国的民众,不会真的像1984那样一旦官方转变态度就立马解除仇恨,这种“计划外”的仇恨会反过来阻碍政府的灵活决策,也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坏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和美国搞贸易谈判时要严控仇美言论,在会见安倍的时候要严控仇日言论,由此还引来了许多“中央出了汉奸”的指责。但是不是一直能压制住呢?不一定。而开放社会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和民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譬如物价、生活水平等,专制社会只能在表面上压制他们的不满。和民主社会不同,他们有了不满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不能找自己的议员,不能质问政府,不能起诉公权力,不能马上把也许合理也许不合理的不满马上转变为建设性行动,或者至少发泄出来。但是不满并不会消失,而只会积累,积累到顶点一旦爆发就不是示威那么简单了。

简单点讲,民主社会有成熟的一套规则去获得共识,而专制社会只能靠强行压制其他人,以至于社会矛盾积累,因此专制社会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

3. 贸易战。
题中所述也就是专制社会的贸易规则更不可测,更容易耍流氓搞小动作。这种所谓“优势”其实就像一群人互相做生意,而某个人更容易做出欺诈行为而已。交易中更容易采取欺诈策略是一个优势吗?它可能在其他人毫无准备的时候得到一定好处,但是时间一长则必然被其他人抵制。因为伤害游戏规则是对所有人的侵犯。游戏中喜欢耍诈的结果就是别人一定不会愿意和他继续玩下去。所以中国在贸易战中试图联欧,联日,都是注定失败的。这是很明显的劣势而不是优势。

专制其实是一种效率极度低下的制度。所谓“效率高”的说法无非就是只统计统治者一方在短时间内的绝对收益大小而已。当甲可以拿木头做成床,乙可以拿木头做凳子,丙可以拿来烧火取暖的时候,丙把三个木头抢来都烧了,丙当然更暖和了,但是你觉得效率高吗?丙的收益都绝不可能超过原先的1.5倍。

在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实行民主政体时, 民主国家在政治斗争中显然有人多的优势
美国能联合西方发达国家, 还有南韩日本,
不只是因为其军事经济实力, 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 政治体制都是相同的.
实际上中国经济军事实力没比美国差太多, 但是为何没有文明发达国家愿意与中国交好呢 ? ?
[非洲北朝鲜就不算了, 经济军事体量和欧美国家没法比]
这不很明显嘛, 哪个民主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愿意和独裁者走的太近, 被本国人批成支持独裁政权, 老大哥再世, 继而落选
这就和小时候男孩和男孩一起玩, 女孩和女孩一起玩一个道理

viewer – 重建共和的時代

情報戰
靠酷刑來打贏情報戰,你不怕被別人笑掉大牙?民众支持与洗脑
你國的民眾支持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之上,一旦推倒了牆,共匪能否存活都是問題他。更少拿遊行說事,民主國家天天遊行,政權沒有問題,你國共匪政權連遊行都怕的要死,還談何與民主國家對比。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勢如破竹,大清民眾實際是看著清政府完蛋而不管的。你匪如今開個會,防民眾如同在敵戰國一樣,怕得要死,你也能說民眾支持?

贸易战/重商主义
你國包皇找兩個馬屁分子,拍拍腦袋,也成了你國必勝的理由,這是啥邏輯?
—————————————-

為何民主制度會終究戰勝專制制度?

除了歷史的事實外,人 是決定性的因素。人民在民主制度下享有更充分的權利和自主性,人的因素可以更充分的發揮出來。
對比人民公社鬧劇與包產到戶政策的不同效果,是人就知道為什麼了。

狗剩 – 支持品葱观点多元化

这个问题共产党自己就回答过,不妨看一下他们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他们当时说这些话还是比较真诚的。

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跳出兴亡周期率唯有靠“民主”

晚上,毛泽东设宴款待客人。黄炎培在宴会上说:延安“就我所看到的,没有一寸土地是荒着的,也没有一个人好像在闲荡。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政府对于每个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好像都负责,这句做到,在政治上更没有其他问题了。”

六位参政员将要回重庆时,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 一步步扩大,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听了他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黄炎培看来:“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哈哈哈,这个问题太简单啦,专制政权是会灭亡的,而民主社会永存。一个是一时,另一个是永恒。就拿这几年的情况来说,中共的巅峰已经过了,正因为巅峰过了,才更严酷地对内维稳,就是怕呀~拿朱镕基总理那句话说就是,按你这么算,希特勒斯大林早就统治全世界啦~

Pepperoni – 人间失格

存在的更久……
没有任何优势,因为集权国家是不可能输的。
现在的中共朝鲜已经找到了完美的独裁方法,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只会自己变得更强,根本不存在输这个概念

FmOO – 哼~

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專制國家最大的劣勢就在於人和,這一點在日常的事務中更明顯。一架專制機器經常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內部離心離德,底層人士消極怠工。另一個常見問題是決策者的最高利益並不一定代表整個國家的最高利益。可能一個方向或路線對大老闆是最有利的,但對國家是不利的。

© 一国两智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中华读书报 |“清污”运动在事实上改写了中国科幻小说历史

$
0
0

【编者注】原文发表于2009年3月。


27天决定科幻界命运起伏

80后们今天或许已经没几个听说过专有名词“清污”(清除精神污染)了。经历了一个运动不断的时代之后,作为那个时代的尾声和回光返照,“清污”运动来势迅猛却短平快,后劲不足,短短27天后便销声匿迹。除了留下些许谈资话柄外,似乎不留痕迹。

但就是这场骤雨,在事实上改写了中国科幻小说创造和出版的历史。

方兴未艾正当时

1978,改革开放元年。随着风气渐开,科幻文学也迎来了春天,创作和出版呈现出飞速发展的两旺势头。

对科幻人来说,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高峰。从叶永烈发表十年动乱后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开始,科幻创作可谓风起云涌。直到今天,中国科幻代表作和经典之作,无论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科幻文学界普遍认可的《飞向人马座》,几乎都是那几年集中诞生的。

叶永烈在文革前完成的《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成为整整一代人的科学启蒙书,首印100多万册,先后发了300万册,这个原创科幻小说的发行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我们今天还在用的通讯设备“小灵通”,名字即出自这里。

童恩正创作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出版后,科学的幻想色彩、民族情怀、爱国主义和反抗国际敌人的正义,这样的配料足以令国人热血沸腾。对那时候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980年拍成的同名电影是他们平生看过的第一部科幻电影,现在的归类属“惊悚片”。而今天,互联网上流行着同名网络游戏,玩手众多。

《飞向人马座》则被认为代表了科幻小说在文学领域的最高成就,作者郑文光两次获得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1999年,已经成为中国科幻作品刊载平台龙头老大的《科幻世界》在清华大学庆祝创刊20周年,并举行银河奖颁奖仪式。“科幻小说银河奖”是中国科幻界唯一重要奖项。《科幻世界》破例在那一年的奖项中单独设立唯一“终身成就奖”,颁给已经退出科幻创作舞台十多年的郑文光,以表彰他对新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事业所作出的无可替代的杰出贡献。

除了这三大力作,当时热门的科幻小说还有魏雅华的《温柔之乡的梦》,金涛的《月光岛》,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萧建亨的《密林虎踪》,童恩正的《雪山魔笛》,叶永烈的《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丢了鼻子以后》,郑文光的《太平洋人》和王晓达的《波》等。

1979年,严文井主持召开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与会的高士其、冰心一致提议编选《中国30年(1949年-1979年)儿童文学作品选》,其中“科学文艺”与“小说”“散文”一样,单独列为一卷。同年,“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科学文艺作品入选24部,一等奖是《小灵通漫游未来》和《飞向人马座》,获二等奖的有叶至善、萧建亨、童恩正和鲁克四人的作品,当时的科幻创作和出版之旺盛和强势由此可见一斑。

据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编辑白金凤回忆,当时是有一个科幻创作界的,一个群体,很团结也很高产,有老作家,也有刘佳寿、魏雅华、宋宜昌等新秀,包括还只是中学生的吴岩。

围绕着这个群体,科幻文学的发表和出版也很红火。那几年,几乎所有的文学刊物和科学报刊都争相发表科幻作品,几乎所有的科技类出版社对科幻小说的出版都是敞开大门的。内地的科幻刊物有5-8个之多,海洋出版社的《科幻海洋》、江苏科技出版社的《科学文艺译丛》、四川省科协的双月刊《科学文艺》、科学普及出版社的文摘性刊物《科幻世界》、新蕾出版社旗下创办的中国第一份科幻专刊《智慧树》。哈尔滨市科协动议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幻小说专报,从1981年开始,先在《科学周报》的副刊上设8版增刊作为试刊,名之以《中国科幻小说报》。除了这些专门发表科幻文学的阵地,还有《少年科学》、《科学时代》、《科学画报》等积极刊发科幻作品的科普杂志。

中国出版界很快形成了科幻出版“四大重镇”:北京、上海、四川和黑龙江,集中地同步展现着中国原创科幻的水准。而自从1980年2月19日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萧建亨四人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科幻小说创作谈,科幻界有了“四大金刚”或“四大天王”的说法。后来,“四大金刚”的阵容有所改变,萧建亨创作渐少,慢慢淡出,刘兴诗补进来,坐了第四把交椅。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科幻小说创作的真正繁荣不完全表现在多产,文学质量也全面提升,积极探索自我角色定位,旗帜鲜明地寻求本土特色和民族化。较之1949年到文革前那段时间的科幻创作,这一时期的科幻小说,人物姓名普遍中国化,少见“托马斯”和“安妮”了,故事场景也每每设在本土而非S国。郑文光就是凭借写中国历史的《地球的镜像》,打入英文世界的《Asia2000》杂志,并被香港报道为“中国科幻之父”,虽然这个称号后来也给他带来了好些麻烦。

科幻创作的题材也趋于现实。鲜为人知的是,文学圈流行过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都有相应的科幻版本。比如《星星营》引用《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写文革期间,造反派给“牛鬼蛇神”注射反激素,激发其返祖现象,长出尾巴来,变成半猩猩。

科幻作品当时已经开始获得主流文学界的承认,《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在《人民文学》,并跻身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飞向人马座》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中国原创科幻正处于青春早期,生命力蓬蓬勃勃,蓄势待发,酝酿着巨大的突破和成熟。但就在这时候遭遇到的历史寒流,几乎酿成灭顶之灾。借用魏雅华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话说:“1980年,中国至少有三四十种专业科幻刊物和报纸,还有两百多种文学期刊、一百七八十种科普期刊,中国一千多种报纸都在竞相发表科幻小说,每年都有数百篇上千篇原创作品问世,那样的辉煌留给我们的,是一种近乎凄美的记忆。”“中国的科幻小说一跤摔倒,二十多年过去,元气大伤的中国科幻至今没爬起来。”

姓科姓文的争论

在说中国科幻遭遇的毁灭性打击之前,应该提到这之前的“科文之争”。早在1979年,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议就已经浮出水面。之所以产生分歧,要从中国科幻的历史说起。

建国初期,中国并没有科幻,只是在科普工作过程中,由郑文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贴着“科幻小说”标签的《从地球到火星》,发表在1954年的《中国少年报》上,由此还引起了北京地区的火星观测热潮。从此,科幻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一种生动形式,被保留和延续了下来。

长期以来,科幻小说在中国更通俗的称谓是从前苏联引进的“科学文艺”,是“科学”而不是科学“幻想”。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国科幻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是伴随着周恩来“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出现的。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二次创作高峰,也是因为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随着“科学的春天”一起到来的。

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成长背景”,使得中国科幻一开始就打上了两个烙印:给孩子的,配合科普教育的。在一个必须有“集体归属”的时代,科幻却一直悬在科学圈和文学圈之间,没有着落。它更多的属于科学界,但相对于科研,科普只是科学界的一小块,科幻则是正规科普工作的补充形式。在文学界,它只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边缘的边缘。

事实上,中国第一代科幻作家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郑文光是中山大学天文系第一批毕业生,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刘兴诗是四川地质学院教师,其他如古生物学家刘后一、张锋、人类学家周国兴、医学家李宗浩等。叶永烈毕业于北大化学系,《小灵通漫游未来》其实算科普小说,更不用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了,所以他1979年获得的是“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但科幻小说家们并不认可这样的地位和定位,他们既不是只写给小孩子看的,也不是只为了科普,他们的写作有更远大的理想。有社会批判、人性洞察,他们要写社会、写民族、写对科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于是,矛盾出现了。

开始是评论家站在科学普及的立场,批评小说中科学知识的错误,作家们则认为,科幻是文学,更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不是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这样的争议渐渐升级,触及到了科幻小说的本质,是“科”还是“文”?

《中国青年报》的“科普小议”栏目成为辩论意见最为集中、尖锐的一块阵地。一边是科学评论家们批评“违反科学的幻想”,一边是科幻作家们的自我辩护。作家们没有后援,评论界则获得了部分科学家的支持,钱学森曾多次表示,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科学和幻想是两种不相干的、敌对的东西。

为了应对科文之争,郑文光曾提出“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HardSF的代表是凡尔纳,更多从哲学、社会学角度反思科学的SoftSF则有代表人物威尔斯。但这样的理论建设并没有化解科文之争,更大的观念冲击和正面冲突已经势不可挡。

科幻有多超前

也许我们必须了解科幻在中国有多超前,才能真正知道科幻在当时多么不容易被正确认识和理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叶冰如的一段回忆可以作为当时佐证。1978年,她约到了《飞向人马座》书稿,却完全看不懂。当时,经过十年动乱,国家还很贫弱,买米买豆腐都需要“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是多数人的生活梦想,买个立柜就算添了件大家具,新婚夫妇惹人眼红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学生能有支钢笔挂在胸前是很可骄傲的事情,社会上的人在谈论出身、平反、四人帮,进步一些的,谈论刚恢复的高考、夜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居然还有一群人,嘴里蹦的词是中微子,星际航行,转基因,大爆炸,时间隧道,基因武器,宇宙空间站,黑洞,太空移民,智能机器人,生物工程和星球大战……学中文、爱语言、做文学编辑,叶冰如却无力切入科幻作家们的语言系统,一般人说“想不起来”,他们说“脑子短路”,一般人说“像木头人一样”,他们说“成了植物人”,这些新词对叶冰如来说,陌生又新奇,似乎带着另一个世界的气息。

叶冰如的感觉或许能折射出当时科幻对社会上普通读者的冲击力。科幻创作之超前还可以举个例子:给《飞向人马座》书稿配插图。所有的人都认为插图应该富有现代感,但插图画家很发愁,怎么才能有现代感,谁都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穿什么衣服?当时人一般穿蓝色制服,街上能见到的只有深蓝、浅灰、纯黑三种颜色,风气才刚开放,最时髦的也不过是白色或微带粉色的“的确良”。结果画出来的宇航员,统统穿四个大口袋的笔挺制服。文中有一张能上下升降、全方位转动的金属椅子,插图作者只见过方木椅、长木凳,再高级一点,领导干部坐的藤椅、沙发……画来画去,脱不出这类模样。“能转动”的“金属椅”?没听说过,更没见过,也想象不出来。

那是1979年的事。

如果说科幻对于普通人来说超前了太多,那么对于科学界恐怕也超前了几步。《太平洋人》说从太平洋底分裂出一个行星,上面的猿人复活了。科学评论家指出,“死而复活违反自然规律”,“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人属于智人”,小说里二百万年前的猿人能制造陶罐“无论如何也讲不通”,“是对人类发展史和考古学的极大不尊重”。《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描写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恐龙蛋化石并孵化出古代恐龙,被古生物学家批评为“伪科学”,会毒害青少年的。于是牵扯到科幻小说的社会性问题,限定给少儿看的小说,不合适写爱情、犯罪、社会反思。否则就是“低级趣味”,但科幻作家对科学、社会、人性的反思,如何表现?

争论的本身是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理论辨析和建设对于科幻创作本来是大有帮助的,却在彼此恶意攻击的吵闹中被搅成了浑水。批评的焦点很快从这些纯技术问题转为科幻小说的性质问题、社会影响,最后上升到政治问题。评论界最集中批判的是风头正健的叶永烈,他的高产被认定为赚稿费的唯利是图。魏雅华的成名作《温柔之乡的梦》写机器人妻子对主人百依百顺,温柔之极,却不能让人满意。被批评为“反社会主义”、“一篇下流的政治小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草

就在科文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之际,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开始了。

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王若水曾在《周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后探索》一文(收入王蒙、袁鹰主编《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提到,运动的导火索是对周扬、王若水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文革结束后,全社会思想解放,对于“人”的认识和讨论风行一时。1980年《中国青年报》关于“人生观”的讨论轰动一时,同年《人民日报》发表《人道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吗?》影响很大。

3月的“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学术会”上,周扬的讲话稿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讲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和人的异化问题。据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王若水的说法,胡乔木对讲话不满,但没有直接当面表达,却临时调整会议安排,旋即出现理论文艺界“存在精神污染现象”的论调,称精神污染的实质是散布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很快,“精神污染”字样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和社论中,相关文章连篇累牍。

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批评科幻“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已经试刊成功的《中国科幻小说报》,申请刊号的报告再也没有下文。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发表一篇科幻小说。

科幻创作界受到重创,郑文光刚完成的长篇《战神的后裔》预计作为《科幻海洋》头条发表,杂志都已经制好版,突然接到上头命令,《科幻海洋》停刊,海洋出版社作为科幻出版重镇,被勒令整顿。1983年4月26日,编辑叶冰如把这个坏消息告诉郑文光,并约好第二天去办公室取回文稿。

但是第二天郑文光没有去取稿,他早上突发脑溢血,卧床半年后,终于能够站立并歪歪斜斜走路,但右手完全萎缩,不能正常发音。他的创作生涯从此结束——这一年,他54岁。

叶冰如说,郑文光那时候是科幻界实际上的领头羊,他也是第一个倒下的科幻作家,随后,叶永烈退出科幻界,童恩正和萧建亨先后出国,其他科幻作家纷纷封笔。有一段时间,全国没有一篇科幻作品,果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清污”很快就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干预下偃旗息鼓了。但对于科幻来说,1978年,其兴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虽然1980年代后期,新一代科幻作家开始成长,并时有佳作,但再也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举国繁荣”,而直到今天,2009年3月,中国的专业科幻作家仍凤毛麟角。好像国际科幻界不在乎缺中国这一块,中国的科幻还有未来吗?

如果当年,中国科幻的生存环境稍微好一点,如果科幻自身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如果有更成熟、更有说服力的作品产生……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曾经我们真诚相信接下来十年将是伟大时光

$
0
0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该微博已被删除。

 

@流浪******网:那会儿没有人叫明星老公,粉丝也不太会整齐划一地使用话题帮偶像上热门。腾讯搜狐网易微博还在尝试从新浪这里分一杯羹。在微博,世界黑暗无比,但人们仍能道出微弱的愤怒;如今歌舞升平,宛若盛世,有人在台上庄严地说,我们要多听网上批评的声音。

@杰尼猪先生:确实值得怀念啊~

@jesuisjo:编剧芦苇说过:“拍《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时候,我比较高兴,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是我们的终点。”

@误入野猪林: 18年前还能上街呢。电视上从前还演过猫和老鼠呢。

@流浪******网:那时侯微博是民间和政府间博弈的场所,也是那时民间的声音第一次盖过了政府,一向强势的政府在这里没有发言权,政府和党媒微博成过街老鼠,来一个被怼一个,草民完美主导了舆论并制约了政府,现在想想,那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代。。顺便重温一下,那时环球时报还是一份厕纸,人民日报还是一锅鸡汤。

@kli******8: 当年我们满怀希望,习仲勋是开明派,儿子不会差。

@猫****:更早以前,开通微博需要邀请码,大家在别的什么论坛上留下自己ID,什么话都愿意也都敢在微博说,没有人怕会被莫名其妙地攻击,也没有人怕会被扣上帽子,即使有人反驳你,也都克制而有礼节,那时候大家都体面。

@李*****li: 而现在,该销号的销号,该抓的抓,共青团带领的小粉红占据半壁江山,不管是谁,只要说话,就会被扣上汉奸的帽子,红卫兵由共青团带领又死灰复燃。

@大家******甲:你以为那是黎明的曙光,结果却是回光返照。

@9******R::整个国家都在倒退,小粉红们还洋洋得意。

@熊不*****ho:那个时候我热切真诚地相信我即将看到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de******s: 人民公社,三反五反,1949之后百姓不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吗,以为共产主义要实现了,在热盼中迎来了伟大的文革……

@qin******ui:說不上,從一開始就是beta 版本,隨時都可以關,別忘了新浪微博上線前兩個月剛關了飯否,此外茉莉花期間對推特中文圈也沒有客氣,黨國只是在衡量得失和管理辦法而已,跟這個還真沒有關係,覺得是搞出動靜黨國才重視,這其實也是秀場效應下的幻覺了。原來當初這麼嗨,俺實話實說這不過是虛假希望,就跟搶了他們的雞蛋似得⋯⋯

@流浪******网:11年高中毕业后开始用微博,毕业前对微博上发生的事情的了解全来自于班级里同学带回来的很多周刊,当时没记错的话有一句口号叫做“微博改变中国”,当时觉得微博是很伟大的产品,它能够通过舆论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然而现在再看,各种现实也让我早已经没有当初那种自身参与了改变世界的幻觉。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沈导师 |我也是重点人口

$
0
0

公安部有个《重点人口管理规定》,共有十四条。依据其中的第二条规定,重点人口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治安嫌疑,由公安机关重点管理的人员。重点人口管理为公安机关内部掌握的基础工作,严禁对外泄露。“重点人口”为公安机关内部用语,严禁对外使用。

依据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重点人口包括以下五类人:(一)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二)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三)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四)因故意违法犯罪被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五年的;(五)食吸毒品的。本人被划到了第一类,就跟之前划成分一样,属于黑五类。

依据第五条规定,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由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逐人整理列管(撤管)材料;填写《列管(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或者《派出所工作对象信息登记表》,经公安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审批。对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经公安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由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核报地市公安处、局审批。

本人就被认为是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重点人口,被公安部门列管了。如果我老实几年,也有可能会被撤管。不管是列管,还是撤管,都先由派出所报批,然后由上级审批。我作为重点人口,还被上报到了省公安厅,然后公安厅把我列为了边控对象,禁止我出境,防止我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

依据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公安派出所负责重点人口日常管理工作,户政 (治安)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工作,有关业务部门应当协助做好重点人口管理工作。重点人口管理以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为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点人口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

我作为重点人口,原来也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后来改为了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管理。改由后者管理,具有很大的优势,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一般就是老家的派出所,他们对重点人口的情况更了解,包括对重点人口的亲属也很了解。他们甚至还会动用重点人口的亲属,帮助他们一起来管理重点人口。

根据第八条规定,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应当通过人口调查、特种行业和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案件查处、群众举报、档案材料清理、情况信息通报、治安耳目提供等工作及时发现和列管重点人口,以防止有漏网之鱼。(所谓的治安耳目,实际上就是重点人口的身边人员,说好听点是卧底,说难听点是叛徒。)

依据第九条规定,重点人口管理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要紧密依靠群众,严格掌握政策,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民警要熟悉每个重点人口的身份情况、别名、绰号和体貌特征以及主要问题、经济状况、交往人员、活动场所等基本情况。

我老家的民警和国保,对我的基本情况都很了解,包括我的身份情况、体貌特征、主要问题、经济情况、交往人员等。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很好地贯彻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

根据第十条规定,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要健全工作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一)通报协查制度。现住地公安派出所与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之间要相互通报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二)材料转递制度。政保、经保、治安、刑侦、边防、出入境管理、文保等业务部门以及公安派出所在查处各类案件时,应当将可能涉及重点人口的信息材料及时转递到涉案人员的现住地或者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前几年本人犯案时,国保通过我老家的派出所(即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对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也对我家人进行了了解。在我犯案后,北京的公安部门又把我的材料转递到了我老家的派出所。

第十条规定还有第三款和第四款:(三)清理考察制度。对重点人口情况应当定期进行清理检查,准确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对需要变更类别、撤管的人员,应当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四)档案管理制度。对列管的重点人口应当逐人建立档案,列管依据、审批材料、考察材料以及照片、指纹、笔迹等材料应当齐全。户口迁移的,应当将档案转递到迁入地公安机关管理;撤销管理和已经死亡的重点人口的档案,应当长期保管。重点人口档案只供公安机关内部参考便用,不得对外提供。

如果我老实几年,我就有可能被撤管,并解除边控。我作为重点人口,公安部门有存档,档案即便是在我死后,也应当长期保管。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我死了,人家也不会放过我。有关部门真是对我关怀备至,我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 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网络民议】老乡别跑,先无偿移交民办幼儿园

$
0
0

@搜狐新闻:【江苏徐州现强制收回民办幼儿园 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新政惹争议】2019年1月21日,丰县融耀新城小区幼儿园办学者盛某突然接到县教育局通知,幼儿园要移交给当地公办园接管。当天,小区物业经理带人换下了幼儿园大门的门锁,之后下发了《解除合同通知书》,称幼儿园按照当地规定应无偿移交给教育部门。据悉,盛某及合作者在该幼儿园投资达300多万元,他表示,可以配合移交,“但是老师孩子得安顿吧,包括装修投资的费用,你却把所有问题都抛给我,拿一个现成的(幼儿园),我们作为私人经营者真的接受不了。”

记者了解到,丰县面临强制政策的民办幼儿园不止融耀新城小区幼儿园一家。丰县的“收园”行动始于全国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行动。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及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直到春节后,补偿方案仍未达成书面意见,而公办园的接管也未落实;被勒令收归公办的同时,却并未给予转为普惠幼儿园的机会。幼儿园迟迟无法开学,家长陷入孩子失学的焦虑中。(财新网)

相关阅读:

以下评论由数字时代编辑收集自新浪微博:

@环保卫士伐斯酱:这幼儿园不错,不过下一秒就不是你的了。

@考cpa的赵金花女士:抢劫就抢劫呗,提什么政策

@yue出done山:现在这D,当初就是这样起家的啊(解放前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后强制公私合营再吞并)。现在算是重操旧业吧。

@Time_Attenuation:人家最近说了,要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稍微读点历史的都知道,毛骨悚然

@知碟009:严肃点,打劫呢

@夸张脸:民营企业先发展,政府跟进后收回,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节奏迷:重操就业,这次不顾吃相了,这次不要公私合营,要一步到位,马上大锅饭?然后……

@shorecrane:真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LS明月:道路千万条,共产第一条。落实不规范,百姓两行泪[二哈]

@水獭otter:自己不建,缺了就去民间征收。

@李海涛_HK:充公赎命靠的是觉悟,指望补偿那是找死,不抓人入狱诛九族已经烧高香,新时代新作风,只要钱不要命。

@兔主席:今日中国!

@胖狐狸名子良:拿你东西是看得起你[doge]

@东一:无偿移交,勒令充公。梦回…..


© Sandra Severdia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BBC |麦克法夸尔:读懂文革的哈佛“中国通”

$
0
0

2019年2月10日,国际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教授(Roderick MacFarquhar中文名:马若德)与世长辞,享年88岁。身后留下遗孀芮泰来(Dalena Wright)以及儿子罗里(Rory MacFarquhar)、女儿拉里萨(Larissa MacFarquhar)和两个孙辈。

麦克法夸尔教授生前是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莱劳伊·B·威廉士讲座教授,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具有丰富的研究及教学经历,包括历任:哥伦比亚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和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研究员。

读懂文革的哈佛”中国通”
1960年,麦克法夸尔教授参与创建了《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并任创始编辑,迄今该刊早已成为国际一流学术刊物,研究当代中国的不可或缺的平台。

麦克法夸尔教授对当代中国持之以恒的兴趣成为他学术生涯的中心,而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学人翘楚的,是他一贯坚持的用厘清高层政治的脉络来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研究方法。

1974年麦氏发表英文版《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卷时,文革尚未结束,中国大陆尚在全民性的动荡之中,他已将1966年开始的文革灾难的起源回溯到动荡的1956年。而当时他所依靠的所有关于中国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官方媒体。

坚持不懈地记录高层政治的蛛丝马迹,凭借其深刻的洞察力去厘清脉络,麦氏观察到中共领袖毛泽东独有的在和平时期“继续革命”的思想,几乎不被所有的前期革命同僚所真心拥护,是毛征服每一个同僚逼迫其服从的过程,最终导致一场巨大的全民性悲剧。

为此麦克法夸尔教授奠定了毛泽东时代研究的基础,在这一领域达到了前无古人,甚至后无来者的深度和广度。他花了三十年时间完成的宏篇巨著《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在历史著作中,堪称当代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麦克法夸尔教授给自己起过一个中文名,叫马若德。1980年代当《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卷在中国大陆被翻译出版时,译者及出版方并没有事先与之沟通,著作署名“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该书发行几十万册的巨大成功,使中国人记住了“麦克法夸尔”之名,而非“马若德”。

麦克法夸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好的老师。哈佛大学本科生在选学麦氏的文化大革命课程时,被要求在课堂上齐声竭力高呼“毛主席万岁!”。这些美国学生中的许多人都毕生记得这段经历,这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群情激奋的场面是如何影响到自身情绪的。

图片版权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Image caption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中文全译版发行活动期间,麦克法夸尔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祖尧堂讲话,2012年

十年忘年交
麦克法夸尔教授的去世让我无比抱憾,因为我们的友谊仅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如此之短暂。

2008年秋,我腋下夹着一本尚未出版的赵紫阳录音手稿,计划在“六四”20周年之际出版,麦克法夸尔教授是最好的将为该书内容介绍给英文读者的人选。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图书馆馆长南希(Nancy Hearst)在把我介绍给他之前便警告我道: “他的做派会让不了解他的人望而生畏,不要介意,这只是他的外表。”

当南希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时,他已站在办公桌前。我还没来得及拿出准备的材料,他便突然开口“为什么选我来写这个?”看来南希是对的,他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一点客套都没有,“有很多学者比我更了解细节,黎安友(Andrew Nathan)参与了《天安门文件》的研究,傅士卓(Joseph Fewsmith)对中国改革年代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都比我了解得多。”

我向他表明了原因:“我相信,一个对文化大革命有深刻理解的人,最有可能真正地理解在中共体制下推动改革的赵紫阳。”

他停顿了一下,说:“在我的印象里,赵紫阳只是一个邓小平的帮手。这个做标题倒是蛮好:《赵紫阳——邓小平的小兵》”,听了这话,我的有点难耐不住,心一沉觉得此人先入为主到了极点了。

“但如果我能看到相反的证据,我很乐意改变主意。”他最后说道。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最终我临走时还是把手稿留给了他。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那以后十年的亲密友谊。

几个月后,我把教授的序言翻译成中文,拿给赵紫阳的一个儿子看。令我始料不及的是,麦氏那篇措辞冷静精准的文字却让他情不自禁地泪如泉涌。但我能够了解,多少谗言、偏见、误解,以及被从历史上抹去之后,最终竟有人真正理解了他的父亲。

赵紫阳《改革历程》的成功出版,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麦克法夸尔教授的序言,但对这位教授来说,这只是他本已光辉夺目的职业生涯的一个注脚而已。

1930年12月2日,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出生于拉合尔(Lahore),当时属于英属印度(现在巴基斯坦境内)。其父苏格兰人亚历山大·麦克法夸尔爵士(Sir Alexander MacFarquhar)是英统时期的行政官员,其爵士(Sir)的头衔,是通过辛勤工作的得到的嘉奖,既不属贵族阶层,更不能传给下一代。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并非中文界广泛传说的“出身于贵族家庭”。

在英属印度的童年给了他终生难忘的印象,他学了一口流利的印地语,正统的教育竟然给了他流行英国上流社会的口音。以至于他到爱丁堡费蒂斯公学(Fettes College)上学时,给人颇佳印象,老师称他是个具有“优雅口音”的聪明小伙子。

1953年,他从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Keble College)毕业,获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学士学位。1955年,他获得哈佛大学远东地区研究硕士学位。

图片版权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Image caption
2009年的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记者是他的第一份职业。1955年至1961年,他为英国《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和《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撰稿。1963年至1965年,他是BBC《广角镜》(Panorama)电视栏目的记者。

“当时有很多记者和学者都在研究苏联,其中不乏成名之士。但研究中国的还很少。”多年后,麦氏告诉我。1953年3月,一度权倾一时的高岗突然从中共最高层神秘陨落,引起了麦克法夸尔的极大兴趣。高岗案是其后毕生心血倾注在中国问题之上的职业生涯的缘起。

麦氏的非贵族出身,同他一生奉行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中间偏左,主要接近工党。1965年后,他试图从政,但成就不大。在1966年和1968年两次竞选议会席位失利后,麦克法夸尔在1974年的大选中,终于为工党赢得了代表贝尔珀(Belper)选区的议员席位。但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领导的保守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他的政治生涯几近终结。1983年,麦氏再次竞选失败。

“作为没有祖传财富的工党议员,如果你输了,只有去找份工作,很多人都去教书。”他曾半开玩笑地谈到自己如何最终走入学术界。事实上,历史中从来不乏渴望从政,却从未得到机会的人,其中不乏思想伟人:孔子、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对我们来说幸运的是,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得以开始他构建理论、记录历史和从事教学,与人们分享政治深刻洞见的学术生涯。

图片版权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Image caption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中文全译版

去年夏天,我们夫妻俩一同去他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拜访,不想成为同麦克法夸尔所见的最后一面。

麦氏在新罕布什尔州房子被花园环绕,花园是他已故的太太艾米丽(Emily)亲手设计,由现在的太太芮泰来(Dalena Wright)继续打理。一个宽敞通风的客厅,木地板则吱吱作响。一个由粮仓改建的私人图书馆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如此,每个房间依然可以找到书。一座挂钟报时的声音模拟伦敦的大本钟。这是麦克法夸尔家族的圣地。

早上,我从客房走下来,走进新装修的厨房时,麦克法夸尔已经在准备早餐了。

“我能帮做什么?”我问。

“你不要做。”

“为什么不?”

“因为你是客人。”

看着他慢吞吞地、不停地搅着炒鸡蛋,不断地往里加奶油,他称这是法式炒蛋,谈话又重回前一天晚上的话题——1956年的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我们都同意这个报告标志着全球共产运动衰落的开始,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赫鲁晓夫纠正斯大林的错误不是做了件好事吗?”我问。

“稍等一下,还要点奶油。”麦氏从身后的大冰箱里拿出奶油,又回来继续慢吞吞地搅拌。

“原因是苏联政权只是‘领袖优先’,仅此而已。”

“嗯,有意思!”他随意的言谈之间,寥寥数语揭示了列宁主义国家体制的本质:国家的力量,大多来自于对领袖人物的绝对忠诚,也就是领袖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的能力。

我从台面上的一堆空酒瓶中,拿起一个标签上写着“Pétrus 1961”的空酒瓶,问道:“在你教过的所有学生中,谁是你最喜欢的?”

“就算我有,我也不会告诉你!”他笑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关于那瓶酒的故事。”

“当艾米丽去世后,我突然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把孩子们一个个叫过来,大家一起把我收藏的所有最好的酒,都打开喝掉。只有活的时候才能享受生活。这瓶酒(他指了指我手里的酒瓶)是我1960年代末参观佩楚酒庄(Château Pétrus)时买的。我付钱买了一瓶1960年的,回来后我打开一看,发现竟是1961年的,1961是个最好的年份,我付不起的年份。”

“嗯?是有人拿错了吧?1961年的酒架和1960年的紧挨着吧?”我笑了。

麦氏道:“我宁愿相信是人家有意对我好。”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教授是一位卓尔不群的人物,他身后留下的雍容大度和优雅的光芒将继续照耀那些认识他的人道路,他的智慧是中国人和全世界人的永远遗产。

关于本文
此文由BBC中文邀请外部人士撰写。

鲍朴是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人,该社2012年出版了麦克法夸尔教授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中文版,其中第三卷为该社全球首发。

 

相关阅读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李承春:二十五封狱中家书致剑桥求学的女儿

$
0
0

时光无情,往事如烟。一封封家书,保存了一个人的一段历史。

李承春:1953年生于福建福鼎。厦门大学哲学系78级毕业生。1982年参加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宁德地区落实政策办公室,与同事一起,平反了文革及文革前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这项工作结束后,李承春调入宁德地区政策研究室,曾主笔《宁德地区脱贫致富战略思考》一文,获省委表彰。此后,李承春担任过福安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福安市委副书记,2002至2008年任宁德市科技局副局长,2008年至2012年9月,退二线任科技局调研员,在科技局工作期间,兼任宁德市科技开发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法人代表。2012年10月,李承春正式退休,同年12月24日被带走调查。六年过去,李承春案目前仍在审理中。

今日(2019年2月13日)女儿李苗刚收到电话通知,下周一即2019年2月18日上午9:30分,法院将直接宣判 。为求公正判决,请帮忙转发,万分感谢。

这六年中,李承春写下数十封家书,寄语妻子方琇和女儿李苗。这些信中保存了其对妻女的思念和在经历磨砺后对人生的思索,对自身遭遇的解读,对往昔仕途的回顾,对司法现状的感叹,以及他面对这场磨砺,渐渐淡然处之,不忘坚守人间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狱中第一年:2013
(一)
“任何时候,不要忘记追求真善美”

琇:
来信收阅,寄来的钱也已收到。古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你今后就不要来回奔波。你体质虚弱,请多加珍重。我在此间一切尚好,正慢慢适应环境,主要是精神太寂寞。原先在霞浦的书,反贪局不让带走,包括材料都给他们拿走。他们说书会还给你,你如果没收到, 可到反贪局去拿。
孩子应该回校了吧。她不是去法国开会了,怎么不直接回校?该不是为爸爸的事操心又跑回来。我最担心的就是她会因此而耽搁学业。你要劝她潜心钻研,追求卓越,不为旁事分心。父亲遭此厄运,就当买个教训,多认识世事凶险,人心叵测,不要轻信别人。任何时候,不要忘记追求真善美。要有信念,有追求,今后找个环境不会如此凶险的地方生活。孩子的事安排好了,我们此生也就无憾了。
顺祝 时绥!

春 2013.9.12
(二)
“我心里每天都在祝福女儿”

琇:
你在仲秋时节及过后孩子寄来的两封信均收到,两次寄来的钱也收到了。
孩子应该回到剑桥了吧。她巴望着我能在她走前给她回封信,可我却没能做到。让她失望,想想心里真不是滋味。其实我心里每天都在祝福她,希望她能生活得好,能在导师的教诲下精于学业,有所建树,今后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顺利些,不要像我们一辈子都在动荡和不安中度过。告诉孩子,我在此间一切尚好,管教干部对我也颇照顾,叫她放心。我本是苦孩子出身,又经过文革的动荡和此后仕途上的风风雨雨。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反而会加深我对人生的感悟。面对现实,我不会自怨自艾,一定会正确对待。请她放心。
古田路途遥远,你不要来回奔波,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加保重。
保重!

承春 2013.10.11
(三)
“本想退休之后会执子之手”

琇:
来信收阅。所寄的钱、衣服、书籍均收到。我还是劝你古田山路艰辛,你不要来回奔波。人是环境的产物。到古田两个月,我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这次寄来的几本书,有了精神食粮,我也不会再寂寞了。
你和孩子的安康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不想这个支柱发生动摇,影响我的信念。人生苦短, 我们的一生更是离多聚少。家庭的担子几乎都压在你身上,我心里真得过意不去。本想退休后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想有此牢狱之灾。真是命运作弄人,时运不济。个人力量永远无法与周遭的社会关系相抗衡。你溶不进小圈子,就得被社会抛弃。我们的性格使然,就得认命了。
孩子的学业不知有何进展?希望她能够坚强,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以顽强的精神追求学业,不要为世俗偏见拖累,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我已经走完失败的人生历程,希望她能引以为戒。你有空回老家探望一下双方老人,慰藉他们寂寞的心。余言不赘。
顺祝 时绥!

春 2013.11.2
(四)
“一纸薄笺,难抒胸臆”

琇:
来信收阅。所寄的衣服及报刊书籍均收悉。我说过过冬的衣服已经够了,你还寄来。将来都得舍去,会造成浪费。报刊书籍倒是及时雨。我现在失去自由,与外隔绝,信息全无, 这些无疑是我的精神食粮。我一生别无其他爱好,唯与读书度余生。正是囿于书生的偏执, 我们凡事自命清高,不肯与世俗同流,所以我们这样的性格从政是最大的失误,很容易掉入 陷阱,授人口舌。但世间还有真情在,我们落难之时,还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在关心、挂念、帮助着我们。请你有遇到他们时,给予问候和表达我们的感谢。我在古田虽然条件艰苦,但管教干警对我还是多有照顾,避免了许多不幸和凌辱,我也真得很感激他们。正是这些使我 们看到了人性的亮点,相信人间自有真善美,值得我们去追求。相信我们的社会是会朝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愿景迈进,实现人类普世价值观。
知道老父身体尚好,甚觉宽慰。你自己一人在家,饮食无常,也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节俭。我们各自保重,也能让孩子宽慰。听说孩子圣诞节要回来。这样来回奔波太辛苦, 劝她千万不要为我的事情操心,安心攻读,有所建树,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让我们牵挂。
一纸薄笺,难抒胸臆,只好草草打住。
顺祝 时绥!

春 2013.12.9

李苗于剑桥大学
(五)
“爸真希望有一天能当当你的资料员”

苗:
刚给你妈写了一封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就接到你的来信和所寄的衣物。爸心里其实是很高兴的。但给你妈的信中还是劝你不要这样来回奔波。既然回来了,就好好陪陪你妈。她长期一个人生活,也够孤单的。有你陪她度过这个寒假,也让她有些温暖和宽慰。
爸的一生已成定局,所以更希望你能阳光地生活,自由自在地开拓自身的事业。爸真希望有一天能当当你的资料员,为你的事业添彩。此生便无憾了。
这次回来如果有外出考察,可叫你妈一起去,让她能开开眼界。我原来承诺退休后带你妈出去旅游,看来要失信了。希望你能代替爸爸完成这个心愿。余言难尽,先就此吧。
祝 学祺!

爸 2013.12.11 晚
(六)
“临到退休还中枪落马,足见我的愚钝”

孩子:
接到你的来信,爸爸确实很高兴。你已经长大了,有了良好的心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以这种良好的心境看待世事,一切都能够淡然处之,以后少受世俗所累。爸这辈子经历坎坷,生于饥荒时期,长在动荡年代,凭的是个人的全身心努力,才在社会上争得立足之地。 这期间,看尽世事纷杂,人情冷暖。虽然也有曾迷茫过,但心中的信念始终没有放弃,向往着社会的平等,人间的真情。凭着知识分子的耿直与热情,却选择了一条原不属于我的从政道路。如果当时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搞些学术研究,也许凭着信念与执着,会有一些小成就。可就在从政路上,既不肯随波逐流,又不会超尘脱俗,矛盾与彷徨注定就要伴我后半生。今天的结局也许就是我矛盾人格必定的下场。我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推脱过错的责 任,但我相信我这辈子正直、正派,光明磊落做人,就不懂得躲别人的暗枪冷箭。临到退休还中枪落马,足见我的愚钝。还好我有个孩子争气,在“拼爹”的年代不需我费力。我以你骄傲,足慰平生。
信没写完,又接到你寄来的衣物。我知道你的孝心,今天是爸的落难日,你才不辞辛苦,连日奔波在宁古崎岖的路上。但你放心,不管前程如何,爸一定会挺住,不会让你和你妈蒙羞。明天就是圣诞节,紧接着又是新年和春节。不要操心太多,陪你妈开开心心过节吧。
祝 圣诞快乐!

爸 2013.12.24 晚

狱中家书手稿

(七)
“今天是平安夜,伤心的平安夜“

琇:
今天是平安夜,伤心的平安夜。一年前,由于一场无端的牵连,使我们家陷入无尽的痛苦和麻烦。但诚如刘少奇所言: “还好历史是人民写的。“ 时间能证明一切。一年的牢狱之灾也使我从当初的麻木中清醒过来,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强加于我身上的不实之词,通过事实和证据向办案人员反复说明和解释,相信他们也会有个正确的判断。 进入司法程序和法律轨道,总比严刑逼供的初期强些。当然,中国要真正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要许多人付出代价。但我们还是要相信,体现司法公平和正义的法治社会一定会实现,权力一定会被关进法制笼子。所以,我们都不要怨天尤人,坦然面对一切,坚守我们的信念,走完我们的人生。
祝 安好!

春 2013.12.24
狱中第二年:2014
(八)
“我们只能相信宿命,服从法律”

琇:
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不知近来可好?孩子估计已经回剑桥了吧。转眼就是春节,这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我们老夫老妻却因铁窗阻隔不能相聚。又要让你度一个孤寂的佳节了,想到这里我心里如万爪挠心,不是滋味。是我的轻信和倔犟铸成大错,让家人承担了如此大的痛苦,真得对不起。还是孩子能看得开,希望我们都能坚持。2014 年总会有个结果。是福是祸,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我们只能相信宿命,服从法律。所以你也看开些,日子总得过。如果一个人太寂寞,就回老家去,与母亲、姐姐们聚聚,也许会开心些。我在此间尚好,管教干部对我也颇照顾,身体也很好,你就不必担心。反正一切都要等开庭再说。
春节了,给孩子挂个电话,让她也过得开心些。告诉她,我一切很好,不用挂心。
最后祝 新春愉快!

李承春 2014.1.26
(九)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要坦然“

琇:
2 月 13 日,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已经送达。尽管此前我在口头和书面上反复向他们说明事实真相,可他们根本不采信,还是认定我有贪污、挪用、受贿三大罪名,而且数目都比原先增加。看来我这次大劫难逃。中国的法律虽然有进步,可深藏于办案人员脑子中根深蒂固的有罪推定的办案模式,是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的。否则他们的政绩无法彰显,也没法向市纪委交待。
现在到了最后一搏,我会坚持的。但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要坦然,问心无愧。现实社会就是如此,我们无法促成司法公正,但只求内心淡泊宁静。我们都老了,一切都要看淡。
祝 安康!

春 2014.2.14
(十)
“司法公正的余辉也能照到海角偏隅“

琇:
来信及所寄东西均已收到。谢谢你对我的悉心照顾。但我现在需要的不是这些物质的东西,而是精神上压力的解脱。光鲜的衣服在这30多平方米的牢房里穿给谁看。我现在360天都洗冷水澡,哪里还会怕冷。牢里条件就是这样,你不洗,别人也会逼着你洗,倒不如自己主动洗。既可以锻炼体魄,又可以磨砺意志。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你不必担忧。
北京的律师已经见过。我感激他们的鲜明态度,也相信他们的专业水平。我现在正在仔细研读起诉书,虽然检察机关毫无事实根据的无端指控令我悲愤,但我知道中国要实现司法公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捍卫和体现公民人权的宪法权利。通观整个起诉书,不要说专业人员,就是我们粗知法律的人,也会看出所有指控都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文字粗劣,前后矛盾、逻辑混乱。我想写两份自我辩护状,一份给律师参考,一份交给法庭。有律师和法律援助,有你和孩子的大力支持,我会坚持的。不管结果如何,但世界的潮流不是向着专制,而是向着民主。法治环境不是向着权力,而是向着保障公民权利发展。我们都老了,不求有所作为,但求过平静的退休生活,能安度余生。这样的要求不会过分。希望司法公正的余辉也能照到宁德这样的海角偏隅,实现我们不至奢求的愿景。余言不赘。
祝 安好!

春 2014.2.24
(十一)
“明天在庭上,即便看到我苍老、憔悴的样子也不要伤心”

琇:
好久没有与你通信,不知你近来身体状况如何?父亲是否安好,孩子学业是否顺利? 甚念。
经过两年的漫长等待,明天终于要开庭了。为了这一天能够明辨是非,申张司法正义,你做了极大努力,付出许多心血,这一切我都明白,心里非常感激我的爱妻。我现在别无奢求,只想与你共度余生,白头偕老。明天在庭上,肯定有一番唇枪舌剑的论战,要置我于死地的人绝不肯善罢甘休。他们罔顾事实,屈打成招,抱定有罪推定的固有思路怎肯认输。莫须有的罪名在中国绵延千年,史上不知有多少屈死鬼,他们又何怕再多一个。经过一年多的冤狱生活,我也看多了世态百相。在律师的帮助下,我也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许多有利的证据。为申明自己的冤屈,我也做了许多准备。有没有犯罪,我心里清楚,所以我心地坦然, 会冷静对待。只要能让我讲话,我会阐释客观事实,协助法庭查明事实真相。至于最后如何定罪,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看天理是否公道,司法能否公正。听天由命了。
两年来,所有关心和信任我的人,我们都要表示感谢。明天如果有兄弟姐妹和朋友要来旁听,你要表示欢迎。我不想博得同情,但想要让亲近我的人知道事情真相。即便我的冤屈无法申张,也不能让他们将我看成是一个贪腐之人。孩子的论文写作不知进展如何,我特别担心如因我的事发使她分心,致使不能如期完成,我的罪过就大了。请你劝劝她,把握住良好心态,以学业为重,创造自己的生活。只要她好了,即便含冤九泉,我也会含笑的。 明天在庭上,即便看到我苍老、憔悴的样子也不要伤心。我的心还是年轻的,因为我相信自己是个清白的人!
顺祝 安好!

春 2014.12.9
(十二)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琇:
临近开庭,心绪难宁,浮想联翩。忽想起唐朝骆宾王因触忤武后,以贪赃罪下狱。他在狱中闻蝉有感,写了一首《在狱咏蝉》并序。身同感受,特录以下,寄托忧思。

在狱咏蝉 并序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 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 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 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 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 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 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 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春 即笔

狱中家书手稿

狱中第三年:2015
(十三)
“你学业有成就,爸就会笑到最后”

苗:
听说你回来,看到你的来信,爸心里非常激动。爸在囚室一切尚好。两年多了,心态和肉体都已适应。现不求别的,就盼望能早日与家里团聚。
我的案子成了夹生饭,他们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千方百计地拖时间。我现在已淡定对应,看谁能经得起历史和事实的检验。
你现在不要分心,要把毕业论文作好,不要辜负导师和大家的期望。你学业有成就,爸就会笑到最后。
告诉你妈要保重。

爸 2015.4.16
(十四)
“但这只是个梦”

琇:
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觉得笔头生疏了许多。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可就是无从说起。心情更是像今年的厄尔尼诺天气一样,一直阴晴不定,变化无常。庭审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可结果却断无消息。羁押期限一次次的延长,作为特殊案件,最高法院都特批过两次了。可是一次次的寄托以希望,却总以失望告终。
虽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设想,但这只是个梦。中国真正要实现依法治国,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权大还是法大,永远都在争论中,现实的天平永远都是向权力机关倾斜。 因为法律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平民百姓要赢得应有的尊重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付出失去自由,甚至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就是号称最民主的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出种族和睦,人人平等的梦想,“我有一个梦”还只是在路上。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 视,要求平等权利的斗争至今还在进行,更何况直接脱胎于封建特权意识,没有民法和人权历史的中国。司法的潜意识里充满根植于“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式,“我既然抓你,你必然有罪。” “否则我怎么向上面交待。”
两年多的囚徒生活虽然难熬,但总算挺过来了。我心若止水,一切都已经看淡了。最近又想起李商隐的一首咏蝉诗,倒切心境: “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田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淡泊明志,我们做人一辈子, 应该算是做到了。在凡尘俗务中,就是遭受如此大的冤屈和打击,但在彷徨一阵后,还能泰 然处之,心正神清。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依然是问心无愧的。此间的变相劳教和苦役, 绝难摧残我的精神和意志。
我现在最担忧的就是你和孩子,两年多来你们遭受的罪不比我少。特别是你,身体又不好,在孤寂和苦闷中有多少次的肠断和眼穿,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每想到这些,我真是感到对不住你,是我牵连了你和孩子,让你们身心受累,倍受煎熬。我也真想如果有一天能回到你身边,一定好好善待你,陪你走完剩下的余生。虽然世事难预料,这场官司到底要打多久,结果怎么样,但我们一定要淡定心境,沉着应对。想想我们已经退休了,没有其他的追求和拖累。孩子已经自立,总会走出自己独立的路子。我们就用余生与这帮靠整人发迹的人耗时费力地争斗下去。即便漫长,真理总要战胜邪恶,正义总有一天会眷顾到我们身上。冤屈总会洗尽,平反终会来临,让我们一起坚持吧。
祝 时绥!

承春 即笔 2015.7.7
(十五)
“你不是江姐,也不是许云峰”

苗:
听江律师讲你又回来了,爸的案子让你操心了。爸知道你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但切不可因此而耽误了学业。像剑桥这样有品质的学校对论文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它容不得出次品。你一定要倾心专注,认真对待,千万不要因爸的事而分心。爸的案子明确就是个冤假错案。从一开始就是靠非法取证,靠威胁逼供,所以他们的所有证据都是牵强附会、矛盾百出。可是对当权者来说,要他们认个错是件多么难的事,现在他们只有拖时间来搪塞。法律明确规定一审的审理期间是三个月,而宁德中院竟然用了一年八个月,把所有能够拖延的理由都用上了。但我总有要谢幕的时候,看他们怎么收场。我知道他们现在就是要逼我妥协,只要我认上一点东西他们就可以结案。但我已经扛了这么久,没有的罪行我又怎能认罪。至此,我不由地想起小学时读过的陈然烈士的一首诗,现录其下与你分享: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让地下的烈火燃烧得更猛烈吧,将我连同这座活棺材一同毁灭,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陈然在渣滓洞关押期受尽折磨。爸在受审时,办案人员也是取笑我: “你不是江姐,也不是许云峰,到这里还想出去是不可能的。” 在他们 的淫威下,爸有动摇妥协过,但在内心深处,爸一直想着翻案的一天。在北京律师的帮助下,我总算能理清是非曲直。我想我虽然是个个案,但在中国迈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我是担当 了一块铺路石的作用。所以我现在心里非常坦然和平静,只想用法律武器讨回正义和公道。
孩子,爸知道你已经长大。从爸的身上,应该看到了人生的坎坷与不幸。你今后的路还长,一定要吸取教训,但也不要怨忿人生。人间自有真情在,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我们。这三年,你和你妈付出了很多,承担了很多的压力。可世态炎凉本来如此,不必太过计较。只有亲情才是真实的。你妈这几年受了很多苦,今后你要多孝敬她。爸现在虽然遭时徽纆,但心态还比较好。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除了糖尿病,还算健康,你就不必担心。你既然回来了,就好好陪陪你妈,让她在寂寞的时候觉得有个依靠。即便爸的冤屈一时不能申张,但有你在,也让她觉得有个奔头。
孩子,爸有许多话要对你说,但条件限制无法说清。在中国最底层最黑暗的地方,爸还要承受强制苦役。司法黑暗,违法的事他们每天都在干。中国真正要走向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有靠忍耐、坚持和等待。我想到你们这一代应该有个变化,就让我们等吧!
祝 学安!

爸 囹圄即笔 2015.08.03
狱中第四年:2016
(十六)
“艰难苦恨繁霜鬓

琇:
谢谢你!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挺过这场大劫。尽管身心疲惫,但我没有忘记我们相识时双方许下的追求承诺,一辈子都要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十多年的婚姻历程,尽管有过波折,但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我们都没有后悔。“患难见真情”,这三年多的牢狱之灾,你无时不为我操心,为我申冤。我也无时不在思念着你和孩子,憧憬着我们重聚的一天。我承诺,在我们余生的日子里,我再也不离开你。携子之手,同甘共苦,共享生活。“艰难苦恨繁霜鬓”,人生的磨砺催人长见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不再是一句空话。“身轻万事如鸿毛”,每一字重如千钧。看淡一切身外之物,只有家庭、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孔子讲:“六十而顺。”人到60岁才是真正成熟,心里再也不会浮躁 了。无欲则刚,余下的日子不管多长,对我们来讲,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案子走到现在,我心里反而非常平静。既没有初期的惶恐,也没有中期的焦虑,反而是淡然处之。我们已经是进入暮年之人,已无事业追求和经济压力。既然官司缠身,就静下心来和它打到底。我是无罪之身,既没贪污、受贿,也没有挪用公款。在工作之时,我是太投入,全身心地为生产力中心赚下两层写字楼。这里既没有财政一分投入,也没有花局里一分钱,纯粹是靠我们自身资本运作创收的,所以我没有犯罪动机,也没有实施犯罪的行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没有犯罪,心里坦荡。除非司法不公,枉法裁判。那时我会坚持到底,不断上诉、申诉,把余生完全耗费在这场官司上也在所不惜。我已经做好把牢底坐穿,把官司打到底的准备。只要家里亲人能够理解和认可,我自己无所畏惧。人 生的路总是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面对。
孩子论文不知道进展如何,能否顺利通过答辩?我最担心的是因我的官司影响她的心情和学业。她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不想她受一丝的委屈和挫折。但愿她的人生之路能比我们顺利。我们已经老了,一切都无所谓。
你自己要保重。千万!!!
祝 时绥!

承春 2016.1.7
(十七)
“沉冤之路还很漫长”

琇:
没有想到一审的判决会是这样的结果。原以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依法治国的理念会冲破黑暗重重的宁德司法界,给人带来一线光明和生机。料不到人治战胜法治,长官战胜法官,权重人物依然掌握着普通人的生死,宰杀人权。老百姓盼望公平正义依然是一种奢望。沉冤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虽然是普通人家,但还是要坚持下去,而且只能靠法律手段洗冤,还自己清白之身。
回到看守所,通读了一遍判决书,觉得非常荒唐。这种罔顾事实,枉法裁判简直是对司法公正的讽刺。根据现有情况,二审的诉讼期限也不会太短,你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太着急,凡事冷静一些。我在这里现在已经习惯了,一切都好,有规律地生活着,你不用担心。我现在时刻担心的还是你和孩子。你身体不好,现在又瘦了,我看了挺心疼的,但没办法照顾你,只能靠你自己保重。父亲身体怎么样?好久没有他的消息了,挺挂念的。孩子快毕业了吧,不知工作的事有没有着落。李苗独立性比较强,相信她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前程和生活。其他就不说了。
祝 安好!

承春 2016.6.25
(十八)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摆脱不了时代背景”

琇:
与你分开的日子已经三年多了。囚笼之中无时不刻无不思念你和孩子,几乎每天都是凌晨四点就醒来,辗转反侧,难以再眠。洗冤之路实在漫长。法治在中国还假时日。我们要得到平反,洗清冤屈,不知还有多少路要走。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摆脱不了这个时代背景。虽然古人云: “乱邦不居,危邦不入。” 可是我们就生于这个时代,生于这样的国度。我们蔑视权贵,不肯附庸官场的潜规则,就必然被边缘化,遭到摒弃。此次遭此大劫,固然有宁德官场的黑暗,人治盛行,也有我们性格孤清,没有圈子使然,正好成为整人的人肃清的对象。现在的地球已经没有化外之地。世外桃源,东山采薇已不复存在。在此纷争倾轧、残酷竞争的现实社会中,要想内心的安宁、恬静,逃避不是办法,只有勇敢面对。激愤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靠冷静和理性。一方面,提升内心的修养,做到临大节而不惊。我已从最初的惶恐,到愤激,到现今内心归于平静。牢房已成为我修身养性的场所。每天面对三餐牢饭,放风时仰望背后青山,似乎也有种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感觉。宁德的当权者想用长期羁押摧毁我的意志,达到胜讼的目的是永远不能达到的。另一方面,我也相信“武器的批判代替不了批判的武器。“ 当权者要用法律治我的罪,我也必须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冤屈的洗白必须靠法律来辩白。这一段我仔细研读了一审法院的判决书,发现其强词夺理、颠倒黑白、漏洞百出、全凭口供定罪,完全违背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且逻辑混乱,采信证据不公正,只采信对我不利的证据,对我有利的证据漠而不视。
几年的讼累不但使我疲以应付,也拖累了家人,让大家为我担惊受怕,疲以奔命,心里真是过意不去。特别是你,一人在家,维系着我和孩子,真是操碎了心。你身体不好,以后就不要来回奔跑。你要保重自己,你身体好了,我们家就有希望,我在缧绁之中也感到心安。切切!
祝 时绥!

承春 2016.7.13
(十九)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据法力争”

琇:
好久没有给你写信。看守所的生活枯燥、单调、郁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都是干活、呆坐、睡觉,无一点新意,甚至不敢想起往事和亲人。一旦想起,就要整夜失眠,精神萎靡。前几天王律师来会见一次,得知案子还需拖上一段时间。反正这么多年都熬过来 了,也不在乎多呆几个月。二审是终审,我倒希望关乎我的命运的开庭能够慎重些,真正能够依法办案,不再以言代法,以权释法。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司法环境十分恶劣,定罪讲法律,办案讲人情。可我们只是一介平民,而我们的对手是宁德市委、市政府和公检法等国家机器,一开始就是处于劣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据法力争。我们的底气就是来自我是清白的,没有触犯法律。我从来都没有贪污、挪用过公款,也没有收受任何人的贿赂。我光明、坦荡,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但法律不相信眼泪。对那些要置我于死地的人,岂能靠情感能感化。只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即便每个层面都是枉法裁判,但法庭上我能够申明自己的主张,出一口郁闷之气,结果对我来讲都无所谓了。我必须让我的家人明白案情是怎么回事。我没有玷污家族的荣誉,所有的一切都是缪云灼对我的诬陷和办案人员的违法逼供。
宁德司法黑暗,无以复加。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之事层出不穷。可我们除了坚持还有其他办法吗?希望二审能撑起一片晴天。否则,我们下半辈子也要耗时在司法的讼累之中 了。
感谢你给我力量。

承春 2016.10.26
狱中第五年:2017
(二十)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

琇:
当你能读到这封信时,将意味着明天我们将同公权力进行着最后一场抗争。没有制度制约的公权力永远都是交横跋扈的,它将吞噬一切看不顺眼的生灵。小布什讲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美国人民是幸运的,可是我们要走向法治社会至少还要五十年。光我们一个司法案件,洗冤之路竟然四年还无法定谳。开庭两次,看了几年案卷的主审法官甚至无法自己定案,最终还是要按领导的指令定性量刑。刑法专家陈瑞华教授说: “法院要想防止冤假错案,他得有一个能力,能够说‘不’,敢于宣布无罪。” 但基层的法院能做到吗?那么多冤假错案表明,公诉案件只要一进入司法程序,结果几乎注定。法庭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现在几乎完全失守。所以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我们生于这个变革的时代,看到了时代的进步,所以才有抗争的希望。而公权力的反扑也是最顽强的,如同黎明前的黑暗。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我希望你能理智,不管日后二审结果如何,都要坦然面对。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而是时代和社会的过错。即便洗冤雪耻无望,也不要怨天尤人。生活照样要继续。我们这代人失败了,还有下一代。希望孩子的路能走得顺一些。学有所成,生活快乐。我就是把牢底坐穿,也不会气馁, 要把申诉进行到底。有生之年,我相信能看到公平正义的曙光。
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承春 2017 元宵
(二十一)
“缧绁之中,方知自由的可贵”

苗:
昨天律师来会见,才知道你仍然在国内。可高墙隔阻,铁门紧锁,近在咫尺,父女却不得相见。即便捶胸顿足,又能奈何。我遭人陷害,身陷囹圄,四年有余,沉冤未雪,不知何 时才能重见天日。虽然寄希望于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可公权力太强势,权大于法依然处处体现。在中国,刑事案件只要一进入司法程序,命运几乎已经注定。即便我们依法依据力辩,可是又能如何。法律规定的三个月的审理期限形同儿戏,审不下来就一拖再拖,等于判刑。 滥用强制措施是强权政治,人治社会的普遍手段。法律规定的一审、二审在法定期限内不能办结必须放人就是一张废纸。一句报最高院审批就能把法律条文抵消,下位法严重侵犯上位法,这就是独裁专制的表现。看来在强权政治的阴影下,我的案子是难于平反昭雪的。即使会减轻一些,但肯定是留有尾巴。带着耻辱默度余生,已经是无法避免了。所以对二审判决不管结果如何,你们都要冷静,坦然面对。中国还不是法治社会,实行的不是证据裁判原则, 而是领导意志裁判原则。审委会永远凌驾于合议庭之上。一审判决书矛盾重重,漏洞百出,居然也能出台,不怕贻笑天下。
缧绁之中,方知自由的可贵。辛亥革命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不已,然都未果。政权更迭,本质未改。还政于民,依然无望。古人云: “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 虽然有点消极,也不失为独善其身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物质生活进步,交通便捷,资讯发达,精神生活的选择就更为可贵。你面临择业之机,眼界要更广阔些,要有民族心,争取做世界公民。有自由的学术空气的地方才能潜心治学,有所成就。我和你妈都老了,无所谓,而你今后的路还长。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去寻找一个有自由思想,有自由学术空气的地方,施展你的才华吧。
原以为上次你妈见到那封信后能够开庭,不想又一次落空。希望这一次你见到信后能希望成真。我不惮裁判结果如何,但至少有一次机会申明自己的主张,揭露原审的弊病。让家人明白真相,足矣。照顾好你妈!
祝 学途顺利!

父书 2017.6.13
(二十二)
“这场官司注定要耗费我们的余生“

琇:
日复一日,年复一天。每一天太阳升起都是翘首期盼,可迎来的都是日落西崦的黑暗,心情都是沉甸甸的。五年了,一场官司还是纠结不清。中国的司法,何时才有公平正义可言。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就明文训令实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根据实施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坚持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坚持程序公正原则。说得冠冕堂皇,可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套。中国的官僚体制羁绊太多。上诉到现在,光看一个卷子就看了一年半,这不是未审先判是什么。到时开庭完,合议庭合议,审判委员会研究,还不懂要到猴年马月。后面的事就不是法官所能左右,而是由体制和权贵们所决定。制造冤假错案的检察机关是不会认输的。这场官司注定要耗费我们的余生。我已经做了被长期羁押的心理准备。不管他们怎么折磨,我都矢志不移,坚信自己 无罪。我一辈子为共产党卖命,在宦海沉浮中,不管遭受多大打击,我都没有放弃职守,认真履职,从不肯放弃做人清白的信念,循规蹈矩,兢兢业业,从不敢逾越法律法规的红线,更遑论会去犯历来为自己心底鄙视的贪污、受贿大罪。可如今遭人诬陷,百口难辩。更何况“有罪推定”是中国司法机关的痼疾,一时难以改变。这种陈旧的司法理念就是“我既然抓你,你就一定有罪,没罪也要想出你有罪来。” 文革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改变起来没那么容易。
牢骚发了一通,无非是宣泄一下而已。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就得勇敢地面对现实,做好应诉的准备。开庭之日,我一定会申明自己的主张。不管结果如何,我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比对法律,我的内心是平静的。我坚信自己清白无罪。五年的牢狱生涯,使我看淡了一切人情和名利。所有的高压和迫害,也就是如此而已。人一旦适应了环境,就要求去改变环境。申诉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还我清白。
我老了,一切都无所谓。现在令我割舍不下的只有亲情。父亲已是耄耋老人,我们一辈子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子女尽孝的责任。现在我陷身囹圄,更是无法弥补此生亏欠。唯一的只能祈祷他老人家能够长寿,让我有屈滕送终的一天,不至于抱憾终身。记得当年父亲一次病重住院,我后来到敦煌小雷音寺时,曾祈求菩萨能保佑他长命百岁,宁愿自己折寿。现在看来果然灵验。琇,我一辈子亏欠你太多,临老还让你倍受煎熬,真是对不住。我们此生离多聚少,本想临老能长相厮守,共度余生,却不想又无端卷入这场官司,让你多方奔走鸣冤,身心疲惫。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辈子都没过上舒心的日子。这辈子欠你的,只好下辈子来偿还。更让我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前程。她才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希望所在。我们已经活成了旧体制的牺牲品,我真不想她也像我们一样活得那么憋屈。只有自由的地方才能出真正的学问,只有自由的环境才能活得快乐。世界上其他所有的爱都是想拥有,唯独对子女的爱是想把她推出去,让她能够独立于社会,自立自强。在选择人生的路上这一步非常关键的,希望她能慎重考虑,不要失误。其他所有关心我、信任我、关注我的亲人、亲戚、朋友,都代我向他们表示感谢。不管命运如何,我都会选择坚持和抗争!
祝 安好!

李承春 2017.11.29
狱中第六年:2018
(二十三)
“天总是会亮,太阳终究会升起”

琇:
今天是戊戌年初一,凌晨起来值班,耳听监外一片喜气洋洋的烟花爆竹声,心里很不是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思念你和孩子。一场无端的官司,把我们整个家都搅乱了。一家三口各居一处,五年的沉冤给每人的心灵都带来沉甸甸的痛。我在含冤昭雪中的企望,你在孤寂中忧郁的等待,孩子在求学中增添了沉重的奔波。洗冤之路实在漫长,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并不悲观,只要有亲情、有爱在,我们一家总有团聚的一天。只要我们有自信,“君子坦荡荡”,问心无愧,内省无疚,冤情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就像现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天总是会亮,太阳终究会升起。今年是年内春,漫长的冬季即将过去,迎来的即将是令人向往的春天。今天是大年初一,就让我们说些吉祥、互相祝福的话。痛苦使人坚强,磨砺使人成熟,自信使人乐观,参透使人通达,修身使人内敛,养性使人增寿。不管命运给我多少艰难困苦和折磨,但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因为我有你,有孩子。
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就只能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通达乐观,做到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在多舛的命运中把握好自己,修身养性。“ 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于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荣辱得失。其次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贵大患若身, 故贵以身为天下。”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身外之物,唯有锻炼好身体,才能免于子女之忧, 成就她的事业。再次要有慈悲之念,善待其他人与物。我虽然是遭人诬陷,身遭缧绁,但也是自身业报,不必记恨他人。最近仔细研读了一下《金刚经》,虽然不甚了解佛义,但也实得平和心。佛曰: “不住相布施,不住色生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诚哉,斯言是也。我辈凡夫俗子,没有佛性善根,只能凭字面理佛。五年的牢狱生活,使我对儒、道、释诸圣先贤之说有了自己的体会。
凌晨有感,诉诸文字。寄于贤妻,聊为共享。
祝你和孩子 新春快乐!

春 2018.2.15 晨

李苗于剑桥大学
(二十四)
“今天是爸五年多来最高兴的一天”

苗:
今天是爸五年多来最高兴的一天。上午与柳律师的会见中,得知你已成家,觅得了人生的另一半,喜结良缘,终成眷属,也算了结了爸爸纠结多年的一桩心事。虽然我身在缧绁之中,不能亲自送上父爱的祝福,但我的内心还是会送上虔诚的祈祷和衷心的祝愿。祝你一生平安,时时快乐和幸福。可以说从现在起,你算彻底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走上了独立的人生之路。今后不管是坎坷还是坦途,你都将独自面对,走自己的路,任世人评说。但作为父亲,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我想还是要叮嘱几句:
人生要有信念。坚持自己的追求,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样在人生的旅途上,才不会左右摇摆,不断地追求世间的真善美。当初我和你妈结合,就是彼此约定,此生要追求真善美,不能做违背良知的事。不管现实世界多颠倒,多荒谬,我们自己也有迷惘、茫然的时 候,但终归会相互提醒。携手走到今天,我们还是会说,我们问心无愧,不忘初心,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
人生要有目标。你既然确定了做学问的人生方向,就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不为世俗的权势、金钱所动。在自己的领域中求得建树。在这点上,爸是有过教训的。当初求学时,爸也是想做点学问,不料走上社会后却把我推上仕途之路。然而我的性格终究不适应官场的追逐,不肯同污合流,遂萌生退意,终于在犹豫、彷徨中虚度一生,一事无成。所以,人生多歧路。每一次重要关口的选择都要对照自己原定的目标,不可分心。生命不可逆转,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人生要有担当。不管是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都要有担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国知识分子的肩上,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任何时候,都要谨言慎行,做任何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但一旦决定之后,就要义无反顾,一条道走到底,决不轻言放弃。
人生要有胸襟。你的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所以要特别珍惜唯有一两分的幸福与快乐,与家人、爱人、朋友分享。要懂得感恩,对曾经关切、帮助过你的人,要敬而无失,恭而有礼,永不忘滴水之恩。而对你曾经有过的伤害,要懂得放下,不要纠结于心。自己不可对自己再次造成伤害。幸福感的获得是自己内心对预期满足的一种心态,与他人与外物无关。所以心态好,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指数就高些。而要心态好,贵在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人世的一切苦难就压不倒你。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隔着万里时空,孩子,你能找到相知相爱的人,那真是缘分。所以一定要珍惜。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亲情是家庭的基础。 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所有的东西都能放弃,这两个基础不能动摇。对爱情要懂得保鲜,才不会干枯。对家庭要懂得经营,才能不断巩固。这些都要用心去做。你付出了真心,就会得到尊重和回报。我衷心地祝愿你一生平平安安,内心充盈,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代我向小黄问好。你看上的人爸都认可,放心地将你交给他。祝他好运,加油!
再次祝愿 快乐!

爸 2018.4.18 晚
(二十五)
“毕竟希望是美好的,你就是我的希望”

琇:
好久没有给你写信。4月份柳律师来会见时,得知女儿已经找到了意中人,成了家,这是我近年来最高兴的一天。虽然我还在遭受牢狱之灾,不能给她送上父爱的祝福。但我会在无尽的思念中寄托着由衷的祈祷,衷心地祝愿她一生平安,婚姻幸福,事业有成。今后不管她是在哪里,我们都会时刻牵挂她,永远爱她。
孩子的婚事解决后,了结了纠结于我内心多年的一个心愿。我已经适应了看守所的恶劣环境,现在主要是调整心态、修身养性、寻求内心的平静,流连于儒、释、道的基本追求中。我现在最担忧的就是你在孤寂中无助地奔波。世事无常,其实不必太在意世人的白眼,我们的尊严是在内心世界的崇高,不在身外的荣辱。我们已过了耳顺之年,一切都要看淡,不能再沉湎于世俗的观念。应该超脱些,宁静才能致远。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就要不记八九,常想一二。我们这代人生于饥荒,长于荒学,是时代的弃儿,完全靠自身跌跌撞撞的摸索,才走到今天,身后留下无数的厄运和苦难。这是整整一代人的悲哀。我们没有权利去责怪个人的不幸,所以该放下就要放下,不要一生都背着这不如意的八九。而对有幸眷顾我们人生的一二,要常怀感恩之心,作为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
我觉得这辈子值得怀念的就两件事。一件就是在最困苦、最卑微的年代没有自暴自弃地沉沦下去,而是靠信念的支撑自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形成了一种读书的习惯。即便贱如阶下囚,我也不忘初衷,在监室里狂读所能搜集到的书籍。这几年至少读了几百本书,内心也愈充实。第二件就是遇到了你,给了我爱情与婚姻,使我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老婆,我衷心地感谢你。虽然我们的爱情已过了浪漫季节,但我们的爱情已经结成了硕果。女儿已经成才,有了自己的归宿,所以我已经无憾。即便法院枉法违心下判,我也会熬到出狱迎接我们的银婚纪念,重走当初的结婚旅行之路。希望毕竟是美好的。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其著作《基督山伯爵》结尾掷地有声: “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 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 等待和希望!” 当一个人遭遇困境的时候,最容易迷失自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必须有所支撑,最好的支柱就是理想和信念。我等待着,你就是我的希望。请你保重!
祝 安康!

承春 2018.10.12
以下内容摘自“李宾客”公众号:
原文可点击:狱中书简@上篇:羁押6年久审未决,落马官员写给在剑桥求学女儿的家书

2012年10月,李承春正式退休,同年12月24日被双规带走。因涉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于2013年3月被刑拘。

李承春现在的辩护人是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的柳波律师、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的王发旭律师,两律师均作无罪辩护 (点击查阅律师辩护词:无罪辩护| 宁德李承春案柳波律师一审辩护词)

2016年6月,宁德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李承春构成贪污、挪用公款、受贿等3个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55万元。作出该判决的审判长是林雪义法官。

值得注意的是,林雪义也是前段时间广受关注的林小楠案一审的审判长。巧的是,办理林小楠案的原宁德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陆宁福(点击查看三万字记录:《“我不是贪官”:福建宁德反贪录音风暴》),也是李承春案的办案人员,办案方式也是纪检联合办案,李承春先作出有罪供述,后全盘翻供。

一审宣判后,李承春提出上诉。2018年2月,二审法院福建省高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为原判认定李承春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事实不清,裁定撤销宁德市中院的一审判决,发回中院重审。2018年11月7日和8日,一审(重审)开庭,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下周一即2019年2月18日早上9:30,法院即将宣判。


© 无可奉告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德国之声 |桂民海女儿鸿门宴惊魂 瑞典大使遭调查

$
0
0

根据桂民海女儿的说法,她在1月24日收到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的邀请赴宴,以为其受瑞典政府所托,要协助让桂民海得以早日被释放。没想到席间两位中国商人却说了令她不可置信的话。目前,这位瑞典大使被传唤回国接受调查。

    

桂民海女儿Angela在瑞典大使林戴安计划下,遭中国商人施压不得为父亲发声一事在网路上引起轩然大波。

(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典大使林戴安 (Anna Lindstedt)疑私下设鸿门宴,并邀中国商人施压桂民海女儿。事发后林戴安被瑞典召回国调查。

桂民海女儿Angela周三(2月13日)在博客上透露,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1月24日私下安排她与中国商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会面。中方施压要她噤声换取父亲桂民海减刑,但遭到Angela拒绝。一旁的林戴安也帮腔,甚至以“中国可能会惩罚瑞典”希望她配合。

事件爆发后,引发极大争议。瑞典电视台(SVT)2月14日向瑞典外交部求证,指林戴安已被召回调查。

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 (Anna Lindstedt)

文章详细内容

Angela的文章以林戴安在会面中一番话以及她的回应为题:“Damned if you do, damned if you dont”? I won’t”(“无论做还是不做,都会有遗憾?”我不会)。

文章中说,瑞典驻华大使林戴安1月中旬时联系Angela,说她父亲桂民海的案件有“新方法”可以处理,希望她在1月24日左右前往斯德哥尔摩与2位表示可以协助的中国商人会面。林戴安强调,这些是她信任的人,也说自己会出席。Angela于是与其中一位商人联系。对方还表示要支付她的航班和住宿费用。

Angela在24日早上飞抵斯德哥尔摩后,被指示待在饭店,“没有人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或是为什么我要待在那。”

经过一天后,在晚上的宴席上,2位商人向Angela保证一定会帮她,却没有说明要怎么做。Angela逐渐感到有异,在葡萄美酒之外,事情可能不如她想像的这么简单。不过这时她还以为这是瑞典外交部发起的活动,对于即将面对的威胁浑然不觉。

晚饭后,其中一名中国商人告诉她,应该和他们一起在中国工作。他们可以透过中国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替她安排签证。Angela在文中称,此人还向Angela展示了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的照片,并称Angela“有潜力”。

瑞典籍的桂民海2018年1月在中国被执法人员强行带走,引发中瑞两国外交风波。他在2015年10月就曾在泰国被失踪,并在隔年一月在央视“公开认罪”。

“中国人对妳很生气”

1月25日,Angela被告知有一位商人前往中国大使馆代表瑞典“协调”父亲桂民海的案件。之后,前一晚表示能提供签证的中国商人告诉她,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内部有关系”,还说,中国大使有“打电话给北京”,也提到她的父亲可能会被释放。这时商人开始进入重点,说桂民海仍会遭审判,并可能被判处个“几年”,然后能够被释放回家。但这不是没有条件的。

“我被告知要保持缄默,不要告诉任何人这件事,或者公开谈论此案,停止与媒体接触。如果一周后没有结果,我可以重新倡议。虽然在谈到后面,一周延长为两周,然后又延长到一个月。”这位中国商人对她说, “中国人对她很生气”。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时林戴安就坐在Angela身旁,还对这种条件交换表示同意。林戴安甚至说,如果桂民海被释放,她会去上瑞典电视台谈论瑞中关系的美好未来,并对去年在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客大闹饭店事件和瑞典电视台处理方式表示遗憾。

Angela问中国商人为什么在她不知情也不同意的情况下开始这种谈判。该名商人却进一步指她当初早该阻止一篇关于桂民海的文章发布。Angela回覆说不认识该篇文章作者和其发表动机,却得到这样的回应,“他告诉我应该‘用大脑来搞清楚逻辑’”。更令她惊讶的是,商人补充说“谈判”已持续了两个星期,还怪罪Angela未据实以告。

“我吓了一跳,说我不相信他。然后他说,‘你必须相信我,否则你再也见不到你的父亲了’。我问他是否曾经成功救出中国囚犯。他告诉我没有。然而,他说,自己曾进监狱但出来了。他说如果他是我的父亲,现在就已经出狱了。他开始问我:‘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妳的价值观还是妳的父亲?’”

Schwedische Botschaft in Peking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chiefelbein)

根据媒体报导,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以否认派人接触桂民海女儿。

“我不会用噤声换取签证和随口承诺”

Angela向一旁的林戴安求救但却碰了壁。“当我指出商人正试图控制我时,林戴安大使说她遗憾我是这样想的。”商人继续说:“你在乎安娜(林戴安的英文名),对吗?如果你继续跟媒体联系,会葬送她的职业生涯。你不希望她受到任何伤害,对吗?”

一旁的林戴安补充说,中国正在采取新的外交路线,如果瑞典在此事件中继续倡议和进行媒体报导,“中国可能会惩罚瑞典”。

Angela说那不是她的责任,林戴安则回她说,很不幸,从一开始Angela就不得不承担这么多责任。林戴安要她相信,在外交部出马协调未果下,委托两名商人就此敏感案件进行谈判是最好的行动方案。这位瑞典驻华大使还说:“Damned if you do, damned if you don’t”(“无论做还是不做,都会有遗憾”)。

为了离开现场,Angela在不情愿地情况下假装说会按照他们的安排。等到1月26日早上,中国商人的下属出现要确认安排并安抚Angela。Angela也为了摆脱她虚应故事。之后随即离开斯德哥尔摩。

一周后她打电话给瑞典外交部,才发现整个部会无人知晓此事。“他们甚至没有被告知大使在国内。”Angela之后也告诉其中一位中国商人说对他们提出的条件交换没有兴趣,但希望可以报销他们承诺的的机票费等。但对方没有回覆,她只能用自己博士生的经费缴付这个“政府官员的流氓行动”。

她在文章最后说,“即便我的父亲‘可能’被释放,我都不会用噤声换取签证和随口承诺。不管是威胁、辱骂、贿赂或奉承都不会改变。对了。谢谢你们提供的条件。”

  • 作者 夏立民 (发自台北)

相关阅读:


© 勇敢的心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人民日报 |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范围是一大亮点

$
0
0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

原标题:先审后播,弹幕迎良性发展(云中漫笔)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

对弹幕实施严厉监管,恐怕与弹幕文化兴盛以及逐渐失范有关。当下很多视频的火爆,依赖于弹幕发送者带来巨大流量。对于直播,弹幕的作用更强,它为观看者带来互动感,大大增强观影黏性。弹幕已不再是小众事物,而是成为网络时代独特的文化现象,记录着时代变迁。

然而,日渐普及的弹幕,因监管不力而成为低俗信息的传播渠道。内容色情、低俗、暴力等弹幕屡见不鲜,“丧文化”“非主流婚恋观”频繁刷屏,影响恶劣。

毫无疑问,缺乏约束的肆意发展不利于新兴事物成长。以往由于平台、用户、监管机构多方原因,对弹幕进行监管困难重重。如今,新规出台后,各方责任明确,尤其是平台方责任增加,管理不力将面临被约谈、下架、封号的风险。因此,各大短视频平台都相继扩招人工运营审核队伍。字节跳动公司提出将现有6000人运营审核队伍再度扩大至总人数1万人,快手宣布将审核团队从2000人扩大至5000人。这对弹幕的长期发展来说无疑是利好。

首先,严厉管控明确了主管部门净化网络环境的决心,为短视频行业敲响警钟,增强商业公司“创造和维护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有利于产生高质量弹幕内容。相对健康的弹幕环境会减少一些观看过程中的意见争端,使得更多人愿意打开弹幕。

其次,就目前而言,弹幕审核主要靠人工操作,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各大平台在缺少监管情况下,对弹幕审核不重视,很少将精力投入审核技术的研发升级。新规出台后,各大平台意识到大量增加人工审核非长远之计,加大投入,促进相关监管技术发展,有利于使弹幕用户进一步养成良好使用习惯,创造健康积极的观影环境。

同时,网络视频监管部门在加大技术审核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举报,督促网络平台把网络视频先审后播落到实处。

弹幕文化方兴未艾,其蓬勃发展的步伐不会被审核规则阻拦,而是一种相互磨合和促进。当外部监管力度与互联网的宽松自由达到良好平衡时,才能确保短视频行业可持续发展。

(文/汪灵犀)


© 好五倍 for 中国数字时代 | Permalink |
Post tags: , , , , , , , , ,
发送任意邮件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便可成功订阅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1841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