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又称达沃斯论坛 )公布了其“2014年技术先锋”评选活动(Technology Pioneers 2014)的获奖者名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6家技术初创企业当选。这些公司被认为“在探索新技术方面成就斐然,有能力推动商业和社会的新变革”,它们将在本月即将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新领军者年会(大连夏季达沃斯)上接受颁奖表彰。
但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在36家即将启程前往中国大连市领取奖项的初创企业中,有一多半来自美国,与此相对,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大陆。
每年在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如今已被认为是“亚洲最重要的全球性商业聚会”之一。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势在必行”,是该年会在中国举办六年以来,头一回将创新设定为论坛的主题。在中国举办一个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峰会上讨论创新,但所评选出的技术先锋却没东道主的身影,这多少有些尴尬。
如果翻看“技术先锋”评选活动过去十年的榜单,在总共超过550家的获奖公司中,来自中国大陆企业也并不多(包括手机安全厂商网秦,能源技术公司安徽力高和网络助学平台齐放网)。
数字上的反差未免和中国时下热闹的创业氛围不太达调。目前,仅在北京的中关村,就已有聚集了超过2万家科技企业。根据中国投资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最新募集的70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筹集到62.02亿美元,全国所披露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的总金额达到80.73亿美元,这些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涌向了互联网、电信及增值业务、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
与此同时,鼓励创新也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被写入了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如今,中国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被称为“全世界最忙碌的专利办公室”;在过去的数年间,中国已涌现出不少在国际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信息、科技和生物技术企业……
在这么红火的创业环境中挑不出一个创新领域的排头兵,令人沮丧,但也不费解。
翻看“技术先锋”的评选标准,不难找到中国企业缺席的原因。该奖项评选的首条要求便明确规定:符合标准的公司必须拥有名副其实的创新业务。于此相对,对已被广为接受的技术方案进行更新或者重新包装,不属于评委会认为的创新范畴。同时,当选企业还必须拥有显著的科研投入。
如果仅凭对这一条标准的较真,也许会有不少中国企业被挡在评奖的门外。这也反映出讨论中国科技企业创新时一个也总绕不开的话题。
近年来,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美国式创新”和被中国创业者们普遍采用的“中国式创新”在总被放在一起讨论。以美国乔布斯、谷歌、Facebook为代表的美国式创新可概括为,在充分考虑用户利益和体验的前提下,对市场已有的垄断商业模式进行颠覆和甚至破坏,依靠这种颠覆式的创新,推动整个商业文明的发展。
与这种美式创新相对,突破性思维在中国商业社会并不流行。更多中国公司所做的,多是对西方已经成熟的技术或模式加以改造,并在本土化和用户体验提升方面做更多努力的“中国式创新”。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新浪等在中国用户数量已超过5亿量级的科技公司,几乎都具有这个共同的特点。而Tumblr,Evernote, Instagram,Flipboard这些近年来兴起的应用在西方流行后,也很快就出现了“中国克隆版”或者“中国混搭版”。
在更多人看来,中国公司的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创新,只是抄袭。也正因如此,中国这个曾为世界带来四大发明的古国如今总也甩不掉的山寨者的帽子。尽管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务实勤奋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但在世界眼中,中国创新仍是廉价科技的代名词。中国科技企业所令人联想到的,也仍是冰冷的丛林法则和缺少才情的商人。
尽管面对争议与质疑。但“中国式创新”似乎并不会快速消亡,相反,中国长期以来形成商业环境与文化,还会令“中国式创新”长期存在下去。
首先,追求实用稳健仍是当下中国商业社会的主流观念。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力求生存仍然是发展的第一要务,这种心态在中国企业家和主流投资人中形成了共识。这将导致实用稳健,低风险但能快速转化为盈利的创业项目能更快的得到资本和资源。
其次,中国市场规模庞大,而且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企业所面对的用户水平和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在时髦科技博客上看到最新的科技信息,在中国二三四五线城市中的用户可能会收到完全不同的反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平衡好协调好不同用户的差异,是比“改变世界”更为现实的必要需求。
第三,身处一个知识产权体系保护落后,恶性竞争横行,山寨替代品唾手可得的环境,中国企业还面临着用户付费习惯需从零培养的尴尬局面。面对已经对免费和性价比变得斤斤计较的用户,依靠颠覆的创新概念去提升用户人数和市场占有率变成了一件成本高昂的事情。
也许未来永远不会有谁会为“中国式创新”颁发一个特别的奖项以示鼓励,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企业的做法也许最终会被世界理解。毕竟在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中,还从未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乔布斯式人物。如今,在现实的商业法则面前,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凭借突发奇想的点子和伟大的情怀去改变世界。
目前唯一的疑问在于,在泱泱“中国式创新”大军们前赴后继的道路上,那些仍然心怀乔布斯式理想的创业者们,还能否有勇气和自信去闯出一条生路。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创新, 制度, 技术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