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尖椒部落
作者:林知阳
中国小伙迎娶外国美女舆论很激动:给中国人长脸了!
娱乐新闻里,一名四川小伙儿领着他的“洋媳妇儿”进了家门。
新浪激动万分,一口一个“人生赢家”,微博热门话题叫做#四川小伙迎娶英国美女歌手#。新闻故事里,详述了一遍农村小伙儿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追得名校美人的故事。评论不乏溢美之词,“泸州哥子雄起”也好,称赞“英国女孩不物质”也好。有些不阴不阳的,质疑中国小伙子的性能力能否满足得了英国女孩的需要,当然也有替跨国恋情的文化差异忧心忡忡的。
这场景似乎有些似曾相识。数月以前,站在同样聚光灯下的是个承德小伙儿。他娶的是个明眸皓齿的乌克兰姑娘,刚满十八岁。新闻编辑起了个吸引眼球的名字《屌丝逆袭,靠努力迎娶乌克兰美女》——甚至还放送了一张妻子穿比基尼擀面的相片。当然换来的是祝福和艳羡,不一而足。
中国男娶外国女是真爱,中国女找外国男就变“恶心”?
公众突然间就国际主义了起来。满满的都是真爱。
但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章子怡和外籍男友的昔年恋情,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章小姐甫与汪先生订婚,就有好事者翻出陈年旧相,一副抓住把柄的样子——啊,她可是被老外……就算章子怡交往的是位富商,勉强算有点嫌贫爱富的嫌疑,央视女主播敬一丹的女儿被曝出交往外籍男友,明明没有具体身家资料,评论里却依然一片哀鸿遍野。“恶心至极”,“迟早被抛弃”,“一定长得难看,在中国找不到男友”。崇洋媚外的批评比比皆是。
社会对男女的双重标准,根源在于女性被物化为民族资产
社会对于性别的双重标准有时劈头盖脸扑面而来,但我们身在其中浑然不觉。香港有句粗俗的俚语叫“食洋肠”,台湾有个一样的标签叫“西餐妹”,说得都是喜欢追求洋人的亚洲女性——但有趣的是,却没有与之对应的污言秽语来批判男性。也确实,批什么判啊,迎娶外国女子,那恰恰是扬我国威的事呀。
父权与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下相伴相生,而这在婚姻和性爱上显得尤为明显:女性被物化成民族的资产,贬低成本国男人的附庸。嫁去外国的姑娘们就像大英博物馆的瓷器般,全都写满了对本国男性的侮辱;而抱着外国姑娘归乡的男人,却在故事里成为了凯旋的民族英雄。
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压迫女人的结果是必然有男人要入宫做太监
你看,公众和媒体精心布置的叙述方式突然就有了意义:我们的英雄越是屌丝,越是逆袭,越证明了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而外嫁的女人越是丑陋,越是淫贱,我们的损失才能降到最低(而且,我们还要道德污名她们,以儆效尤)。
肯定还有好事者依然坚持:就算有真爱,很多外嫁的姑娘们,总有些嫌贫爱富的嫌疑吧?
从世俗角度看来,这也许能被看做追求物质。但宏观而言,不论男女,谁不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呢?可当社会在职业上、文化上、经济上压抑女性的生存发展机会之时,“上嫁”就成为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一种必要的生存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宫里的女人需要钩心斗角来获得恩宠)。要记得,百多年前社会流动性更差的时候,男性为了更好的人生,可做出过更为出格的事:入宫挨的那一刀,可疼得很呢。
本文为尖椒部落特约撰稿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转载自中国女工权益与生活资讯平台——尖椒部落(jianjiaobuluo.com)。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林知阳,自由撰稿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关注新媒体发展与性别议题。著有旅行随笔《这颗行星上所有的酒馆》。
© Sandra F.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5. |
Permalink |
Post tags: 女权主义, 妇女权益, 弱势群体, 强国, 性别歧视, 民族主义, 父权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