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今日邮件 Archives - 中国数字时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412

东网|章文:驳《辽宁日报》

$
0
0
三个自信 by limumu23

漫画 “三个自信” by limumu23

11月13日,《辽宁日报》推出大型策划《大学课堂上的中国》,第一期的题目是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该报编辑部自承,为了完成这一策划,曾派多名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

根据整理后长达13万字的听课笔记,该报编辑部对“大学课堂上的中国”总结归纳出来三大现象:第一是缺乏理论认同;第二是缺乏政治认同;第三是缺乏情感认同。

基于以上三点,《辽宁日报》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有清晰的来路;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有整体的模样;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有光明的未来。

一个地方党报对全国高校老师授课提出批评、建议,不是不可以,或者说这也是它的自由。只是自己连报道自由权都没有,却对人家的授课权指手划脚,并且将一些老师批评政府的言论视为“抹黑中国”,这种奴隶的认真实在令人好笑!

高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尊崇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优秀的老师不是马列理论的传声筒,他们应当享有自行解说的权利。如果独尊马列,课堂上一个声音,学生岂能兼听则明?学问是在质疑与碰撞中长进,理论也是在比较中才知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老师如果全盘接受当局的理论而不是批判的借鉴,其实是失职的表现。

《辽宁日报》还应当反问自己:为何“缺乏理论认同”?如果当局的理论真得雄辩有力,何愁别人不认同?现实却是:一方面当局号称“理论自信”,一方面社会却“缺乏理论认同”。

至于“缺乏政治认同”,在我看来辽报是说反了,因为中国高校已经非常高度的认同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以出了许多高官和国家领导人为荣,就是明证。在课堂上肯定西方“三权分立”的老师,比起在课堂上大肆吹捧中国模式的老师,前者有风险,后者受奖励,后者不多才怪!就是这么一点杂音,都被《辽宁日报》捕捉并放大,冠以“缺乏政治认同”的大帽子,这是非常不客观的结论。是在为当局的整肃递材料么?

所谓“缺乏情感认同”就更是无稽之谈。感情上的好恶,完全是个人私事,更是不能追求统一的。老师们在课堂上对社会的阴暗面发些牢骚,对政府的不当行政提些批评,天经地义。

就辽报的三点建议,我也有不同的意见。其一,要让学生清楚中国的来路,就得允许老师触碰一些敏感的历史题材,例如土改、反右、文革以及89事件。可是现实中这些被允许公开讨论么?其二,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整体模样,就不能缺少对中国缺陷的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唱赞歌太多,而批评者太少,才导致中国的整体模样失真。其三,要让学生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也不能单靠正面宣讲,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负责任的做法应该是既讲中国的优势,也讲中国的潜在危机以及应对之道。

我不清楚《辽宁日报》推出针对高校老师授课情况的大型策划报道,背后有无主使。但令人担心的是:该报无视中国高校学术和思想自由严重缺乏的现状,不去为此鼓与呼,反而揪住一些老师的少数“出格”言论,并定性为“抹黑中国”,会否是继整肃公知大V、维权律师之后向高校老师下手的前奏?


© Sandra F.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4.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41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