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在海外巨额亏损层出不穷,根源在于国企决策者在国内市场养成的不按法律和合同办事的习惯。
六十秒读懂专题
中国国企在国内市场上养成了先以超低价投标,中标后再以工程要挟业主涨价的习惯,使中海外在波兰遭遇了17亿的损失;靠政治过硬拿订单、在合同面前讲政治不讲法律的中国铁建,在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上巨亏41亿元;收购矿产之前未对矿产进行调查让中冶和中钢分别面临100亿的损失;罔顾环评结果强行上马也让中电投在缅甸密松项目上损失73亿元。当然,这些损失无须国企和国资委决策者们负责,反正都是由中国纳税人买单。
导语:近日,墨西哥政府宣布取消高铁投标结果,此前该项目的唯一竞标者是中国铁建和中国南车组成的联合体。事件引发中国媒体对中国国企在海外扩张的关注。中国国企在海外巨额亏损层出不穷,根源在于国企决策者在国内市场养成的不按法律和合同办事的习惯。
1.先以超低价吸引订单,再挟工程以提价: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项目遭波兰政府索赔17亿
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在海外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即以超低报价投标,中标且工程开工后再“挟工程以自重”要求业主变更工程,支付更多工程款项。中国国企美其名曰“项目二次经营”。这种潜规则在国内乃至中东、非洲等地都似乎颇为成功,但在欧盟国家波兰却碰了壁。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外)是中国铁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其以低于波兰政府28亿兹罗提预算一半的价格(13亿)中标波兰A2高速公路A、C两个标段,寄希望通过“项目二次经营”弥补A2公路项目的损失。波兰同行认为“世界上谁都不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修筑高速公路”。
当项目进行到中期,中海外以项目说明书描述不清、地质情况负责导致成本大增向波兰方面要求追加2.5亿美元工程款(“巧合”的是若提价2.5亿美元则整体工程价格接近波兰政府本来的预算)。因欧盟法律规定公共工程不允许修改初始合同,波兰政府拒绝了中海外的提价要求。同时,波兰政府依据合同给中海外为首的联合体开出了17.51亿人民币的赔偿要求,并禁止中海外参加波兰市场公开招标3年。另外,中海外为首的联合体3亿人民币的银行保证金也遭到波兰政府冻结。多家分包商和供应商也起诉中海外,要求赔偿拖欠的工程款项。
2.靠“政治过硬”拿订单,在合同面前不讲法律: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巨亏41亿元
2009年2月,中国铁建与沙特政府签署了麦加轻轨项目合同。这项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其主要用于缓解每年数百万穆斯林朝觐者在麦加朝觐期间的交通压力,政治工程的性质不言而喻,且从施工难度、建设工期和客运能力方面都堪称世界难度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因此,中国商务部在非公开的“议标”中“推荐”了前身为铁道兵、“政治过硬”的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在其公告中称,在该项目大规模施工阶段,沙特政府“不断修改变更合同中的运能要求,且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然而,在客户单方面改变合同的前提下,“讲政治”的中国铁建不但没有要求停工,还“从全系统15家单位调集人员驰援现场,进行‘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客观’的会战以保证按时保质完工”。截至2013年9月30日,中国铁建为此承受合同损失与财务费用合计41.53亿元。这个项目堪称中国政府给沙特这个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最高国家之一送的一份价值40亿的厚礼。随后,中国铁建将项目移交给了其母公司中国铁建总公司,买单者不知不觉成了成了中国纳税人。
3.收购矿产前不对矿产情况进行调查:中石化收购加拿大Tanganyika石油公司,想买“甜油”买成“苦油”,100亿投资几成泡影
2008年,中石化花费18亿美元收购加拿大Tanganyika石油公司100%股权,获得该公司在叙利亚和埃及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但中石化很快发现,该公司拥有的油田蕴藏的并不是中石化试图收购的易开采、适合炼化的“甜油”,而是含硫量高、炼化成本比“甜油”高一倍的“苦油”。而且,目前中国和叙利亚当地都缺少炼化高硫油的技术和设备,高硫原油也因低于交易标准不被世界原油市场所接受。这些油田的原油既不能炼化,又不能运回国内,也不符合国际原油交易标准,100亿的投资就这么打了水漂。
4.中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股份项目,想买赤铁矿买成磁铁矿,面临100亿亏损
无独有偶,中钢集团也曾于2008年花费13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该公司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矿山的权益。但是,当收购完成之后,中钢集团才发现自己收购的不是赤铁矿这种优质铁矿,而是开发成本高、价值低的磁铁矿,加上中钢集团未收购配套的港口、铁路等矿石出口通道,矿石开采出来也难以运输,中钢集团正面临100亿元的亏损。中冶集团2007年花费1亿美元收购的希拉格兰德铁矿也因矿石品位不高,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国国企收购矿产之前不对矿产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导致巨额投资亏损,也还是由中国纳税人买单。
5.罔顾环评结果强行上马: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投资的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被缅甸政府搁置,面临73亿损失
2009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开发缅甸水电资源的框架协议》,计划修建七级梯形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000万千瓦,建设工期15年,年均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作为计划中最大项目的密松水电站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投资36亿美元,并由中方负责修建。作为项目启动的前提条件之一,中电投邀请并资助了中缅两国的研究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报告于2009年完成,但中电投和缅甸政府从未将其向中缅两国公众公开,直到环评参与机构“缅甸生物与多样性保护协会”(BANCA)将其获得的报告公布。据BBC报道,环评机构在这份中电投自己资助的报告中表示,密松水电站对周边地区环境影响严重,专家建议要么“取消整个工程”,要么“至少分建两座小型水电站”。
报告公布后在缅甸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缅甸政府在民众压力下于2011年决定暂停密松水电站项目。项目暂停2年后,中方于2013年撤出了人员设备。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截至2013年3月,中电投已投入资金73亿元,且费用还在以每年3亿人民币的速度增加。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4.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亏损, 体制, 国企,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