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尽管北京方面的抗议声音不断,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在白宫接见了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正如2011年和达赖喇嘛的会晤一样,奥巴马试图淡化此次会晤的官方性质。
所以,这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见面的地方不是奥巴马的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白宫的地图室。这个地方通常是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见面说话的地方。所以也禁止媒体进入。
媒体目前对双方大约一个小时的会晤内容并不了解。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海登(Caitlin Hayden)周四晚间表示,奥巴马将把达赖喇嘛作为”受尊敬的宗教与文化领袖”接见他。
此次会面得到流亡藏人的称赞。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洛桑桑盖对法新社说,奥巴马和达赖讨论了中国管理下藏区的人权状况。
中国对于奥巴马接见达赖喇嘛的计划立即表示”严重关切”,敦促美方领导人立即取消会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五表示,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美方安排领导人会见达赖,将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也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方指责达赖喇嘛是”长期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反华分裂活动的政治流亡者”。
美国领导人此次接见达赖喇嘛正值美中关系脆弱之际。美国对于中国在东中国海及南中国海越发强硬的举措表示关切,而奥巴马总统”重返亚太”的战略被视为是对中国崛起所做的回应。与此同时,美中越来越相互依存,在国际事务上也必须进行合作,例如伊朗核纠纷和朝鲜问题。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美国支持”中间道路”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曾接见达赖喇嘛。当时中国外交部进行了强烈抗议与反对。在会晤结束后,中国虽立即表示美国此举严重干涉其内政并损害中美关系,但不久后便示意要避免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习近平希望与美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中国在公开发出强烈抗议的同时,私底下也会警告奥巴马不要走得太远,因为两国还必须建立重要的新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希望与美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以非对抗、非冲突、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为核心。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海登(Caitlin Hayden)表示,美国承认西藏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不支持西藏独立,但支持达赖喇嘛追求更多自治权的途径。达赖喇嘛提出”中间道路”,即西藏既不接受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处的地位或状态,也不寻求西藏的主权独立地位,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框架范围内寻求整个西藏三区实施名副其实的自治民主。2012年11月,达赖喇嘛曾致信奥巴马,请求其介入调解西藏问题。
达赖喇嘛周四抵达华盛顿,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发表演说时并未提及西藏议题,只强调世界需要”怜悯、包容和原谅”。
唯色:世界依然沉默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海登表示:”我们对中国西藏地区持续的紧张情势以及日益恶化的人权状况感到担忧。” 她指出,美国将继续敦促中国政府重启与达赖喇嘛或其代表的对话,不设先决条件,以此减少紧张。”
尽管美国表现出对西藏人权问题的关注,但藏人作家唯色认为,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纯粹是礼节上的会晤,过去美国总统布什和克林顿等人也曾接见达赖喇嘛,但对许多西藏问题都无法带来实质性改变。
唯色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自2009年至今已有131人自焚,而2014年已有2位藏人选择以自焚的方式表达对北京当局的抗议。虽然西方政要多次表示关注西藏问题,但却缺乏实质行动。
“这说明实际上西藏的境况是不好的,如果西藏真如中国当局所说的那么好,不会有那么藏人连续不断用火焰燃烧自己。人没有到非常决绝的地步,不会采取这种方式抗议。”
她认为,美方对西藏人权表示关注,或许是此种“政治抗议”的一种反响。“但是这种反应其实很微妙,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行动表示。世界依然是沉默的。”
唯色介绍称,在中国的西方媒体希望进入藏区采访却屡屡受到当局强烈阻拦,西藏流亡政府虽然敦促国际社会派遣独立观察团进入藏区了解藏人的实际情况,但至今未有任何进展。
社交网络的反映
《赫芬顿邮报》在推特上表示,当有资本家问达赖喇嘛为什么他觉得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时,达赖喇嘛反问:“什么是富有?”
美国民主党政客Nancy Pelosi通过推特表示,奥巴马和达赖喇嘛今天的会晤发出了强有力的支持人权、和平以及同情心的信号。
德国脸书用户Alx Hein表示,他们也应该和斯诺登见面……
注册名为Martin Flegel的用户说:先搞好人权,再开口说话!
脸书用户Sammy Koch说:奥巴马和世界上最有名的喇嘛会晤,中国反对。好一个幼儿园啊!
作者:张筠青/任琛
责编:叶宣/万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4.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墙外媒体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